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消纳端的市场化重构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2581) 发布于:2024-04-16 13:40:24 更新于:2024-04-16 13:40:24 来自:储能科学与技术
项目申报

近来,弃光率放开的事情,引起诸多关注。但实际上,这个话题并不新鲜,行业内早就有所期盼。

今年2月,弃光率放开的数据,终于变成现实,也引起大量讨论,只是角度不同,观点也不一。

这里谈一些非主流的看法。

01.从“支持”变成“掣肘”

弃光率的要求,肇始于2017年。

2016年以前,弃光率普遍在10-20%的较高水平。2017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弃光率10%为红色指标,将限制下一年建设规模。

2018年12月国家能源局《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进一步要求2018年-2020年光伏发电利用率高于95%,弃光率低于5%。

此后,5%弃光率成为各省电网公司批复光伏接入规模的依据,也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甚至成为面子工程,利用率越高,越是优等。行业内及媒体更是拿着放大镜持续关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弃光率指标的重视度。

任何一项政策,我们都要理解其背景。

弃光率要求,出台于2017年,彼时光伏制造端成本仍然较高,光伏行业仍然依赖于补贴,弃光率要求本质上也是一种补贴政策,间接支撑了光伏电站投资的经济性。

如今,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从2元/W以上,到1元/W以下,光伏电站投资早已进入市场化平价阶段,甚至香饽饽,对政策的依赖持续减弱。

这个政策也随着光伏成本的持续下降,反而变成了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此一时,彼一时。

光伏已不再是那个少年,而是结实的壮年。

过去几年,光伏制造端成本大幅下降,但对光伏电站收益率的提升并没有同等转换,光伏制造端的成本下降更多被强配储能、产业配套甚至生态保护等“花样负担”消耗,这些消耗完全可以用于对弃光率的容忍。

而实际上,将弃光率作为地方考核的一个指标,并张榜揭示,大肆宣传,媒体更是以“优等生”或者“差等生”等字眼加以炒作,进而忘掉了根本和初心。

而且,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入,新能源市场化交易不断提升,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占比34.8%,2023年超过40%,到2030年全面市场化交易,弃光率这个行政手段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低,也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候。

总之,在光伏补贴时代的非市场化产物,在市场化交易时代,已经不合时宜,已经从支持行业发展,变成了阻碍行业发展。

02.短期刺激数量

对于行业真正玩家,放开弃光率,是期待,而不是羁绊,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弃光率已经阻碍了行业发展,一旦放开,短期将有助于刺激规模增长,并推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重新博弈,寻求新的产业平衡。

过往,由于弃光率的要求,一些光伏电站项目可能具有市场化能力而被限制,这些电站可能在更低的使用率比如90%的时候依然具备经济可行性。

换言之,通过市场化自由选择的方式来确定合理均衡使用率,这个均衡使用率如果低于95%,就必然刺激更多的装机规模。

也就是以“弃光率”换“装机量”。

国网能源研究院在2022年9月曾经对某省进行测算,如果新能源(含风电、光伏)利用率为95%,可安排新能源装机3.5GW;如果新能源(含风电、光伏)利用率为93%,可安排新能源装机6.5GW,净增3.0GW。如今,光伏、风电的制造端成本进一步下降,对弃风弃光率的容忍度更高,预计净增规模还可以更大。

总之,光伏装机短期将在放开弃光率的背景下,刺激新增需求,并寻求各地均衡的合理利用率。

2024年以来,“合理利用率”的概念开始推广,未来各省将以消纳责任为底线,以合理利用率为上限,市场化推动新能源发展。

新的均衡的合理使用率,将值得期待。

03.长期推动高质量

当然,放开弃光率,对一些“简单粗暴型”的光伏开发商或者投资商,会产生很大影响。

这也是短期受到冲击的群体,也是颇有怨言的群体。

他们习惯于政策兜底下的投资行为,缺少专业化的能力以及市场化规则下的合理风险承受力,纯粹的政策套利模式甚至投机模式。

放开弃光率,向电力市场化交易更近一步,也将推动光伏行业更加市场化,更加强调光伏电站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更加强调光伏资产的质量。

另外,目前中东部地区的分布式光伏最大的受限不仅是弃光率,还受到配电网承载能力的制约,最终需要配电网适度的改造升级加上合理的利用率、更加完善的分布式光伏的消纳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才是比较合理的发展平衡点。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最终会反映到光伏资产本身,然后再通过这种收益受损(短期的消纳问题、电价的低谷影响、辅助服务等分摊机制)和价格引导,使得行业自身的发展趋于合理,同时促使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形成多元消纳主体,逐步摆脱对保障性并网的依赖,提高市场化交易的消纳能力。

市场化,终归可以释放产业红利,同时也必然淘汰一批旧玩家,激励一批新玩家,重塑产业格局。

这对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定是好事。

只有不断推动光伏电站的“资产化”属性,才能进一步倒逼上游制造端更高质量发展,清理低端产能,从根本上避免产能过剩和行业内卷。

放开弃光率,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过程,会淘汰低质量玩家,培育高质量玩家,只有高质量的玩家,才能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针对下游电站环节,还会倒逼上游制造环节,刺激产业生态重新博弈,寻求新平衡。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