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争创国家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到2027年营收有望超1500亿元

安徽省资讯 (3417) 发布于:2024-01-03 13:49:32 更新于:2024-01-03 13:49:32 来自:合肥在线
项目申报

聚焦新型储能这一未来产业,从2022年下半年启动建设至今,合肥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5倍,拥有国家级新型储能领域科研平台。

2024年1月2日,记者从合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27年)》近日正式印发,未来几年,合肥将争创国家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到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营收有望超1500亿元。

合肥已有亿元以上企业近10家

相比抽水蓄能等传统方式,新型储能技术可以将波动性、随机性较大的新能源电力通过存储后转化为可靠稳定的电力释放出来,如同“超级充电宝”,在能源安全、发电效率和节能环保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作为“产业名城”,合肥在战新产业方面一直保持领跑姿态,新型储能这一热门新兴赛道当然继续抢占。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新型能源发展处副处长韩昶昶介绍,合肥在新型储能应用、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场景应用示范构建等方面均开展了有益探索。“目前我市的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从2022年下半年启动建设至今,新增装机规模势头强劲,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近5倍。”

合肥新型储能产业在11个县(市)区、开发区均有布局。除锂离子电池储能外,还有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全钒液流储能、氢(氨)储能等多种新型储能技术已开展示范应用。

目前,合肥共有新型储能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在磁约束核聚变、超导储能、固态电解质等研究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聚集近70家,规上企业30余家,亿元以上企业近10家,初步形成“原材料-储能系统-系统集成-温控消防-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布局“超级充电宝”,合肥产业基础已就绪,《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出台则为这一新兴产业续上更有力的“发条”。

未来四年力争产业营收超1500亿元

未来四年,合肥将如何保持新型储能赛道的先发优势?《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27年)》给出“作战图”。

在总体目标上,合肥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力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高地,争创国家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到2025年,合肥争取全市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达到50个;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100家,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5个,新增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到2027年,合肥争取全市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达到100个;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150家,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储能营收超500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省创新平台达到25个,力争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3个。

为此,合肥将构建新型储能“1+4”应用示范体系,将长丰县作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核心区,将未来大科学城、骆岗公园、新桥科创示范区和科大硅谷高新园区作为新型储能综合应用示范区;布局新型储能“2+6+N”产业布局,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将高新区、包河区打造成为新型储能总部创新引领区,将新站高新区、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安巢经开区打造成为新型储能核心生产基地,并在全市范围内建设N个特色产业园区。

在场景应用方面,未来,新型储能将出现在各行各业。如24小时连续作业的企业和医院等对用电质量要求较高的单位将建设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备用型、功率型、高安全型储能;“灯塔工厂”将通过配建新型储能,进一步提升“绿电”使用水平,打造“零碳工厂”;公共交通、化工园区、仓储基地等布局应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叉车、重型卡车,持续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