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两会共有84名与储能行业密切关联的能源行业精英人士将参会,代表们围绕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及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踊跃建言。
聚焦新型储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两会代表建言
01.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交了四份提案,分别包括聚焦中国电池企业出海、推进重卡电动化进程、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热点话题。
曾毓群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电池技术上实现全球领先,占据了全球60%以上份额,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曾毓群在《关于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的提案》中强调提高国内新能源电池标准技术水平;企业走出去时有序竞争,防止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惨痛教训上演;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等。
此外,曾毓群指出,当前,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将进一步加剧电网负荷的峰谷特性,给电网安全造成冲击。另外,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为维持系统实时平衡,电网面临大量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为了变负担为资源,一箭双雕解决交通和能源领域存在的两大难题,可以抓住车网互动(V2G)的本质,研究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BatterytoGrid)。
02.加快构建综合性储能系统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将针对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提出相关建议。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目前,锂电池储能的系统建设成本已降到1000元/kWh以内,且电池价格还在持续降低,未来不久系统成本大概率会降低到500元/kWh左右,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8000至10000次,按年充放电次数500次计算,锂电储能的度电成本可以降到0.1元/kWh左右,同样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
03.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将带来“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他认为,新能源项目配储是成本项,低价储能造成了储能利用率不高、调度可靠性差等问题。他建议:
出台全国性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租赁由独立第三方建设的储能电站容量,在年度内对新能源企业租用规模达标与否与上网发电量挂钩。
拓宽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
探索建立容量市场,从国家层面应对各类容量资源进行统筹推进,研究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通过合理的成本疏导,补偿新型储能容量成本。
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带动储能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动技术创新迭代发展。同时,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立动态的储能市场发展监测机制。
04.加强储能行业标准出台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带来了《加强储能行业标准出台和监管,加快构网型储能技术标准制定》的提案。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储能行业呈现爆发性增长,但这一行业现有的标准制定不能完全匹配实践发展节奏,行业标准和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安全方面出台的标准和法规,大部分集中在电池和电站消防规范上,对并网前储能电站系统级别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此外,新型储能标准体系缺乏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和要求,导致执行标准过程中易发生政策间“冲突”。
对此,李东林建议:
加快国家层面标准建设,布局各层级标准发展策略,促进国标、行标、地标等协调发展;
推进不同地区储能电站容量建设、设备抽检和认证要求、并网及涉网测试验收等方面标准化;
加快储能电站建设、消防验收、并网验收等关键标准制修订,加快构网型储能技术标准制定,健全用户侧储能安全管理体系;
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的储能并网运行,构建高标准储能系统实证平台;
推动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法规制修订,提高国内新型储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此外,针对已出台的规范及监管制度,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电力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强化新型储能项目规范管理,实时公布项目监管数据,积极推进地方科学建设储能项目,开展新型技术多场景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