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力争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

安徽省资讯 (6555) 发布于:2022-02-08 11:49:02 更新于:2022-02-08 11:50:01 来自:中国电子报
项目申报

近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年度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2021年安徽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8.1%,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2022年,安徽将聚焦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发展“六大行动”,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深做实强链条、育集群、建生态三篇文章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2年,安徽将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基本盘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重点抓好调度、帮扶、政策、投资等四个方面工作。例如,针对资金链紧张问题,深入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行动,建立健全技术改造、专精特新、大中小企业融通“白名单”制度,新增专项信贷资金4000亿元以上,大力推广“专精特新贷”“订单贷”“奖补贷”等业务,扩大首贷户规模,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占比。

2022年,安徽将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围绕全省工业增加值5年翻番、3~5年打造四大万亿元产业和十大千亿元产业目标,推深做实强链条、育集群、建生态三篇文章。

围绕强链条,开展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产业链布局,深入推进“建芯固屏强终端”,确保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大众汽车(安徽)、合肥新桥电动汽车产业园、比亚迪混动汽车、中航锂电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合肥国家换电模式试点及合肥、芜湖国家“双智”试点城市建设,全力推动奇瑞与华为深化合作,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力争全年汽车产量达到180万辆,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比20%左右。加快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培育农业机械、智能船舶、航空装备等产业集群,做长做宽工业机器人、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链,带动集聚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育集群,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一是坚持“龙头+配套”“基金+基地”,实施“链长制”“群长制”,完善“一集群一机构”治理机制,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群化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各地依托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化工、智能家电、绿色食品、钢铁和有色、光伏、节能环保、纺织服装、轻工及制成品、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推动软件“一市一园”建设,实施工业软件铸魂行动,优化“中国声谷”“1+N”园区发展布局,开展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双名同创”,力争“中国声谷”、软件服务业营收双双突破2000亿元。三是支持合肥创建首批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围绕建生态,实施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一方面,聚焦3~5年培育“链主”企业100户的目标要求,完善“链主”企业选育机制,加快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另一方面,建立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机制,举办产业配套供需对接会100场次,其中省级举办不少于10场次、每个地市围绕主导产业举办不少于5场次,支持“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加快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

当前,数字技术正处于创新变革活跃期,创新成果赋能作用日益显现。2022年,安徽将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坚持“数字+制造”,加快平台、网络、智造新模式、服务新业态等创新发展,纵深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和专项支持政策。加快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建设,扩容升级“羚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累计培育行业型、区域型、企业级等重点平台100个。建成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应用200个,培育工业互联网优秀解决方案、新模式应用等示范项目50个。推广应用钉钉、企业微信等“低成本、低代码”云产品,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新增国家数字化转型能力达标企业200家、“皖企登云”企业6000家以上。持续开展“万人培训、千企诊断”,培训专业技术人才4000名、服务专员500名,完成1000家企业工业互联网诊断评估。建立健全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监测、评价考核、管理服务机制,推动1000名行业顶尖人才、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企业技术人才成为平台服务商。

二是大力实施网络体系强基工程。新建5G基站2.5万座以上,实现5G网络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个以上,标识注册总量突破1亿次。加快合肥、芜湖两市国家“双智”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合肥创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三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分行业分领域推广智能制造示范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布数字化推广技术目录清单,引导企业按照“机器换人-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工 业互联网(智能工厂)”路线升级改造,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万台以上,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0家以上。

四是深入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动。坚持“制造+服务”,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60家。实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长三角工业设计专家走进安徽”活动,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0个,加快构建“设计+研发+用户体验”的制造业创新设计体系。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聚焦核心主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成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安徽加强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指导,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把“专精特新”打造成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2022年,安徽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展“专精特新”倍增行动。一方面,扎实开展“五企共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0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00家、专精特新冠军100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0家、单项冠军5家左右。另一方面,抢抓北交所设立、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建立专精特新上市后备库,提质扩容“省专精特新板”,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10家左右。此外,还将推动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二期,力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安徽省设立子基金。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