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设的促进民营经济专门机构,今年怎么干?

安徽省资讯 (141) 发布于:2025-02-25 10:50:00 更新于:2025-02-25 10:50:00 来自:安徽日报
项目申报

国有企业有国资委主管、协调和服务,那么民营企业除了工商联这个“娘家人”之外,有没有专门机构为其服务、协调和解决问题呢?

还真有。在2023年,中央编办批复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内设机构。

跟随国家机构改革的步伐,安徽也在省发展改革委内部新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职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今年,这一新设机构,将对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梳理比对先发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适时制定新一轮促进安徽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努力推动安徽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很忙、很充实”。正如该机构负责人所言,新的一年,这样的工作规划确实“信息量很大”。

这意味着,民营企业的更多呼声、诉求和期待,将有更大机会转化为党委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打实政策举措。

忙碌的新机构“今年的工作一定会很忙、很充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曾宪彬坦言。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是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新设立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

为什么要在发改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曾这样作过解读:

“民营经济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需要各个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在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主要是立足于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的功能。”

今年,安徽这个新设机构将如何保障和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统筹组织协调职能,坚持部门联动、系统联动、政企联动,以活动为载体,以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抓手,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曾宪彬说。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得多来“实”的,多听企业的心声,多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服务好民营经济,沟通交流很重要,我们要及时掌握民营企业的心声,健全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做到问需于企、送策入企、服务进企。”曾宪彬说,今年将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优化健全快速响应、按责分办、限时办结的闭环式工作机制,发挥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对民营企业诉求和建议,实行收集—办理—反馈闭环管理。

曾宪彬表示,对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将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梳理比对先发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适时制定新一轮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努力推动全省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创新,是安徽的基因和名片,而广大民营企业一直是创新的主体。

“诊断结论是‘电机驱动端轴承中期损伤’;维修建议是‘尽快安排检查现场设备实际情况,关注电机驱动端轴承运行异响及温度变化’……”近日,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远程诊断中心大屏上,基于DeepSeek所打造的设备运维大模型开出了“诊断书”。

只要在对话框内输入行业、设备、测点和已知信号概述等四个关键信息,这个大模型就会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将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运用在工业检测设备的智能巡检上属于行业内首创。作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服务企业,容知日新的平台连接着成百上千家企业、十几万台工业设备,在以前,工业巡检结果的分析判断,需要大量工程师人工完成。

随着最新的DeepSeek R1版本的引入,目前,容知日新的智能巡检大模型更专业、也更智能,已经开始运用在电力、石化、冶金等十多个行业的智能巡检上。大家也给这个大模型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虚拟诊断工程师”。

“虚拟诊断工程师赋能工业企业,再结合我们的软硬件基础,可以构造一个完整闭环,提供全链条的线上诊断服务。”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智能官宗承治说道。

如今,越来越多像容知日新这样的民营企业正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成为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

在安徽,民营经济呈现出“66789”的发展特征,即:

贡献了全省60.7%的GDP、59.7%的税收、74.1%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和92.5%的企业数量。

据介绍,安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金融机构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2024年,安徽80%以上的省科技攻坚项目由企业牵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达81.3%。

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小微和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和11.6%,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11.7%,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我们将进一步拉高标杆、对标先进、持续提升,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全力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曾宪彬表示,“迈入新时代、新征程的安徽民营经济,必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