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县以“产业升级突破”为抓手,深入开展铸造行业绿色整治提升行动,积聚力量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由“铸造大县”向“智造强县”转变。2020年度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含山县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排名第二。2021年集群实现产值83.26亿元、同比增长24.91%,税收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22.1%。
聚焦产业集聚,补链强链扩体量
强化目标导向。围绕打造百亿产值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目标定位,借助中铸协智库平台和技术支持,按照“龙头领军、骨干支撑”思路,深入开展铸造产业整治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县184家铸造企业已有103家整治提升方案通过中铸协专家评审。
强化质量导向。严格执行铸造企业建设规模、技术工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规范要求,科学分类指导企业整治提升,目前82家企业正在实施整治提升。会同第三方机构制定验收标准,保证整治提升质量,已预验收12家企业。
强化效益导向。帮助企业算好“发展账、整治账、效益账”,坚决避免盲目、低端、无效整治,鼓励企业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广、应用。已有81家企业列入搬迁入园、兼并重组和转产退出序列,退出产能6.4万吨。目前,已集聚规模以上核心企业和关联企业60家,集聚度为56.4%,同比提高14.34%。
聚焦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优质量
夯实科创平台。围绕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集群建设,深化合肥工业大学含山产业研究院基础和应用研究,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订产学研战略框架协议,支持引导绿科环保企业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创新平台,建设省铸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培育科创主体。立足产业升级,突出创新主体培育,精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大”培育工程,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集群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6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提升研发效能。2021年实施产学研科技项目14个,海立精密铸造通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公司C102高强度耐磨汽车离合器压盘认定为安徽工业精品。新增3家市级数字化车间、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机械制造企业研发实力和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聚焦产业支撑,招大引强上增量
提升招商精准度。充分利用铸造产能优势,调整组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及京津冀、广东5个驻外招商分局,下设10个产业招商小组,分绘制产业“鱼骨图”,按图索骥。截至2021年底,全县签约绿色智能铸造亿元以上项目2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在谈重点项目15个。
创新招商新模式。深化以商招商,出台《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 实行上不封顶式重奖,聘请5名落户企业家代表为县招商顾问,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设立规模5亿元的“含山县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吸引优质项目落户。亩均效益优评价。坚持“亩产论英雄”,对D类22家企业实施用电、用水、用气、污水排放加价政策;除转型升级项目外,对C类、D类企业不再新增供地,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
聚焦项目建设,投资带动增总量
严格项目准入。在全省先行先试开展产能置换试点,制定《绿色智能铸造项目落户评价标准》,对拟落户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严把项目准入关,提升落户项目“含金量”。
简化审批流程。在全省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项目模拟审批、“企业秘书”等创新制度,为企业全程帮办代办各项审批业务,提升办事效率、压缩办事时限,井利电子等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做实项目推进。落实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个工作班子服务、一包到底”的“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2021年省市重点项目中绿色智能铸造类项目完成投资29.2亿元,占全县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63.9%。
聚焦要素保障,优化环境强力量
服务“全覆盖”。组建政策兑现、金融服务等6个县级服务企业专班,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对各级交办、企业反映问题“照单全收”,健全完善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销号闭环工作机制。2021年受理企业诉求1054个,全部依法依规办结。
化解“用地难”。主动对接企业用地需求,优先安排集群内企业项目用地,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给予优先保障。去年以来,已帮助解决威龙轨道交通电力器材、聚源精密机械 27个项目用地指标2573.619亩,强力推进低效闲置用地清理,清理艾迩莱特仪器仪表等闲置用地1139.32亩,有效解决用地难题。
破解“用工难”。出台“七条人才新政”,设立1亿元人才专项基金,为落户企业做好招工用工匹配服务。组织专班赴贵州省都匀市、遵义市开展招工对接,与都匀市人社局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全年为企业招聘各类人才2365人。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万名大招工”活动,通过发放交通补贴、财政扶持等政策,使重点企业和其他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均等享受相关服务和政策支持,积极稳岗保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