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安徽省资讯 (4071) 发布于:2023-10-12 17:53:36 更新于:2023-12-26 11:04:14 来自: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
项目申报

2023年10月12日上午,十大新兴产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召开。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安徽是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的重要一极,起步较早、基础扎实、前景广阔。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更是提出,将汽车产业作为全省“首位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市县三级全面动员、全面投入,省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家智库等各类生态资源主动链接、主动融入,形成了各级政府强力推动、经营主体信心饱满、各界力量借势共赢的生动局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绘就了首位产业新蓝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召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出台《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成立韩俊书记和王清宪省长担任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实体化运作的省汽车办,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若干政策》,在全国率先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工作。这一系列“组合拳”,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擘画了发展蓝图,注入了澎湃动力。未来5年,我们将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创新生态、智造生态、服务生态、人才生态、文化生态、资本生态、开放生态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二是总量规模持续提升,厚植了集聚发展新优势

坚持“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项支持举措,依托安徽“产业大脑”,开发数据分析、产销监测、供需对接等功能,上线安徽汽车产业“问题建议直通车”,多措并举促进产业发展。1—9月份,全省汽车产量169.9万辆,同比增长45.7%,占全国比重为8.1%;新能源汽车产量60.6万辆,同比增长76.6%,占全国比重为9.6%;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78%,占全国比重为24.3%,较年初提高3.9个百分点,全国出口每4辆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在产销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汽车产业总体效益也显著提升。1—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汽车业增加值增长43.2%,增幅比全国汽车业高31.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3212.1亿元,增长45.8%,增幅比全国高34.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7.1亿元,增长285.6%,增幅比全国高283.2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构建了融合贯通新生态

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着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多主体联动、多业态融合的良好生态。一方面,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径,明确各市发展定位,引导各市错位发展,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分市差异化明确七大生态建设目标,明确产业承载区,督促各地比学赶超。另一方面,梳理摸底全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3700余家,建立“七个清单”,分类择优开展扶持培育。构建整零对接机制,推动7家整车企业落实《建设高水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共识》,打造全省零部件供需对接平台,动态发布产品、技术、资金等供需信息,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路演大厅”,常态化开展成果发布、专题研讨、技术交流、供需对接、直播互动等多种活动,推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后市场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高效精准对接。提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德基地能级,加快国家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安徽)、招商检测华东测试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安徽汽车技术服务产业。

四是使用环境加快改善,拓展了市场消费新空间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4.4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62%。今年以来新增渗透率为39.2%,今年每销售100辆汽车,就有近40辆是新能源汽车。举办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95个品牌携全系新能源车型参展,参展车辆达1000余辆,累计迎来观众53.5万人次,销售车辆18037辆,销售额超31.7亿元。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特别用途等因素外,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一体推进市、县、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前8月新增各类充电桩11.8万个。在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成功举办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圆桌会议,汇聚国内外汽车领域的顶尖院士专家、龙头企业代表等共商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安徽汽车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可以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奋力开创全省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答记者问

发布会实录

新华社记者

零部件企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安徽是如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具体有哪些举措?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

安徽围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大力推动一批龙头性、高成长性、高牵动性企业引育,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动核心零部件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说:

一是精准招引一批。围绕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开展“链主”招商,鼓励整车企业引导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就近落地,推动集聚发展。大众安徽吸引38家供应商落地合肥,蔚来汽车已有120余家供应商在安徽布局。针对车规级芯片、“三电”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梳理制定招引建议清单,持续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优化招引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推动省市协同招引,吸引优质零部件企业入驻安徽。今年以来,已签约、开工10亿元以上汽车领域项目152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6个。

二是集中培育一批。持续挖掘省内现有零部件配套企业潜力,建立健全分层孵化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推动优质零部件企业加快上市。鼓励传统零部件企业针对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加快转型、“换道超车”。

三是联合提升一批。以新型整零合作机制为抓手,引导整车企业面向重点零部件企业建立联合推优机制,推动供应商资源、金融资源、政策资源、用户资源等无缝链接,在技术研发、标准体系、质量管控等方面深入对接,探索产业链内以及跨产业的资本、技术、产能、品牌等合作新模式,推动各类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

人民网记者

请问在安徽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进程中,省科技厅如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国阳

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今年6月21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进大会后,省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印发了全省科技系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从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创新基础、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等八个方面全力抓好新能源汽车集群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强化科技项目带动。围绕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和车规级芯片等方向,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需求征集,建立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项目库。统筹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和资源一体化配置,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攻关项目。今年以来,省科技厅新布局实施“基于高镍+硅碳材料应用的大圆柱电池”“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底盘产业链协同创新”等13个项目,有望在高能量密度电池快充、高安全及成本控制、底盘域控制器、线控悬架等方面实现突破。

二是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积极争创一批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水平创新平台,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组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7家。依托奇瑞汽车等龙头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集成技术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布局建设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智能汽车线控底盘系统、汽车NVH与可靠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打造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

