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抓住机遇 拓展千亿级显示产业版图

合肥招商资讯 (7202) 发布于:2022-02-17 16:42:05 更新于:2022-03-03 11:05:54 来自:新华财经
项目申报

在国际产业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风险挑战?如何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产业持续优化升级?围绕上述问题,记者走访了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及业专家。

从“缺芯少屏”到“芯屏汽合”,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离不开产业生态的培育。

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之一,曾经历过“缺芯少屏”之痛的合肥紧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近年来锚定“芯屏汽合”战略方向,探索“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持续完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

“新型显示产业技术迭代非常快,对标全球各地的新型显示技术发展,产业发展不进则退。”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斌说,以产业链为核心,向前挖掘科研链,向后打通资本链,这几年围绕先进技术进行前瞻布局,持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在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合肥新站高新区,集聚了包括京东方、维信诺、美国康宁、晶合集成、合肥欣奕华在内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近百家,关键材料、驱动芯片、终端产品由“链”到“群”,新型显示产业整体规模在国内居第一方阵。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CEO张海涛告诉记者:“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是制约国内半导体芯片及新型显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进的瓶颈。瞄准产业关键装备‘卡脖子’问题,我们与京东方等企业协同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先后完成10.5G洁净搬运机器人、OLED蒸镀封装系统、大尺寸面板Mini-LED巨量转移设备等关键装备的研发应用,填补产业上游核心设备的缺失。”

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彩虹玻璃基板国家实验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合肥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研创新“沿途下蛋”,助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跨界融合。

京东方突破打印OLED 8K显示技术、鼎材科技自主研发彩色光刻胶填补国内空白、合肥福纳研制的量子点材料打破国际垄断,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揭榜挂帅、首台套装备补贴等多项政策叠加,合肥围绕产业共性难题和先进技术方向开展科研攻坚,提升产业链本地化配套能力。

2020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本地化采购金额突破100亿元,国产化替代进程稳步加快。

技术迭代和需求拉动双轮驱动下,柔性显示日益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赛道的焦点。

在“基地+基金”机制加持下,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合肥合屏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合肥兴融投资有限公司与维信诺等龙头企业合作,抢占柔性显示产业赛道,瞄准超级全面屏、高端折叠、低功耗等前沿方向,进行前瞻技术布局。

屏下摄像、智能穿戴设备、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驾驶舱……在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前沿柔性显示技术与面向未来的终端应用碰擦出耀眼的火花,展现出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

“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是维信诺在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全柔AMOLED生产线,总投资400多亿元,设计产能为30K/月,目前已实现量产交付。”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说,合肥的产业生态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在区位上贴近长三角下游用户,方便我们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以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合肥不断提升产业链能级,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

“面向未来做前瞻布局,2022年我们将围绕柔性显示链上下游再招引一批企业,进一步拓展柔性显示产业链条。”徐斌说。

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合肥通过政策引领,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支持比例可达50%,全力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

聚焦打印显示、薄膜高分子材料、微纳激光等显示产业前沿领域,合肥与中科大、北航、合工大等21家高校院所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吸引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同时,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实习培训采用工学交替和“双师”授课,培养高技能人才近4000人。

目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拥有市级及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85家,研发投入强度年均超过5%。

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维信诺6代线实现量产交付、晶合总产能达到10万片/月……截至目前,合肥市新型显示全产业链累计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2021年,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加快提升产业能级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认准产业方向,专业研判、敢于投入、敢啃“硬骨头”,成就了为外界所津津乐道的产业投资“合肥模式”。

“瞄准产业‘卡脖子’核心装备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21年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产投集团的资金支持,助力公司完成了超6亿元的股权融资,解决了研发持续投入的资金需求。”张海涛说。

合肥市主要领导担任新型显示产业链“链长”,聚焦“补链、延链、强链”难点痛点,统筹集聚产业发展资源,加快提升产业能级。

近两百亿元投资收益滚动支持京东方10.5代线建设,2亿元股权投资视涯项目。。。。。。针对产业升级需求,合肥健全国有资本产业投资运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基金+基地”“投资+招商”模式,摸清家底、储备项目,有系统地进行国资战略投资布局。

“开发区把控产业方向,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负责项目尽调,根据需要引入专家评审,实现科学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徐斌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创新市场主体培育和要素配置方式,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链。

随着产业的优化升级,传统的资金扶持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快速的产业发展趋势,急需创新思路,建立灵活多样的资金扶持机制。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设立专项政府投资基金或市场化联合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基金不谋求控股权,产业成熟后及时退出,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发挥基金投资“聚集社会资本、聚焦项目资源、聚力产业动能”效应,探索国有资本连续支持产业大项目的“合肥模式”。

目前,合肥市产业投资、创业投资两大母基金和31只参股子基金总规模达到1086.02亿元,形成覆盖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矩阵。

“ITO靶材是新型显示产业的关键上游原材料。我们与下游企业开展创新协同,与国外同行同台竞赛。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71.9%。”合肥先导薄膜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黄远东说,目前公司在全球已拥有33个销售网点。

率先试点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新开3条国际货运航线,中欧班列开行668列……合肥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高水平的开放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2021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9.2%。

抢抓赛道机遇,强化协同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说,“十四五”规划对我国新型显示提出了做大做强的战略支持。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显示产业必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际产业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推动新型显示产业持续优化升级,还需警惕上游产业链短板掣肘、产品结构失衡、不同地区对新增产线和配套产业项目的激烈竞争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挑战。

欧阳钟灿指出,在液晶显示领域,需要抓住市场需求实现更多的产品创新,在OLED柔性显示领域,一方面要攻克柔性技术的本身难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厂商在工艺、产业配套化等领域的发展。

当前,全球OLED关键核心技术仍在快速创新迭代,产能规模持续提升。受访业内人士指出,我国OLED产业需乘势而进,进一步打造和夯实长板优势,以持续的资本、人才投入,助力产能快速提升。

面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快速迭代,受访人士建议,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攻克高性能氧化物液晶显示、柔性显示、Mini LED等关键技术,探索从前瞻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多层次创新体系,支持协同创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难点。同时,优化政策供给,引导面板企业和配套企业建立深入合作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协作效率。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