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将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赋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安徽省资讯 (77) 发布于:2025-02-13 15:07:11 更新于:2025-02-13 15:07:11 来自: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项目申报

2025年伊始,安徽省新增73家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入选新一批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目前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11家、绿色工业园区3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3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为引领,大力实施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建设,通过“调结构、提效率、强供给、树标杆、促循环”等举措,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布局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十四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2%,超全国同期降幅4个百分点,为美丽安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政策协同,系统性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把推行绿色制造作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从顶层设计到专项方案,从管理办法到资金奖补,系统性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十四五”以来提请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的实施方案》等,均明确列出推行绿色制造专项。围绕工业领域节能降碳主攻方向,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作为《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安徽省工业能效提升计划》《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我省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创建,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案,印发省级绿色工厂评价管理办法,利用制造强省资金接续支持绿色制造标杆创建,“十四五”以来累计奖补国家级绿色工厂16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2家,金额超1.6亿元,全省制造业企业把创建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供应链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绿色制造标杆引领蔚然成风。

二是省市共育,多维度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夯实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基础,纵深推进“市-省-国家”三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模式,全省各地市相继制定市级绿色工厂培育管理办法或建立市级培育库,全省共12个地市从技术改造、绿色金融、人才支撑、宣传推广、资金奖补等方面制定了支持政策,省市联动全链条打通绿色制造标杆创建通道,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543家、省级绿色工厂64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11家,各级绿色工厂2023年度产值约为1.46万亿元,约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8.63%。强化国家级绿色制造标杆提质扩面,从行业广度和地区范围两侧发力,分行业分地区精准施策开展对口培育指导,推动绿色转型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目前全省绿色工厂既涵盖新型显示器件、光伏储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信息技术、汽车、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又涵盖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2024年度新增4个地市成功创建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园区覆盖全省近90%地市,行业和区域联动构筑绿色发展新图景。

三是管服并重,全方位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塑造绿色化服务品牌,连年13年举办安徽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培训,围绕绿色工厂创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进行政策宣讲及工作培训,常态化开展节能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实地把脉问诊节能降碳改造及绿色标杆创建疑难。搭建“四新”推介平台,每年发布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及供应商目录,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从供给侧加力绿色标杆创建。强化监管与服务协同,发挥专业化队伍优势,开展绿色工厂专项节能监察,宣传能效提升先进企业典型案例,将企业能效对标提标作为持续提升绿色化水平的重要内涵,突出绿色制造对于节能降碳攻坚的支撑作用。探索绿色低碳标杆创建链接优势,引导绿色标杆深化零碳创建,2024年4家绿色工厂及1家绿色工业园区入选安徽省首批零碳创建名单。围绕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将绿色工厂创建目标纳入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改造升级方案,以绿色制造标杆引领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安徽省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提出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紧抓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主线,提质扩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发挥绿色低碳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擦亮安徽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