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在芜湖市弋江区社保服务中心一台电脑屏幕上,一个蓝白色小机器人在30秒内完成了一笔审核。该中心“数字柜员”的上线,标志着芜湖在全省率先实现下辖市、县、区社保“数字柜员”全覆盖。
作为安徽省社保经办智能化应用试点城市,芜湖自今年1月中旬起,逐区推进“数字柜员”上岗。截至昨日,全市已启用11名“数字柜员”,累计办结业务16214笔,正确率100%,办事效率较人工提升4倍。
据了解,“数字柜员”实际上是一个程序,拟人形象为一个大脑袋、身穿蓝背心的机器人,主要处理社保的增减员审核、灵活就业增减员审核等5项业务(如图)。办理流程与人工完全一致,页面浏览、点击、存档,如同一只隐形的手在操作电脑。
“只要有电就能工作,不用休息,不会‘眼花’,干得又快又好。”据弋江区社保服务中心柜员邵涵介绍,她这位“新同事”目前工作时间为8:30至12:00,预计半日可处理400笔以上业务。
芜湖社保参保单位近4万户,每年增减员相关业务超过50万笔。“把低风险、高频次的业务有序交给‘数字柜员’,突破了传统人工办理的局限,开启了服务新模式。”市社保中心参保缴费科科长何逊接受采访时表示。
启用“数字柜员”后,业务量大“全时办”,“数字柜员”可实现每周7天24小时在线。压缩时限“加速办”,人工办理一笔企业增员审核需要120秒,“数字柜员”仅用时30秒,最快可达17秒。全程留痕“安全办”,“数字柜员”采取事前规则定义、事中预警、事后稽核的机制,严格执行业务审核标准,每个步骤均有日志存档,保障溯源。办理过程中一旦遇到非规则定义内容,系统自动停止,并通知人工介入。
“数字柜员”的启用,带来了服务效能、营商环境和群众体验的三重提升。据了解,下一步,芜湖将继续丰富“人工智能+”社保应用,探索更多场景功能,启用更多“数字员工”,相关经验做法将在全省推广。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