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曾有一篇报道《国家重磅政策!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安徽八市》,内容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3个区、江苏3个市、浙江2个市,对口合作帮扶我省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8个市。
这对加速皖北振兴,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是个重大的政策“利好”。
政策下一步如何落地?安徽怎样做好配合,让“结对子的手”握得更紧?
近日,安徽制定出台《推进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方案》,以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重点,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激发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长远谋划和分年实施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落实方案与重点任务。
一、三次产业的全方位“大牵手”
皖北地区要做好长三角的产业承接和转移,那么产业合作就成了结对合作帮扶的首要课题。
《方案》聚焦我省启动的“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提出了产业协作与等高对接的重点任务。
以制造业为例,要与沪苏浙做好产业协作,就要从产业链上做好融合与提升。《方案》提出,要通过“培育+引进”“龙头+配套”“数字+制造”,加强与帮扶城市产业链分工协作,转型升级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淮北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亳州现代中药,宿州云计算,蚌埠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阜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淮南大数据,滁州智能家电,六安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五年,力争实现5个产业超千亿元、20户企业超百亿元。
在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方面,将采取股份合作、委托管理、“园中园”等模式与帮扶城市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重点支持皖北城市高质量建设结对合作帮扶城市冠名园区。
飞地模式,是经济发达地区与相对欠发达地区打破原有体制机制和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的一种创新合作模式。
《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科创飞地”,鼓励皖北城市与帮扶城市“一对一”设立科创飞地和反向飞地,探索建立研发孵化在沪苏浙、生产转化在皖北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
安徽是农业大省,皖北更是重要的农业基地。围绕一产的合作,《方案》立足“两强一增”,提出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建设长三角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比如,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率先布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创建,每年新增40个以上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造一批皖北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
同时,依托沪苏浙线上线下展会、营销网络、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挂牌运营皖北名优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推动更多皖北农产品进入沪苏浙市场。
在三产合作上,《方案》聚焦文旅、消费和外贸提出共同开发皖北历史文化名人名镇、文物古迹、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皖北城市与沪苏浙共建年交易额超千亿元的区域性商贸枢纽市场;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等明确任务。
二、紧扣“人、钱、项目”,要素“活水”动起来
结对合作帮扶中,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才能让高端要素注入皖北,让经济合作的“活水”流动起来。
项目:打好“双招双引”攻势
《方案》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提出编制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录,专人专班在帮扶城市驻点招商,分级分类建立重大项目库,建立分级分层调度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挂图作战”等具体措施,以我省“双招双引”的一套高效“打法”力促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资金:产业基金和金融发起“助攻”
资金是项目的“血液”,项目加快发展要用好“资本的力量”。《方案》特别提出,探索设立皖北投资集团,鼓励皖北各地及省属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皖北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省股权投资基金设立皖北分支机构或子基金,优先支持结对合作帮扶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引入沪苏浙法人金融机构在皖北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银团)贷款协作等机制。
人才:每年双向选派干部挂职学习
人才也是重要的发展要素,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需求尤为迫切。《方案》提到加强人力资源共享和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干部互派挂职交流,实现人才引进和干部人才锻炼的目标。
比如在人力资源合作上,支持八市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到皖北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园区;在专业人才培训合作上,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共建,共同培养实用性的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职称、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学时互认。
让干部、企业家等去沪苏浙实践锻炼,学习他们的先进制度与发展理念。在干部挂职交流和教育培训合作方面,《方案》明确,皖北城市和帮扶城市应聚焦城市定位、规划布局、产业特色,每年双向选派一批干部到党政机关、产业园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挂职、跟班学习;皖北各市每年分批组织若干名机关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赴沪苏浙学习培训。
三、教育、医疗等领域释放民生“红利”
“会不会引进一些优质学校、医院过来?”“异地办事有没有更方便快捷?”……对于与沪苏浙民生领域的合作共享,皖北地区群众都十分关注。
《方案》从教育、医疗等领域,提出了我省八市与沪苏浙城市民生共享的具体合作任务。
教育:支持沪苏浙高水平大学在皖北设分支机构
《方案》指出,搭建各级各类教育协作发展与创新平台,支持皖北城市引进沪苏浙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院、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并设立分支机构、培训基地和校地合作平台,选聘高水平专家到皖北高校担任客座教授;
推动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合作共享,皖北各市每年选派一批校长、园长、教师赴帮扶城市交流培训。
医疗:合作办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医疗领域,将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柔性引进医学人才等形式,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加强智慧医疗合作,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养老:养老服务标准共研互通
《方案》还提到,这八市要实现养老服务标准共研互通、信息互联共享、统一协调监管,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和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异地落实机制。
同时,支持沪苏浙知名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在皖北城市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共建康养小镇。
沪苏浙8个市(区)对口安徽8个市,结对、合作、帮扶,既有邻居间的“邻里情”,更有家人般的“兄弟情”,在这长三角“大家庭”里,一股共进的暖流正在涌动,彼此手心的温度持续传递,一起手牵手,大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