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的出现,对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地区差距等都有积极作用。近几年,中国各地的招商引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招商引资对地方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获得了丰厚回报,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一些职能定位方面的问题。
一、单纯关注资本数量,忽视招商质量
政府对于招商引资的关注一方面带来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繁荣,但是另一方面,招商引资工作也被看成了政绩工作,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忽视招商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正常规律,将招商引资完全行政化,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强硬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其结果是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果,甚至还弄巧成拙。
二、得不偿失,投入大于产出
为了能够有效地吸引到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尝试“走去”的战略。仅仅固守地方对外宣传,有的时候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政府逐渐尝试组织招商引资考察团、对外推广团队等。这些措施从初衷上来说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的外出招商队伍却变了味,比如将这些招商引资工作当作地方福利项目“奖励”表现优异的地方干部。另一方面,政府为了提高外来投资对地方的兴趣,地方政府可能提供“过度服务”,这些服务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对招商引资人员进行重奖。这种方式本来是为了鼓励招商引资人员积极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奖励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项目总资金与奖励之间的关系,有的盲目一刀切,任何项目不论大小一律相同奖励,有的则是按比例发奖,造成地方财政负担过重。
三、短期利益至上,过分开发土地资源
招商引资带来的巨大政绩诱惑让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引资而牺牲了地方长远利益,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地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眼中,土地资源一种可以用于交换的筹码,为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这些地方政府过分低估土地价值,造成大量宝贵土地资源的浪费。
四、政策优惠为主,投资环境建设受冷遇
通过政策优惠来进行地方招商引资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并不是万能的,从根本上讲,一个地区的对外吸引力还是来自于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投资的软硬环境等的综合作用。但是在很多地方政府眼中,长期的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工作“见效慢”,不能满足地方快速实现招商引资目标的需求;而优惠政策见效快,能很快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因此他们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时将优惠政策作为最优先的引资手段。
五、重视引进,轻视管理
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的时候存在项目引进后实际业名与原项目不相符,或引进前所作出的承诺没有实现等情况。地方政府往往在项目引进后就不管了,项目的发展也是听之任之,造成一些项目失控。尤其是在环保等方面的管控严重不足,经常造成地方的环境灾难,而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地方政府已经很难进行管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