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蓄积生物制造新动能 迈入发展快车道

安徽省资讯 (1749) 发布于:2024-09-04 11:22:15 更新于:2024-09-04 11:22:15 来自:人民邮电报
项目申报

工业尾气可“变”身鱼饲料,地沟油“变”为飞机燃料,秸秆“变”成了薄膜……让这一切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就是生物制造这位神奇的“魔术师”。

生物制造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有可能在能源、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改变世界工业格局。我国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纷纷加快产业布局。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合肥市将合成生物作为市级五大先导产业之一,出台《合肥市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积极抢占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新赛道。当前,合肥生物制造领域已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协作共赢

  合肥市人民政府、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与凯赛生物签署协议,三方将联合在合肥市高新区设立复合材料企业,并依托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开展应用开发,落地制造项目,打造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

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保利集团基金合作项目,微构工场PHA创新研发与高端智造产业生态园、浩宇生物总部基地及第三代复合微生物活剂基地等项目进行签约;

科大硅谷生物制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中签约,一批生物制造领域的科研成果将落地科大硅谷,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唱戏需要搭台,发展产业也需要搭建平台。在5月25日举行的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上,一批生物制造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为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以创新为助力以企业为主体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布局,如今,合肥在生物医药、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生物制剂等生物制造相关领域聚集了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水平科研机构。

在科研方面,合肥拥有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优势。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院所,均有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制造方面的研究。此外,合肥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将依托中国工程院郑裕国院士团队科研技术力量,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研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在企业培育方面,合肥在细分领域有华恒生物、和晨生物等代表企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和特色。2005年成立于合肥的华恒生物称得上是生物制造产业领域的先行者,于2021年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已形成“3大研发中心、4大生产基地、5大应用领域”战略布局;2022年5月在合肥高新区正式诞生的和晨生物是国内最早实现美容界明星产品“麦角硫因”生物制造的公司之一,可从1吨葡萄糖产出12公斤麦角硫因,价值放大100多倍,成本不到传统生产的十分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科创体制改革方面,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省、市、校聚力打造科大硅谷科创平台,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产业催化、创新生态优化,感召了一大批生物制造优质创新资源加速汇聚,截至2023年底,科大硅谷片区拥有全市近50%的合成生物企业。科大硅谷加速构建科创生态,让企业有“龙头”可跟,让技术有场景可用,让资金有渠道可融。

下一步,合肥将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强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高水平规划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