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抢抓机遇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进产业发展补链强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新动能。
聚焦建机制,高起点谋划布局。一是突出顶格对接。李建中副省长亲自参与22个项目集中签约,省生态环境厅罗宏副厅长亲临拜访、推动中科宇图环保大数据中心项目落户蜀山。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由分管副市长担任节能环保产业链链长,牵头推进产业链招商、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今年以来共召开2次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场调度会。二是突出顶层规划。出台《合肥市“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打造2000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谋划《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指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碳中和4大重点发展领域及17个细分领域,确定50余个重点招引企业。三是突出顶格统筹。开放包括巢湖综合治理在内的生态环境治理场景,今年“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计划实施136个项目、总投资达88亿元,成功申报的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计划投入150多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有效吸引多元投资主体。
聚焦强动能,深层次集聚产业。一是以培育龙头“固链”。2021年成功孵化1家上市企业—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现有节能环保类上市企业13家,其中中节能国祯在全国水处理领域位居前十,中环环保在省内水污染治理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皖仪科技光谱、色谱、质谱应用技术国际先进。开展节能环保产业链重点企业认定入库工作,截止目前共认定三批次233家重点企业。二是以集聚发展“强链”。2021年新认定蜀山区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长丰县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初步形成“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2个产业集聚发展区,“中国环境谷”集聚企业150家,“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集聚企业296家,构建起“环保科技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全产业链体系。三是以精准招商“补链”。坚持产业链招商思维,紧盯链上薄弱环节开展招引,今年以来共签约项目63个,总投资额142.7亿,包括总投资24亿元的零碳技术(智慧能源中心)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中化环境东部创新中心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弥补碳中和等细分领域的短板。
聚焦走出去,多领域共建联动。一是重推介强品牌。建立以重大展会为载体的推介机制,借助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污染防治联展等展会平台,组织近90家企业参展,开展4场“双招双引”专题推介,集中宣传推介全市节能环保产业高新技术和装备发展成果,提升产业品牌效应。二是重交流促合作。对标江浙沪、紧盯长三角,牵头召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生态环境局长座谈会,签署《G60科创走廊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的分工协作,加快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融通、产业联通、要素流通、政策互通。三是重创新促融合,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汇聚长三角140余家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重点企业,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与创新资源协同联动。
聚焦引进来,大力度招商引资。一是拓宽渠道广招引。利用名人招引、嫁接招引、场景招引、成果招引、资本招引5大路径系统推进“双招双引”工作,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院长刘建国亲领洽谈,推动与国内龙头企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二是构筑载体抓招引。现有10万平米“环境科技大厦”、6万平米“合肥环保产业园”,为技术研发、孵化及企业引进提供载体,在建的22万平米“天瑞金环境科技园”、15万平米“工投·蜀山慧谷环境科技园”、8万平米“城投·环境产业园”将为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提供保障。三是优化政策助招引。出台《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从技术研发应用、产品装备推广、规范企业发展、产业配套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谋划市级节能环保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围绕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应用示范工程等打造政策条款。
聚焦搭载体,全方位招才引智。一是着眼于“外引凤凰”。创新引才机制,充分利用“人才政策20条”、“人才创新创业8条”、“重点产业人才7条”、“高校毕业生9条”等综合性人才政策,构建覆盖产业各类别各层次人才,以及人才发展各阶段的政策框架体系。举办“智汇合肥高校行”云聘会,开展节能环保产业专场招聘,127名产业人才落户合肥。二是着眼于“内育栋梁”。厚植人才培育沃土,集聚一批优质科研平台,已拥有国家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8个,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环境监测技术国内一流,初步构筑高端人才集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