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全国样板”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1839) 发布于:2024-07-24 17:22:44 更新于:2024-07-24 17:22:44 来自:安徽日报
项目申报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成果,我国已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徽加快建设儿童、创伤、肿瘤等九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全国样板”。

安徽日报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减轻患者负担、实现“大病不出省”的重大民生举措。

经过几年的发展,安徽的九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引进“三新”项目577项、填补省内空白78项、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8个、三四级手术占比达68.5%。

关键词:战略布局

九大中心破解“三不”

“当前,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不优、不平衡,是制约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跨省就医比例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安徽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同柱认为,破解这一困局,根本在于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梯度平移和均衡布局,不断提升我省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

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将其纳入安徽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近年来,我省紧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已先后获批儿童、创伤、肿瘤等九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总量居全国第二位。

关键词:顶层设计

为什么是“5+2+2”?

我省的九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我们从群众的就医需求出发,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有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刘同柱介绍。

从专科布局来看,我省根据死亡率高、就医负担重、跨省就医集中、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病种,布局了肿瘤、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儿科、中医、创伤、精神卫生等8个专科项目及1个综合类项目,最大限度减少大病患者跨区域就医的情况,从而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

在聚焦“疑难重症”进行统筹规划的同时,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布局还充分考虑了人口分布情况。

“从区域布局来看,九家区域医疗中心充分衔接安徽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在省会合肥布局5个,皖北中心城市蚌埠布局2个,皖江中心城市芜湖布局2个,辐射能力覆盖全省。”刘同柱介绍,在省会城市合肥的项目也充分考虑了市域范围内分区布局,在东(新站区)、南(肥西县)、西(高新区)、北(长丰县)均有项目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全省九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其中四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全面开诊,分别是:复旦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六院安徽医院、上海一院蚌埠医院、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另外五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在有序推动项目建设,并利用依托医院现有资源进行过渡期开诊,分别是:浙大二院安徽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安徽医院。

关键词:名医荟萃

“国家队”在皖大显身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是我省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安徽省儿童医院合作共建。

“截至今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先后派出28个专科团队73名专家到安徽坐诊,接诊患儿近5000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党委书记孔维鹏见证了合作共建带来的医疗水平提升。

据孔维鹏介绍,自2020年6月项目启动以来,该院已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56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56项,国内领先技术18项,疑难危重病种覆盖国家设置标准病种总数的89.71%,为我省患儿“大病不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了解到,2023年,该院门急诊量同比增长40.18%,出院人次同比增长34%,手术人次同比增长10%。

作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与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合作共建的上海六院安徽医院正式开诊,目前医院已开设28个学科门诊,开放床位500张。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5月,该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80%。这意味着,该院开展的绝大多数手术解决的都是疑难重症。

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带来了患者就医选择的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是我省首个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该院就诊的外埠门诊患者占比达40.1%,住院患者占比18.1%。截至目前,该院已开展技术覆盖清单所列技术超过70%,收治病例覆盖清单所列疑难危重病种的75%。

记者从安徽省卫健委了解到,据初步统计,在输出医院指导下,全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引进“三新”项目577项,填补省内空白78项,开展了一系列填补省内空白或高难度医疗技术,成功救治了一批大病重病患者,许多原先需要跨省奔波就医的复杂疑难病症患者在省内就可以得到诊治。

关键词:省钱省心

患者从“流失”到“回归”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不仅让疑难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让原本选择跨省就医的患者开始“回流”。

海国平是安徽无为人,去年11月,他在上海曙光医院被确诊为喉癌,并接受了手术。最近半年,海国平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上海复查,每次都是妻子陪同。“我们两个人来回的车票就要1000元,加上吃饭、住宿,每次花费都要2000元左右,比复查花的钱还要多。”海国平说,在第三次复诊时,上海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治军告诉他安徽也有一个“上海曙光医院”,并给他留了微信。

6月14日,海国平迎来了第四次复查,他“如约”来到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并见到了张治军。“在上海挂张主任的号是258元,安徽医院这边只要50元。”海国平说,不仅挂号费便宜了,来回的路费和食宿费用也节省了不少。

无独有偶。75岁的赵先生在蚌埠见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顾海涛。赵先生家在怀远,去年在上海一院总院做了微创胰体尾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是癌前病变。得知上海一院在蚌埠开诊,顾海涛也来到了蚌埠,赵先生从怀远直奔蚌埠市区复诊,既方便还节省了费用。

顾海涛所在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是安徽首家国家综合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专家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最新的医疗手段和理念,也为安徽患者打通了一条享受国内顶级医疗资源的通道。

蚌埠是皖北中心城市,除了国家综合区域医疗中心外,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也在此落地。过渡期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已分批次派出65名专家入驻蚌医大一附院,签约名医工作室11个,已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8项,其中7项填补省内空白,开展手术3800余台次。

