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44.48万辆,安徽为何能冲到第一?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608) 发布于:2025-03-27 09:35:02 更新于:2025-03-27 09:35:02 来自:第一财经、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城市财经、汽车商业评论等
项目申报

历史性突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安徽省以44.48万辆的汽车产量登上了第一,江苏省位居第三,湖南和河南首次冲进了前十强。同时,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也是全国第一。

安徽冲到全国“双第一”,秘诀是什么?

两个月44.48万辆,安徽为何能冲到第一?

1.汽车“皖军”凶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2025年1-2月,汽车产量前十名的省份分别是安徽、广东、江苏、山东、重庆、陕西、浙江、湖南、河南和北京。

对照分析,

2024年汽车产量还是亚军的安徽,首次超越广东夺冠,汽车产量高出第二位的广东7万多辆;

原来造车项目流产多的江苏,从第四冲上季军;

汽车消费大省山东,从第五跃入四强;

2024年上半年第一、全年第三的重庆滑到第五;

靠比亚迪西安基地突起的陕西,从第七升到第六;

靠吉利和零跑等领跑的浙江,从第八升到名第七;

汽车产业一度陷落的湖南在比亚迪长沙基地、埃安长沙工厂等加持下冲进前十,排名第八;

本土汽车工业靠宇通、郑州日产的河南,在比亚迪郑州基地的加持下,冲进前十,排名第九;

靠小米大增和北汽整体复苏的北京,冲进前十。

其中,安徽首次登顶产量第一,比第二位的广东多出了7万多辆,江苏、山东、陕西和浙江等省份排名均相比去年全年位次上升,湖南、河南则是首次进入十强。

相比去年,安徽汽车产业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安徽省统计局发布,1-2月,安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9%、比上年全年加快9.2个百分点,贡献30.7%、提高6.9个百分点;汽车产量44.5万辆、增长21.3%,新能源汽车产量23.4万辆、增长1.3倍。

安徽造车,为何这么猛?

两个月44.48万辆,安徽为何能冲到第一?

2.完备的整车生产体系

汽车是典型的龙头带动型产业,链条长,拉动能力强。整车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于“链主”位置。锁定整车企业招大引强,进而带动产业链企业集聚,是安徽近年来发展汽车产业的成功经验。

实际上,生产整车对一个区域的产业链完备度要求颇高。精密的整零衔接,绝不是“搭乐高”式简单拼接,而是要有“整车+零部件”的高效的企业分工协作体系。

当下,安徽已集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7家整车企业,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有着配套完善的全产业链。

零部件层面,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0多家,“兵团式、阵地战”推进皖北专用车集聚发展、零部件转型升级、后市场提质增效,推动县域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两个月44.48万辆,安徽为何能冲到第一?

安庆的车灯、池州的镁基新材料、亳州的汽车零部件、马鞍山的动力电池材料、铜陵的铜基新材料、淮南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六安的新型储能、淮北的陶铝新材料、蚌埠的玻璃、阜阳的装备制造业、黄山的汽车电子……安徽各市各县纷纷各展所长、加速“入链”“上车”。

产业的集聚,让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皖而行”,也让这条产业链更加坚固。

新能源化是安徽乃至中国汽车业发展趋势。

从占比看,新能源汽车占比达47.2%,油车和电车的比例已接近1比1。

从数据看,2024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也突破了百万辆大关,达到168.4万辆。

面对转型的新趋势,安徽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何以爆发?

同样是靠着产业链。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不同,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三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愈发成熟。在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涵盖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出安徽,就可以造一台新能源整车。

3.“整车为王”的背后

冲到全国第一,安徽有两个城市不得不提,一是合肥,二是芜湖,我们先来看一看合肥。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在去年的产量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深圳。

同样在去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贡献近四成,占比最多。

拆解去年合肥137.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不难发现6家整车企业产量并不均衡。真正在137.6万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占据多数的车企是比亚迪。

自从比亚迪位于合肥长丰的生产基地2022年投产以来,产量迅速攀升,直接带动长丰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去年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其所在的下塘镇也与新港、新桥,并列为合肥正在发展的三个百万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资料图片:位于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记者 张大岗 摄

春节假期过后,长丰便召开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大会,足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其意义。“全力支持比亚迪扩能增产”更是多次出现在长丰县政府的文件中。

