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的“合肥样本”

合肥招商资讯 安徽省资讯 (461) 发布于:2025-02-19 11:22:05 更新于:2025-02-19 11:22:05 来自:合新闻
项目申报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合肥持续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迭代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奋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多作贡献。全市民营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今日起,“合肥民营经济一线样本观察”系列报道推出,看合肥民营企业如何携手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开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星火燎原

“合肥造”大模型勇攀高峰

2月1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是其中的参会代表之一。他表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鼓舞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昂扬斗志。“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当前,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人工智能已成为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以讯飞星火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在持续迭代,引领合肥人工智能产业乘势而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讯飞小镇。记者杨凤炆摄

开启未来的关键钥匙

“今年3月,新版本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将完成,这将首次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实现基于思维链的数学等能力对标OpenAIo1系列。”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将认真落实贯彻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赋能科研与产业、研发多语种技术等方面,勇攀科技高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回首发展历程,科大讯飞犹如合肥开启人工智能产业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

1999年,怀着“中文语音技术要由中国人做到世界最好”的初心,26岁的刘庆峰带领着一群同学从中国科大的实验室出发,创办科大讯飞。

创业之初,团队一度出现资金短缺等困难。不过,在合肥市的大力支持下,科大讯飞很快筹到三家机构共3000余万元投资,成功保住这颗创新的“火种”。

经过20多年发展,如今,科大讯飞已成长为国内AI领域龙头、人工智能“国家队”,合肥也跻身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方阵。

特别是,作为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讯飞星火自推出以来,已连续9次升级底座能力,持续对标GPT-4Turbo和GPT-4o。

不久前,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4.0Turbo底座能力再次升级,并首发国内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具备深度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大模型——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解决了国产算力大规模集群训练在深度思考和长思维链推理方面面临的全新挑战。

刘庆峰坦言,由于讯飞星火X1的部分任务确实很难,且在国产化算力平台上的训练时间较短、数据量较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计划今年3月份进行新升级。

“随着国产算力的逐步到位,模型参数增加后,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数学答题和过程思维链能力全面对标甚至超过世界一流同行。”

此外,在语音多模态等重点能力上,科大讯飞今年还首发了端到端的语音同传大模型、极速超拟人数字人交互、多模态影像大模型,首次覆盖全国202个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能力相对提升超40%、超拟人合成能力相对提升超30%、图文识别能力相对提升超60%。

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2025年新春以来,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公司发布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爆火“出圈”,凭借其卓越的推理能力和突出的性价比,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AI风暴”。

其实,在DeepSeek眼中,讯飞星火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DeepSeek对讯飞星火的评价是:国产大模型中的代表性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多模态能力与垂直场景的深度结合,尤其在语音交互和中文处理领域优势显著。对于注重数据安全、需要行业定制化服务的企业用户,星火是一个务实的选择。

与初出茅庐的DeepSeek相比,讯飞星火在赋能千行百业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于讯飞星火赋能,科大讯飞已经在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中取得显著优势。

在教育领域,服务1.3亿师生、5万余所学校,深度参与12个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在医疗领域,智医助理覆盖677个区县,服务全国超过600家医院,与多家排名前十医院深度合作;在金融领域,与交行、人保等头部金融客户紧密合作,行业排名第一。

讯飞星火赋能科研也走在前列:星火科研助手累计服务科研用户近10万人,已在中科院下属116个院所使用,用户覆盖全国1300多所高校;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的基于条件扩散模型的蛋白质主链设计算法SCUBA-D,将蛋白质设计成功率所需时间从6个月降为不到1天……

科大讯飞还正在让大模型飞入寻常百姓家:讯飞星火搭载的个人用户端硬件产品不断出圈,学习机、翻译机、办公本持续引领行业。

“通用大模型底座的天花板被持续打开,未来还具备足够高的提升空间,其应用场景落地已进入红利兑现期,我们要以更少成本、更低算力、更高效率推动落地。”刘庆峰表示。

产业发展乘势而上

人工智能是合肥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早在10年前,合肥就在国家部委及安徽省支持下,以科大讯飞为核心,成立国内首个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带动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发展。

作为国家级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还汇聚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10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

各类创新平台的集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给予人工智能创业团队更多技术支持,2024年11月,科大讯飞、华为、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启动。“飞星二号”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

而智象未来则是一家专注于构建全球领先的视觉多模态基础模型及应用的科创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智象多模态大模型是超百亿级参数的大模型,拥有目前行业中最丰富的多模态版权语料库。

“合肥,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智象未来创始人兼CEO梅涛介绍,他曾在中国科大十年求学,一直研究人工智能,也是在这期间,他对这座城市求发展、敢创新的底蕴有了深刻理解。企业选择落地合肥,正是被这里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政策所吸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合肥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入库企业73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4家,初步构建了从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

科大讯飞、智象未来等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则是合肥人工智能产业乘势而上中坚力量。

面向未来,合肥正稳步推进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努力打造全国企业集中度最高、产业发展生态最优的产业聚集地。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