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区域一体化正在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引擎。
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区域协同发展的规划被合盘托出,划入长三角中心区的27城迎来多重战略机遇,开始以更快速度向前奔跑,各展所长,力争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和产业竞速的博弈中拔得头筹。
作为27城之一的芜湖,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是安徽第一个开埠城市,被孙中山称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从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商贩“傻子瓜子”到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从自主汽车品牌奇瑞到水泥巨头海螺集团,芜湖诞生过很多具有时代意义的企业,也造就了汽车和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孕育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现代农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入“十四五”,安徽首次明确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并打造成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芜湖市生产总值增速领跑长三角地区,增长11.5%以上,首次迈入4000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东面面临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等都市圈的虹吸压力,北面是快速崛起、晋升“新一线”城市的省会合肥,如何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切实成为安徽第二增长极,跃升长三角第一阵营?
带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芜湖迈上“进击之路”。
2021新年破局:奠定“双招双引”一号工程
芜湖经济综合实力一方面牢牢占据安徽第二位,另一方面与省会合肥的差距逐渐拉大,面临“标兵越跑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不利局面。据芜湖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芜湖GDP3753.02亿元,合肥GDP10045.72亿元。与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合肥相比,芜湖落后6292.7亿元。
究其原因,芜湖市统计局曾在《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中分析指出芜湖经济运行存在的三大问题: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较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新开工大项目带动不足。
除了产业问题,“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合肥、芜湖常住人口分别为937.34万、364.44万,芜湖的人口总量与经济总量与省域副中心的定位不够匹配。
当时的芜湖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态势。
危机与机遇并存之下,2021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芜湖市主要领导、相关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负责人60多人,两天行程450余公里,调研了芜湖10个载体单位的20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产业项目,查问题、找差距、谈不足,围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展开讨论,明确了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当作芜湖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的“第一攻势”。
锻造比较优势:独创“1%工作法”,量化企业获得感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细胞的造血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根本。而吸引企业落户、支持企业壮大的核心指标,则在于利润。
对标长三角,“如何让企业在芜湖获得比其他地方更高的利润,提高政府的企业服务水平”成为芜湖落实“双招双引”一号工程的“核心打法”。
在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制约因素和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后,2021年5月,芜湖市出台了《芜湖市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实施方案》,从技术、物流、用工、能源、融资、税费等方面挖潜提效,推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全市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
在物流成本方面,重点推进“江海联运”,减少转运环节,初步测算每个集装箱物流成本降低2000元左右;用工成本方面,鼓励企业加快“机器换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万工人每人每小时减少支出1元,节约用工成本5亿元;税费成本方面,全市1.7亿平方米工业用地,每平方米下调土地使用税3元,减缴土地使用税5亿多元。2021年1-10月,芜湖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在安徽省排名较年初上升3个位次,营收利润率较上年末提升3位。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48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芜湖“1%工作法”名列其中。
“约饭”出圈:“畅聊早餐会”聊出“亲”“清”好味道
去年以来,芜湖市领导“约饭”破圈,累计回应和推动解决涉企诉求150余项,促进近300个亿元以上招商项目落地……
“畅聊早餐会”是2021年芜湖创新推出的政企沟通新方式、新场景。早餐会邀请企业家与芜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面对面话发展、提建议,在家常小吃的“烟火味”里碰撞真知灼见,聊出发展之路。
从阳春三月到炎炎仲夏,再到料峭凛冬,早餐会以每周一场的频次举办,至今共举办了36场,共邀请了来自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商务、文化教育等行业的190多位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海螺创业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郭景彬,科大讯飞董司长刘庆峰,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旷视科技CEO印奇、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本土网红“芜湖大司马”等都是早餐会的座上客。
