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是困扰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型企业?近日,作为全省首创的芜湖“三级联保”融资担保业务模式成功落地,为多家科技型企业共计担保放款4250万元,同步撬动银行金融机构配套信用贷款2000万元,芜湖这项科技金融服务为全省科技担保体系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板。
位于芜湖高新区安徽创新中心的安徽提尔液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单相浸没液冷数据中心设备销售、数据中心建设与算力运营,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一批液冷数据中心设备正在进行出厂前的调试。
“这笔1500万元的‘三级联保’融资款,解决了公司运营中的急难愁盼,也为我们民营科创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据该公司负责人蔡晓利介绍,公司此前接到一批设备订单,客户要求的时间比较紧急,这些设备的生产需要企业购买项目所需的GPU、服务器配件等核心物料,但企业刚刚投资建设一体化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急需一笔资金购买这批核心物料。
而解决了蔡晓利急难愁盼的正是她所说的芜湖在全省首创的“三级联保”融资担保业务模式。据了解,此次落地的“三级联保”融资担保产品,由芜湖市财政局指导,省科技担保公司、市民强担保公司和芜湖高新担保公司共同推动完成,单户最高金额可以达到3000万元,为安徽省首创,也是芜湖市践行“科技金融”的又一创新举措。
“三级联保”融资担保业务通过“省—市—县(区)”三级联保风险共担,有效提升担保服务覆盖面和效率,让更多科技型企业主体受益。另外,市民强担保公司在“三级联保”的基础上,协同合作银行创新风险分担模式,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按照7:3比例承担风险责任,为企业提供“担保增信+信用贷款”的组合融资方案,逐步实现“以保促信、以信促贷”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企业担保服务覆盖面和融资效率。
据了解,通过此次全省首创的“三级联保+信用贷款”协同模式,芜湖共有3家科技型企业首批成功获得总额6250万元的融资支持。其中,担保增信4250万元,工商银行等合作机构配套发放纯信用贷款2000万元,该模式实现了双效并进,为科技型企业开辟了“增信扩额、降本增效”的融资新路径。
“无需其他企业资产担保,这种贷款模式为民营科创企业增加了信用,融资效率也大幅提升。”据市民强担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标准的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相比,国资担保与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放款意愿和动力,极大改善了民营科创企业信用融资效率,更为民企获得必要的经营资金,增加了投资信心,促进了经济活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