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省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划定路线图,并确定主要目标和主攻方向。
安徽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三大优势产业,工业互联网、空天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五大潜力产业,以及量子信息、元宇宙、区块链等三大未来产业。持续增强合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各地根据自身禀赋条件、产业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错位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以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省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打造“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支持合肥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支持芜湖建设自主品牌集聚区,打造全球领先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基地、全国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发挥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宣城、六安等地区的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及氢能发展优势,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特色,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为全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数字创意产业
形成了“一核、一极、十基地”空间格局,即以合肥市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区”;以芜湖市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增长极”;安徽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合肥包河区)、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蜀山数字经济产业园、蚌埠高新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宿州市高新区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省地理信息(马鞍山)产业园、黄山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铜陵铜官数谷十大产业重点基地。结合我省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规划还梳理确定了数字消费设备制造、广播影视设备制造、动漫游戏、新媒体服务、工业设计、影视演艺、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智慧文旅体育九大主攻方向,构建内容生产和数字设计为主导、设备制造为支撑、融合服务为重点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双核引领:以合肥、芜湖为核心,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研发创新基地。多级支撑:推动马鞍山、滁州、蚌埠、安庆、宣城、六安等重点市,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其他市:围绕细分领域,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重点县区:将合肥市高新区、肥西县,芜湖市鸠江区、湾沚区、无为县,马鞍山市博望区、含山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阜阳市界首市、六安市霍山县、滁州市全椒县,确定为特色县域产业集聚区。
五、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初步形成了以合肥、芜湖、滁州等市为重点区域,信义光伏、通威太阳能等为重点企业的光伏产业集群;以合肥、马鞍山为重点区域、中节能国祯、华骐环保等为重点企业的先进环保产业集群;以池州、阜阳(界首)为重点区域,华铂再生、天能电池等为重点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以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等为重点园区的综合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六、绿色食品产业
布局皖北高效农业集聚区,着力打造高质量的皖北“大粮仓”“大果园”“大药库”“大食堂”。
布局皖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培育发展精准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都市农业全产业链。
布局皖南生态特色农业样板区,聚焦名优徽茶、特色畜禽、特色林果、名优中药材、特色水产等,做好“土特产”文章。
七、生命健康产业
“一核两级一区多点”产业布局。“一核”即以合肥为中心,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集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要素,重点发展现代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增长核心。“两极”即以亳州为现代中药发展极,形成集中药种植、中药制造、中药流通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以阜阳为现代医药发展极,重点发展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药流通等产业,打造“华东药都”。“一区”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在黄山等市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及保健品、健康体育等产业,打造康养旅游重点发展区。“多点”依托省内各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一批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地,推动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八、智能家电产业
聚焦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巩固完善“10+1000”的“龙头+配套”产业体系,打造以合肥、芜湖、滁州为核心,马鞍山、六安、蚌埠、阜阳、宣城、宿州等市为支撑,研发、设计、制造、检测、销售、物流等高度融合的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九、新材料产业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聚焦三大先进基础材料、两大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细分领域,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合肥市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等。淮北市重点发展先进铝基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亳州市重点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硅基新材料等。宿州市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碳纤维等。蚌埠市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阜阳市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淮南市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滁州市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凹凸棒基新材料等。六安市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硅基新材料等。马鞍山市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芜湖市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宣城市重点发展先进铝基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铜陵市重点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安庆市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池州市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黄山市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等。
十、人工智能产业
安徽省围绕培育特色细分产业,“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日臻完善。“一核”指合肥市。合肥市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中国声谷”,重点开展认知智能大模型研发及应用、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地标。“两地”指芜湖市和蚌埠市。芜湖市加快推进“中国视谷”建设,推动计算机视觉赋能机器人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蚌埠市重点建设“中国(蚌埠)传感谷”,推动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多点”主要是指马鞍山、滁州、池州等具有较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地市。重点发展智慧矿山、智慧家居、智能终端、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和城市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