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到工厂——一个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鲜活实践样板

国内资讯 (6030) 发布于:2021-12-21 18:10:45 更新于:2021-12-21 18:10:45 来自:《瞭望》新闻周刊
项目申报

传统基建行业,通常给人的印象是顶烈日、冒严寒,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在许多人眼里,这一行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更别说与数字化转型扯上什么关系。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为推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立了管理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短短几年间就发展了百余人的科研队伍,科技服务由“ 内”向“外”,年实现科研产值2亿元。隆冬时节,带着种种好奇和疑问,记者走进了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管理与技术研究院。

 数字转型,为行业赋能

“研究院最初成立于2015年10月,定位为企业的管理与技术智库,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成立的第一家智库型组织。”面对记者的来访,研究院党委书记方成龙热心地为记者介绍起情况。

“最初,我们建立企业智库,就是想搭建起一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结构性矛盾的方案解决平台,从而建立内外合作交流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此来切实增强企业自我修复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推动企业科学决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在方成龙看来,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基建行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中国中铁的骨干力量,中铁四局集团组建企业智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探路,恰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初的时候只有三人的筹备组,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超过百人的科研团队。”方成龙告诉记者,组建初期,是在全局选拔BIM技术、无人机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装备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以及管理咨询的一部分相关人才,从外部招揽软件开发、编程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人才,搭建起了最初的班底。

梁昊早先是一名中铁四局四公司的技术员,2016年12月他加入研究院。“因为在四局网站上看见研究院发布的一篇关于无人机应用在工程行业应用中的文章,我主动联系了研究院,并顺利通过考核,加入了研究院。”梁昊说,自那以后,依靠多年对无人机技术的钻研,他在研究院完成了实景建模、BIM+GIS平台开发等多项先进技术的应用,还成功解决了工程项目模型不清晰、定位不精准等问题。2021年由梁昊担任教练的无人机测量团队,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无人机测量大赛中荣获第二名。

“我们坚持构建打造研、用、产一体化的创新链条,目前初步形成了科技研发+管理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应用‘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方成龙告诉记者,研究院的科研方向就是来自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把传统的管理模式、施工工艺逐步“数字经济化”,让他们有了明确的方向感。

项目综合管理数据平台项目综合管理数据平台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按照上级安排和部署,研究院临危受命承揽起返岗复工疫情防控系统的研发工作。从2月6日起,研究院迅速组建起研发团队,连续奋战4天4夜,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系统1.0版本。

“中铁是大单位,系统用户数庞大,海量的数据以及各单位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研发团队负责人胡伟告诉记者,为了让系统真正快速用起来,他带领技术团队组成9个技术客服小组,为系统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技术保障服务。这一系统在中国中铁8000多个项目部、机关单位以及67.8万人中使用,保障了中国中铁的顺利复工复产。

服务由“内”而“外”

“我们着力发展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数字新基建以及管理咨询四类业务,推动研究院实现三个转变。”方成龙告诉记者,历经几年的发展,研究院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智能物联生产调度系统

  “首先是由任务导向型科研向市场导向型科研转变,提高产品开发的精准性和研发综合能力。”方成龙说,研究院由单纯的企业科研机构向“研、产、销、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型企业转变,由服务内部市场向进军行业市场转变,不断锤炼与提高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目前,研究院已经成为中铁四局科技创新板块的重要支撑,行业影响力迅速扩大。

时下,作为行业巨头的中国石油已经实现润滑油、沥青、加油卡等产品线上销售,工作中心也由原先的保供运营转到优化售后服务上来,更加突出对线下质量、资源调度和物流效率的管控。如何解决运输单位物流成本与服务最优问题就摆在了面前。

针对此需求,研究院主动与客户联系,并依据自身多年的线下物流管理经验,共同开发石化产品销售企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投入应用后发挥出巨大的效益。这一成果的案例,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价为央企间互助合作新模式和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荣获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这几年,我们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方成龙表示,研究院现今的业务和产品由离散转向聚焦,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打造核心业务,逐步构建具有行业领导力和绝对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体系。

智能泥浆处理设备

  在中国中铁的诸多项目工地上,出自研究院的智能泥浆处理设备、3D打印小型预制构件、智能中控自动化控制系统、BIM+GIS平台等科研成果已经遍地开花,被大量推广使用。

“我们以驱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变革升级发展为己任,综合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智慧建造、智能管理等方向,针对性研发相关高科技集成应用产品,构建独特核心竞争能力。”方成龙说。

打通行业、专业间的数字化鸿沟

数据显示,中铁四局集团管理与技术研究院2020年营销额达1亿元,2021年营销额将达2亿元。

“研究院科研产值大幅增长的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积累的良好品牌形象对产品营销形成了助力。”方成龙告诉记者,随着这六年的科技研发和对市场的探索,对产品的打磨日趋成熟,对客户的需求日趋精准,研究院已经打造出数字化平台、智能工厂和信息化管理等多项成熟产品和服务。“比如霍山机制砂智能工厂、旌德机制砂智能工厂等项目,在机制砂市场已经形成较高的产品竞争力,在安徽区域内实现了滚动发展。”方成龙说。

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基地

  在中国中铁的诸多项目工地上,出自研究院的智能泥浆处理设备、3D打印小型预制构件、智能中控自动化控制系统、BIM+GIS平台等科研成果已经遍地开花,被大量推广使用。

“我们以驱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变革升级发展为己任,综合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智慧建造、智能管理等方向,针对性研发相关高科技集成应用产品,构建独特核心竞争能力。”方成龙说。

数据显示,中铁四局集团管理与技术研究院2020年营销额达1亿元,2021年营销额将达2亿元。

“研究院科研产值大幅增长的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积累的良好品牌形象对产品营销形成了助力。”方成龙告诉记者,随着这六年的科技研发和对市场的探索,对产品的打磨日趋成熟,对客户的需求日趋精准,研究院已经打造出数字化平台、智能工厂和信息化管理等多项成熟产品和服务。“比如霍山机制砂智能工厂、旌德机制砂智能工厂等项目,在机制砂市场已经形成较高的产品竞争力,在安徽区域内实现了滚动发展。”方成龙说。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