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拟建5个“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217) 发布于:2024-12-25 10:15:51 更新于:2024-12-25 10:15:52 来自:合肥在线
项目申报

量子、深空、生物制造……关于未来产业,合肥正在勾勒场景。今年9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4年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拟筹建名单,合肥共入选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近日从合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新型储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生物制造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正稳步推进当中。未来产业先导区是如何建设的?已经具备了哪些产业基础?建设重点是什么?本文将具体揭秘。

量子科技

打造双高地瞄准四领域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以合肥高新区为主要阵地。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量子产业链企业超60家,其中量子核心企业近30家,预计2024年产业链企业营收近40亿元。

据了解,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科学”“量子产业”双高地为主要目标,瞄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量子关键材料器件设备”四个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引育、人才夯基、融合发展、空间优化、制度创新”七大工程,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未来产业培育链条,为安徽合肥建设全国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7年,力争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成效明显,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旗舰企业和领军人才,形成较为完备的量子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具体目标为累计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24个,累计省级以上标准规范43个,累计培育上市企业2家,产业规模达50亿元等。

为此,合肥市将谋划成立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落实未来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量子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政策,高规格打造“量子科技和产业”品牌等。

商业航天

建设“中国星城”向世界传递合肥声音合肥商业航天产业谋划布局早,投入资源多。在合肥有着深空探测实验室、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先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高层次平台。仅高新区就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约140家,具备轨道全覆盖与产业链完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优势。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也将在高新区集中建设,打造全国示范的“中国星城”。

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将重点布局哪些应用?

据介绍,该未来产业先导区将聚焦卫星研发和制造、卫星运营、空天数据应用等领域,打造“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数据应用”的商业航天产业平台体系,重点推进卫星通信、北斗导航、遥感融合应用,拓展深空、低空两大领域,培育发展深空探测智能化和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为打造全国示范的“中国星城”,合肥谋划构建“一核、两级、多点”的未来商业航天产业先导区空间布局。以中安创谷产业园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实验室-天都实验室、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加上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形成科创驱动形势下的“一核”;以周边空天信息主题产业园区与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为“两极”;以商业航天产业链重点企业及科研机构为“多点”。

在建设举措上,除了成立商业航天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未来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出台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等举措,组织召开世界级未来产业研讨会、举办以“深科技”为特色的“科创文化节”等,向世界传递合肥声音。

到2027年,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将争取率先布局全国一流卫星星座,集聚超过300家商业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

通用人工智能

争取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在布局上以讯飞小镇为核心承载区,整合蜀山经开区、中科大高新园区、中国声谷孵化园等现有载体优势建设功能区,依托中国声谷、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战新集群、省级智能语音基地等品牌力量,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赋能方案输出高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和网络数据安全高地,努力成为全国企业集中度最高、产业发展生态最优的产业聚集地。

该先导区发展重点为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类脑计算和网络安全防护,同时积极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在工业设计及制造、智能网联汽车、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先导区内已拥有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57家,产业链企业产值规模70亿左右。

在建设保障上,合肥将成立通用人工智能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托“中国声谷”等品牌建设,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统计体系和评估监测体系等。计划到2027年,该先导区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模型主要性能保持国内领先,成为企业集中度高、产业发展生态优的全国重要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

新型储能

未来五年实现产业营收200亿元风、热、光……为大自然的能量建设“超级充电宝”,是合肥新型储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的主要任务。

该先导区建设以“两县(肥西县、肥东县)一区(蜀山区)”为载体,以肥西县为主建设新型储能电池系统研发生产中心,肥东县重点发展新型储能原材料及光储应用基地,蜀山区围绕钠离子电池和氢能差异化建设新型储能多元技术路线拓展中心,整体构建起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区域图景。

目前,两县一区内已初步形成产业基础,集聚了以派能科技、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巡鹰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了“设备原材料+储能电池+储能系统+多元应用”的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格局。

该先导区将以“技术+应用”两大核心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在技术端,重点布局储能电池技术和氢能技术,将先导区打造成为国内电化学储能技术标杆区域;在应用端,围绕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全面布局新型储能设施设备,打造新型储能未来应用场景示范区。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将成立新型储能未来产业先导区专项小组,清单式逐项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采用“一企一策”重点盘活闲置厂房及低效存量用地,出台专项政策,合理设置奖惩机制,确保先导区建设落到实处。

计划到2030年,合肥新型储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实现产业营收200亿元,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打造6个省级未来场景实验室和省级未来场景试验区。

生物制造

争创国家级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合肥生物制造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主要以双凤经开区、水湖工业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主要阵地,布局建设“一院一基地一园”即建设1个“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1个“合成生物中试基地”、1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形成“南研北产·东西联动”的生物产业空间格局。先导区围绕生物基材料、农业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基因编辑、生物基材料及多肽药物等一批关键技术,打造省内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新高地。

合肥通过成立生物制造产业专班,聚集合肥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家重点产业链单位,成立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联盟;组建安徽省第一只县级百亿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长丰县生物制造产业链布局,创设“科技副总”,创新出台《长丰县企业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办法(试行)》,优化“揭榜挂帅”人才使用机制等。

对于该先导区的建设目标,合肥提出,到2027年,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争创省级合成生物产业科技园;到2030年,生物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争创国家级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