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崛起的科技密码

安徽省资讯 (4279) 发布于:2022-03-09 17:24:14 更新于:2022-03-09 17:24:14 来自:新浪财经
项目申报

近年来,安徽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台阶,进入万亿元俱乐部,这座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的新兴省会给予人们很多想象。而合肥高新区,从仅有2.2平方公里的郊区农田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前沿窗口。历经30年的奋力建设,走出了一条“脱胎换骨”的科技创新之路。“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这一科技密码在合肥崛起之路上正风起云涌。

航拍合肥高新区全景航拍合肥高新区全景

强化科技赋能,铸就高质量发展之基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近年来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大讯飞(46.650, 0.15, 0.32%)入选首批四大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全国唯一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已投入使用,形成了“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2018年4月,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

“听得懂”人话的鼠标、能够同声传译的会议速记本、“掌握”方言的电视遥控器、评估演奏者能力并在线教学的智能钢琴、能陪护儿童的机器人(9.320, -0.20, -2.10%)……像这样仅靠“声音”就能控制使用的智能产品,在“中国声谷”随处可见。

合肥高新区还通过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以“中国声谷、量子中心”为核心,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先后获批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除了发展智能语音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写作、智慧金融等数字服务空间也在这里布局。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43.200, -1.30, -2.92%)、华米科技、阳光电源(122.170, -4.73, -3.73%)、科大国创(20.670, -0.34, -1.62%)、安科生物(9.500, -0.35, -3.55%)等领军企业也入驻合肥高新区。

在合肥高新区的“黑科技”领域里除了声谷,还有热词——量子。

量子计算是新兴技术之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贯通、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自主建设的量子芯片制造封装实验室和量子计算组装测试实验室正式启用……现如今,量子科技已成为合肥高新区的响亮名片。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2021年8月,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合肥蓝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携手打造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产业园。产业园将打造量子计算生态产业链,园区建成使用后,预计引进量子计算上下游企业60家。

据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十四五”发展战略,围绕“2+8+N+3”重大平台载体布局,构建“三位一体”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推动高强度原始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园区将以昂扬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推向纵深。

推进机制改革,注入转型升级“强劲动能”

2021年,合肥高新区通过不断推进机制改革,已然迸发出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动能。

合肥高新区上下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在亩均产值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用全市1.1%的土地,实现全口径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48.7亿元,同比增长17.1%,总量位居合肥市各县区开发区第一,约占全市的20%。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总量全市第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20%以上增长,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家。其中,科技型企业5万余家;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3家。累计培育上市公司3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总数近2000家。上市企业、高企数均占全市的50%左右,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占全市31%。

合肥高新区实施“亩均效益”提升行动,牵头组织开展综合评价、奖优汰劣、腾笼换鸟等专项工作,分类对于重点企业经营效益专题评估、分类施策,推动重点企业提质增效、临规企业加速发展,规上企业达到944家。目前,合肥高新区产业发展已转向于企业自身研发创新带来的内生增长。

此外,合肥高新区还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功夫。

合肥高新区坚持服务至上,深化放管服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高新区首创“74证合一”,启动首个长三角地区G60“一网通办”窗口。设立外资企业快办窗口、代办领办窗口,开展24小时预约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多证合一”,简化照前审批,实行“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构建“高新区块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全国首创区块层面的营商环境评价模型,从六大维度设定47个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反映营商环境现状,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优化改革创新路径。

合肥高新区还以“领跑计划”为牵引,开展“聚焦现实问题、推进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出台项目用地选址、建设项目“一本通”、工业厂房管理、弃土处置等8个文件,促进项目专班、水电气热管廊、竣工验收等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着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实做深。同时,高新区继续会同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专项调研,编制合肥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连续三年的指数报告真实准确地评价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现状和工作成效,帮助高新区了解企业关注的痛点、焦点、难点、堵点问题和解决进展,研究提升改善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每个营商环境指数的变化、更迭,都是实实在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在支撑。为此,合肥高新区从各部门的创新举措中征集了30个营商环境工作案例,开展营商环境案例评选活动,通过园区企业群众广泛参与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打造“链通高新”品牌促产业链对接》《组建工作专班助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优化培育举措壮大高成长企业群体》等十佳案例。

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合肥高新区营商环境“领跑计划”为抓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整合园区要素资源,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改善生活配套环境,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产创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法治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