早餐会的最大特色不在于“会”,而在“畅聊”,不设主题、不安排主持人,不准备讲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倾听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意见,了解企业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最大化碰撞出解决问题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企业发展最缺什么”,“对政府的服务有什么要求”是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常常对企业家的提问;企业所反馈的建议和提问,单向前都在现场给予回应、协调。目前早餐会已建立形成问题收集、办理、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机制,从第一场早餐会以来,共汇总建档涉企事项153个,由芜湖市督查办逐一交办、督办,闭环管理,市经信局全程汇总建档、跟踪进展,截至目前已解决112个,37个问题已初见成效,其余问题诉求均一一落实解决措施。
不仅如此,早餐会还催生了一批项目在芜湖落地。中联重机已启动实施的投资12亿元智能化改造和下一步拟投资的新材料板块项目,美的已动工的投资50亿元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等项目,都是通过早餐会的畅聊中谋划产生的。一批建议也正在落到实处。譬如有企业家建议开通湾沚区至芜宣机场、经开区美的园区的轨道交通,已被纳入芜湖市“十四五”专项规划。
“畅聊早餐会”创办至今已成为一项为企业服务的重要载体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芜湖品牌”。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充分肯定了畅聊早餐会这个服务企业家的平台,既体现了对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的充分尊重,又能汇聚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的智慧。正如得到APP创始人、芜湖“共读计划”的领读人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提到,早餐会具有政企之间的“接口”功能,从形式内容到建议问题的推进落实无不体现“天也阳光,心也阳光”,彰显了亲、清政商关系。
目前,“畅聊早餐会”创新模式已走出了芜湖,复制到了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继芜湖“畅聊早餐会”之后,安徽阜阳、亳州、上海普陀区、河北易县等地也相继开办了政企早餐会。
以“紫云英”之名: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比拼中,除了有为政府的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崛起归根到底还要靠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吸引、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是必须放在重要位置考虑的问题。
过去一年,芜湖走在安徽省前列,强力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频频释放求贤若渴的最大诚意,创新性地打出系列“组合拳”,让芜湖成为招才引智的鲜活样本。
2021年7月底,安徽省首个人才发展集团率先在芜湖挂牌成立,以国有独资公司形式组建,在业务板块设置了人才招引猎聘、人才项目投资、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数字大脑建设、人才公寓管理服务等7项核心业务,探索构建“人才+服务+资本+产业”运作机制,打造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和芜湖“城市HR”。
8月启动“紫云英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更具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引进行动。该计划擘画了“十四五”期间人才引进的目标任务,即启动“3113”人才工程,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30万名大学生。
以“紫云英人才计划”为纲,涉及芜湖市直13个部门和10个载体单位的21项政策兑现服务由人才发展集团全面承接,实现了人才政策“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半个月资金发放到卡”,“让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2021年12月30日,“紫云英人才计划”首批政策资金集中兑付,658名青年英才领到兑现资金。
芜湖高校资源丰富,拥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等10所高校,在校生近20万名,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00多家。为打通当地人才资源的“任督二脉”,2021年芜湖5位主要领导先后带头走进安徽高校,与向20万大学生介绍芜湖的人才政策。此后,以“紫云英花开、芜湖等你来”为名,芜湖市领导分别带队前往天津、重庆、南京、上海等地知名高校开展“百校大宣讲”,进行现场招聘活动。
在创新创业方面,“紫云英人才计划”设计了相关政策给予引导激励,对建设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创业社区等人才创业孵化载体最高给予200万元奖补。2022年初芜湖设立总规模达5亿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出台9项奖补政策助力芜湖大学生创新创业。
2021年,芜湖市共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4个、领军人才150人、高端人才1500人,吸纳31013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去年1-11月份,共兑付各类人才资金3.46亿元。
在“双招双引”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2021年的芜湖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加速跑,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643个,增长56%,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86个,增长37%。
”双招双引”成绩单的背后,是芜湖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创新了一整套战术打法,缔造出多个“首创”和“独创”。
聚焦“十四五”,芜湖步入黄金机遇期和集中发力期,瞄准长三角第一方阵,经济总量进入全国50强的目标,芜湖将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创新思想、体制、创新项目和创新管理服务;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建设,共建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带;建设产业、创新、金融、政策等“八个平台”,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5家千亿级企业、15家百亿级企业;打造“政府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联动发展的“基金丛林”;2022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0家、上市企业3家,探索实施政府财务顾问、统计管家、上市管家等工作机制,与深交所与深交所签订合作共建备忘录,引导更多芜湖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1%工作法、畅聊早参会、紫云英人才计划等创新打法也融入了芜湖未来发展的“作战地图”,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的蝶变巨幕即将拉开。
展望2022,“进击的芜湖”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