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民企数量计划达300万户

安徽省资讯 (7280) 发布于:2022-02-08 17:55:35 更新于:2022-02-08 17:55:35 来自:安徽经济网
项目申报

如何推动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省经信厅发布《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指引。

到2025年末全省民营企业数量翻番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高度重叠。在我省,中小企业撑起了“经济大厦”的重要一“角”,对全省GDP、税收、就业、投资、创新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60%、60%、70%、80%和90%以上。

“十四五”时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安徽中小企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方面,立足“发展民营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三个重点,着力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体系。通过打好创新驱动、数字赋能、补链强链、要素集聚、政策扶持、环境优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末,全省民营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300万户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00户以上,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户以上,国家级单项冠军达50户。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60%以上,民营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重点培育专精特新破解“卡脖子”难题

如何加强对民营经济“苗圃”培育,让更多中小企业活力涌现?规划提出,我省将启动新一轮“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到2025年,开展创业培训35万人次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业创新孵化载体300个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0亿元以上,发放电子创业券1亿元以上。

引导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做专做精、练就更多“独门绝技”。规划专项设立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将培优中小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国家级重点“小巨人”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补齐重大短板,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快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引导中小企业用户上云上平台,每年新增“皖企登云”企业6000家。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三化”改造全覆盖,每年培育技术改造示范线100条,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000台,打造省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200个。

实施“新徽商培训工程” 培训至少1万名管理领军人才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人才短缺等问题,规划提出要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建设。

规划明确,要发挥省“三重一创”“专精特新”和十大新兴产业等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二期,吸引集聚社会资本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创新、投绿色。鼓励各地坚持以基金为纽带,推广“投资+招引”“融资+融智”等模式,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组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设立北交所安徽服务基地,推动安徽四板与新三板精准对接,助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实施“新徽商培训工程”,加大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力度。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每年组织15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体悟实训。

到2025年末,完成不少于1万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1万名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

优化营商环境 鼓励领导干部为民企“站台”

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而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公平便捷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

如加快建立政府践诺监督约束机制,依法认定政府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合同效力。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完善涉企政策调整程序。鼓励各级领导干部为民营企业重大业务洽谈、战略合作签约、项目开工投产、新产品下线等关键环节提供“站台”服务。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的的保护,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

同时,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地一区”“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机遇,用足用好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对外来企业、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对现有企业增加投资、新上项目的,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