随着全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跨省就医患者开始回归本地就医,跨省就医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23年,全省九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三四级手术4.7万台次、占比达68.5%。

关键词:三个平移

“国家队”既播种也扎根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是大医院在其他区域建设自己的分支机构,而是帮助当地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是中国骨科医学的“国家队”。2023年8月,随着上海六院安徽医院开诊,一批批上海专家开始在安徽常态化坐诊,李晓林便是其中之一。

“之前我们在上海坐诊时,接诊安徽的患者在总门诊量的两成左右,多为疑难、复杂的骨伤骨病和骨肿瘤患者。”李晓林是国内知名创伤骨科专家,同时也是医院的管理者。目前,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安徽工作,除了坐诊、手术、查房、带教之外,他还全面参与医院的运营管理和学科规划。

上海六院与中国科大附一院共同制定《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涵盖项目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内容,并完成骨科等17个主要学科的规划方案。“上海六院主导项目医院学科布局,以创伤类疾病诊治链为依据,将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先技术平移至安徽医院,构建优势特色的学科集群,在现有的创伤系统疑难危重症诊断常规辅助检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先进诊疗技术,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李晓林说。

人才引育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据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已选派29名业务骨干常驻安徽医院,定期开展门诊与手术业务;同时,柔性派驻20余人至项目医院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上海六院利用自身编制周转池,在全国招聘学科骨干人员派驻到上海六院安徽医院工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医院党委给予管理团队充分的自主权,我们双方正在不断深化内涵建设,目标是把医院建成医、教、研一体化发展的临床研究型医院,让安徽乃至周边的患儿在省内即可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儿科医疗服务。”复旦儿科安徽医院执行院长徐家骅说。

瞿惠燕是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常驻专家,同时也是安徽医院的执行院长。如何让上海曙光医院的特色诊疗技术平移到安徽,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上海曙光医院已经选派了近50名专家到安徽医院工作,覆盖了十多个学科,不单是临床医生,连医技辅助科室来的都是上海顶尖的专家。”在瞿惠燕看来,不仅要平移上海曙光医院的优势学科,还不能丢掉医院本身的特色专科,从而发挥1+1>2的作用。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记者从安徽省卫健委了解到,2020年以来,我省九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深入务实合作,加快推进品牌、技术、管理“三个平移”和同质化发展,获批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7个,设立41个名医工作室,获批国家自然课题7项,科研成果转化13项。各中心切实把发展的重点更多转到学科建设、人才引育和管理提升上来,不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关键词:对标一流

“中心们”不断开花结果

优质医疗资源既要输得出,也要接得住。

上海仁济医院安徽医院确定了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的诊疗科目和临床医技科室设置。“在硬件方面,我们结合现有诊疗资源,制定了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和信息化建设方案。在软件方面,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机制,柔性引进卜军、王震华等教授担任科室名誉主任、执行主任。”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文荣表示,该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消化系统疾病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我们对标复旦儿科医院,明确医院重点发展学科及发展路径,实施试点学科发展计划,双方通过人员双向互派,实现技术的复制和平移,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撤不走的医疗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党委书记孔维鹏表示,该院在持续推进双方合作的同时,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儿科分级诊疗网络,持续发挥国家儿科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在北京安贞医院派驻专家及团队的带动下,该院开展心脏移植、复杂先心病矫治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此外,该院还按照“安贞”模式初步建设了心外科亚专业团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2022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是我省唯一的神经系统疾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预计2025年10月投入使用。在省卫健委指导下,该院在过渡期就成立了“院中院”,北京天坛医院派出了11名国内顶尖专家长期驻皖指导,已引进新技术30多项。

关键词:部门联动

健全机制高效“解题”

我省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建立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建设、运营等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省卫健委联合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运营管理机制建设的意见》,该意见研究解决共性机制问题,建立健全总体合作运营机制。

如何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最大效能?“我们要求项目医院优化合作专科设置和诊疗服务项目,引进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配置先进诊疗设备,有序对接输出医院平移的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新材料,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疗能力和水平。”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同柱表示,在学科建设方面,我省大力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指导培育争创国家及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和名医工作室。同时,加强项目医院重点学科医教研协同建设,引进、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推动相关专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水平。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我省还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和专科联盟,建立远程医疗和教育平台,开展远程诊疗、医学教育、远程手术示教等服务。同时,还积极推动输出医院、项目医院、依托医院检查检验同质化管理,实行结果互认。

健康是幸福之基。近年来,安徽九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跨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医疗服务,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安徽正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全国样板”。“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班推进协调机制,统筹做好项目前期及建设运营的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加快推进管理、技术、品牌‘三个平移’,以更优越的医疗条件、更扎实的健康基础,更好地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刘同柱表示。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