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持续实施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政策,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指导各市积极招引海内外汽车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依托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开展企业科技人才“千人特训营”培训,邀请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安排针对性课程,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构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人才高地。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全省科技系统“一盘棋”的思路,推动项目、平台、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贡献科技力量。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围绕“智造”生态建设,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柯文斌

《指导意见》印发以后,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以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聚焦“智造”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促进产需对接,推进整零协同。举办2023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签订150亿元产品供需合同,签约重大招商落地项目116亿元。支持安庆、阜阳举办汽车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在宣城举办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截至9月底,省市两级经信部门已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3场次。

二是加强企业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实施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2023年新认定汽车行业“专精特新”企业124家,小巨人企业14家。我省汽车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419家,小巨人企业达68家。全省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户数由去年底的1087家提升到今年8月底的1234家,净增147家。建立特色集群。新认定六安市金安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产业集群、含山县汽车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宁国市高性能密封件产业集群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高智绿”发展。加强高端化引领。完善“三首”产品认定方法和标准,落实“三首”产品的保险补偿。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认定振宜汽车等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2023年度省级智能工厂,蚌埠弗迪电池等2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目前,全省汽车行业省级智能工厂累计32家、数字车间累计123家。推进绿色制造。深化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业。

四是深化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生态。牵头组织开展对2022年度16个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的综合考核评估,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发布考核结果。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10.42万辆,全省累计达到47.25万辆。

央广网记者

请问近年来财政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有哪些“真金白银”的举措?

省财政厅副厅长朱长才

为推动我省“首位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省财政厅坚持“资金+基金”“基地+基金”“科创+产业”,综合运用减税降费、基金投资等方式,以财税政策链推动汽车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真金白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一是舍得投入,有力支撑“首位”战略任务。投入总量上,在财政收支“紧平衡”形势下,始终把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保障重点,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支持标准上,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小而散”方式,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是精准投入,有力助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创新能力提升,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短板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一企一策”“一项一策”予以支持。聚焦产业集群发展,探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产业孵化器+行业商会协会”方式,先后安排资金5亿元,通过母基金直投等,支持芜湖、合肥2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聚焦应用示范引领,累计争取中央资金7.8亿元,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示范使用新能源汽车。不折不扣落实车购税减免政策,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旧换新”,不断加大促消费力度。

三是创新投入,有力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做大做强基金体系,2017—2021年累计注资100亿元设立300亿元规模的“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设立新能源汽车一期、二期子基金。2022年起,省财政出资500亿元设立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构建总规模2000亿元的“基金丛林”,其中规模不低于18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和中基协备案。助力融资担保增信,设立2亿元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注资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7亿元,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中新社记者

商务部门是汽车流通行业的主管部门,在畅通汽车供应链产业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省商务厅在推动全省新能源汽车流通和市场拓展上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滋跃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商务联通内外、贯通城乡、链接工贸的优势,全力以赴强流通、促流通、畅流通,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一是全力强化汽车消费支持。会同省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通过以省级财政资金撬动各地发放汽车消费券等方式激活汽车消费潜力。支持发展“直播+”“平台+”汽车销售模式,探索“会展+产业”发展模式,对各地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展会活动给予一定补助。1—8月,全省汽车消费市场加速活跃,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强劲,同比增长60.6%。8月份,全省限上汽车消费同比增长7.0%,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66.2%。举办全国“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安徽站)季暨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活动,据省汽车商会统计,累计参展观众53.5万人次,销售额超31.7亿元。

二是全力健全汽车流通体系。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实力强信誉好的经销商和电商平台等下沉业务渠道,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截至8月底,全省超2000家汽车流通主体在商务部“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系统”备案。1—8月,全省乘用车新车销量47.38万辆、同比增长17.16%。其中,新能源新车市场渗透率达31.14%。

三是全力支持车企市场开拓。鼓励省内优势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共建共享海外服务体系、国际物流体系、供应链体系,加快国际市场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1—8月,安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额3亿美元、增长57.4%。截至8月底,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共在海外设立45家子公司,协议投资额20.3亿美元,覆盖20个国家及地区。

四是全力推动汽车外资招引。推深做实“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加大汽车领域外资项目招引力度。大众、蔚来、美国康宁、大陆马牌、纬湃电子等知名整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加大在皖投资。特别是德国大众汽车,在合肥建立了大众总部之外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汽车消费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开放生态”,重点发力、不断突破,为安徽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贡献更多的商务力量。

经济日报记者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请问,安徽在构建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我省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管理,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一体推进市、县、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分布不均的问题,计划到2027年,全省共建设各类充电桩50万个,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开放融合、惠及民生的现代化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出行最友好省份。

二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安徽省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23—2027年)》《安徽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科学规划建设规模、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分年度、分区域、分场景制定建设计划,规范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推动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三是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启动全省充换电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充换电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对全省充换电设备、站点、运营商、市域、省域不同维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形成全省一张网,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便利化程度和监管服务智能化水平。目前,省级平台已正式上线,接入充电场站1070座,充电终端24948个,并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