“增产是企业产能爬坡的过程,从政府角度来看,推动企业扩能增产,首先就是在企业已经具备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保障企业生产所需要素。”长丰县副县长郑斌表示。

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春节过后,比亚迪向长丰县政府提出需求,经过测算,从当年2月到5月,需要新招工4.3万人。“这不仅对于企业,对于政府而言同样是很大压力。”郑斌说。

比亚迪提出招工需求的时点已经很迟,一般而言,招工从春节前已经开始,节后很多人的工作已经尘埃落定。郑斌介绍,虽然招工第一责任主体是企业,但是政府仍然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招工,比如帮助企业拍摄招工宣传片,线上将比亚迪招工信息在长丰县政府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线下不仅组织比亚迪参加合肥市范围以及皖北乃至省外招聘会,还将安徽省内各类招聘信息同步给比亚迪。

长丰县政府甚至调集县医院的流动体检车,帮助比亚迪应对高峰时段每日一两千名应聘者的体检需求。

2024年5月底,比亚迪顺利完成4.3万人招聘。2023年年底,比亚迪合肥基地工人数量只有2万人,这一数字在去年年底增至5万人以上,这给仅有80万人口的长丰带来全方位的压力。

“包括整车工厂、零部件工厂在内的比亚迪基地面积庞大,内部设置数条云巴线路串联不同区域。由于前期规划是预留空间,工人数量激增后住宿不存在问题,但是短期内涌入数万名工人,给周边服务配套带来压力。”郑斌说。

2023年下半年,长丰县国资平台在比亚迪基地对面投资建成商业街区,满足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产业园区庞大工人群体生活配套需求,但是一期很快超负荷运转,目前二期的规划已经完成。不难看出,合肥各级政府对于比亚迪增产的支持,而短期内用工数量激增,也反映比亚迪增产意愿之强。

据了解,比亚迪基地一期二期三期目前全部建成,已经基本满产,产能利用率远超国内整车厂50%左右的平均水平,甚至相较比亚迪国内其他基地也有优势,这意味比亚迪将热门车型导入合肥基地生产。

4.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是安徽造

2024年,安徽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第一,出口占全国比重1/4。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是安徽造。

最关键的是,安徽的汽车出口主要贡献,来自芜湖。

数据显示,芜湖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迎来历史性跨越:全市汽车总销量达262.28万辆,占全国总销量的8.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8.63万辆,同比增长232.7%;出口量115.2万辆,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9.5%。

而且,芜湖的汽车工业因为华为的赋能,正迎来第二次“气运”。

华为除了支持重庆,打造了问界品牌外,还与芜湖的奇瑞合作打造智界,与北京的北汽合作打造享界,与合肥的江淮合作打造尊界。

奇瑞控股集团2024销量年报显示:随着12月份以月销汽车298505辆、同比增长38.4%的成绩收官,奇瑞集团2024年全年销售汽车达到历史性的2603916辆,同比增长38.4%,创造了年销量的历史新高。

此外,奇瑞还披露,2024年奇瑞出口汽车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位。

走出去,是奇瑞的一步大棋。

从2001年首批10辆风云轿车出口开始,奇瑞就开启了国内、国际双市场布局,成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品牌。20多年来,奇瑞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不断探索实践,持续做大海外“朋友圈”。

“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在哪里,为哪里)”,奇瑞秉持全球化理念,一方面和海外国家、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共赢,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全价值链开展合作,实现成果共享;另一方面则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推动本地化发展,做当地的企业公民,努力为海外市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两个月44.48万辆,安徽为何能冲到第一?

到目前,奇瑞业务走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汽车用户1420万,其中海外用户390万。行业内颇为流传的是,曾经,巴西总统会见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时,坐的是中国品牌奇瑞的瑞虎8。

3月22日,2025徽商大会在合肥召开,决策杂志全媒体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尹同跃、余承东、李斌等徽商造车领军人物齐聚一堂。

尹同跃现场喊话王传福、李斌、余承东:“今年前2个月,安徽汽车产业的成绩很好,作为扎根于安徽的本土企业,压力很大,希望徽商企业能够乘势而上,奇瑞要发力、比亚迪要发力、蔚来要发力、华为也要发力,我们共同为安徽智造、为中国汽车加分!”

现场爆发热烈掌声。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