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的发现,促使节能环保产业的加速发展,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的重要因素,节能环保的发展也有利于新能源被更好的开发。
一、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从全球来看:
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发达国家是市场的主导者,美国、西欧、日本占据了全球85%以上的市场份额。到2030年,美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规模,英国还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目前世界上环保产业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美国是当今环保市场最大国家,占全球环保产业总值的1/3,日本环保产业在洁净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发展迅速,如绿色汽车和运输设备生产居世界前列,节能产品和生物技术也是日本环保产业集中发展的对象。而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在今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欧盟、日本等国在再生资源产业方面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建立比较成熟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和交易市场,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从国内来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7.5万亿元,2015-202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5%。目前,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在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后,实现了由引进模仿,逐步转向引进再开发与集成的突破,将成为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少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已获得了多个海外项目订单,开拓了多个国家市场,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
合肥市近年来一直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倡导全社会节能氛围,大力推进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完善工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实施更高标准、更大范围的自主落后产能改造。同时把绿色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鼓励企业和园区积极争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阳光电源、京东方、安利股份、美菱股份等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示范实现“零的突破”。合肥市还扎实实施新能源和节能技改项目,着力推进彩虹光伏、青松食品、国晶微电子等6个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实施。
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安徽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进一步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有力有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生态环境要素配置,推动实施一批减排重点工程,拓展存量挖潜空间,统筹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促进环境要素向“亩均效益”更高产业流动。
合肥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一)《合肥市“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制造、产品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提升合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加速产业集聚,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
(二)《合肥市“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对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重要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合肥“光伏第一城”建设。
其他:
(一)《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产业链全景图
新能源产业链
节能环保产业链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随着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