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物流体系建设,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不仅是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下迫切需要。12月21日,记者独家从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合肥市大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已经获得市政府批复,将以全面建成高能级物流中心城市为总体发展目标,打造供需适配、智慧高效、绿色韧性的合肥现代物流体系。
发展定位:
成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
近年来,合肥市已形成“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布局,拥有发展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有利条件。
“不过,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物流与产业空间结合不够紧密、物流枢纽功能有待补强、运输方式结构单一、仓储供给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小散弱、专业型物流短板突出等。”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专家指出。
为此,本次合肥市高水平编制《合肥市大物流体系建设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枢纽空间布局,形成“通道+枢纽+网络”发展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合肥国家级物流枢纽(三核一极主枢纽)规划布局图
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市市辖区,以及与其紧密联系的肥东县(店埠镇、撮镇镇、桥头集镇、长临河镇),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长丰县(双墩镇、岗集镇)的10个镇,面积约2761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2027年,远期2035年。
规划以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国家物流中心城市为总体发展定位,高效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链接“一带一路”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面向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成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以全面建成高能级物流中心城市为总体发展目标,打造供需适配、智慧高效、绿色韧性的合肥现代物流体系。
物流通道:
争取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根据规划,合肥将构建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其中,在国际物流大通道方面,加快构建国际班列通道。积极争取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完善中欧班列境外节点布局,强化与中亚、西亚、俄罗斯、欧洲等国际产能和贸易合作,加大与新疆等中欧班列平台合作,拓展本地企业走出去通道。
加快培育国际航线航班,完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加密北美、日韩、欧洲等地航线,新开香港、台湾地区及东盟等航线,拓展国际货运航线辐射服务范围。
在国内物流大通道方面,构建以合肥为核心的六向物流大通道,多方式、多路径、多节点积极融入国内“四横五纵”物流大通道,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重要城市群的联系。
重点优化国内铁路班列组织,打通高效水运通道,开拓多路径铁海联运,建设“两环+十七射+多联”高速公路网,形成高质量的干线物流通道网络,提升规模化运行效率。
空间布局:
规划构建“4+4+N”枢纽体系
全市物流空间如何布局才能做到科学合理,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呢?
规划提出,合肥构建“4+4+N”的物流枢纽体系,即4个国家级物流枢纽(三核一极主枢纽)、4处区域型综合物流园、N个城市骨干物流中心。
其中,4个国家级物流枢纽,指依托合肥北站国际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构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派河港、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等构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新桥机场、经开北区物流园等构建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依托周谷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及梁园、石塘等物流园构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担合肥市对接国际、国内的物流枢纽功能。
4处区域型综合物流园区,包括沿合肥市都市圈环线周边,在东边的王铁,西边的大柏、华南城,南边的严店、花岗和北边的下塘、岗集等设置4处综合物流园区,承担合肥市及周边城市的物资转运、分拨、集散功能。
此外,还将打造N个城市骨干物流中心。沿内环高速公路周边,在撮镇、北城、蜀山经开区等设置商贸类骨干物流中心,在新站、经开、高新等设置若干产业类骨干物流中心,在桥头集、高刘、经开化工园等新建专业类骨干物流中心,承担支柱产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物流配送需求。
重点领域:
探索高铁物流、低空物流发展
记者了解到,本次规划将深度挖掘现代物流重点领域潜力,包括补足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短板,积极探索高铁物流、低空物流发展,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形成产销兼顾的冷链物流。构建1个冷链物流基地,新桥机场、国际内陆港、派河港3个冷链物流集散中心,肥东、长丰、严店、官亭、岗集5个产销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及N个产地田间地头冷链物流设施,形成“1+3+5+N”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
建设蓄势待发的高铁物流。利用客运动车组,采用载客动车组捎带、载客动车组预留车厢或高铁确认车等模式开展高铁货运。在合肥动车所东北角规划预留高铁物流基地,布局分拨、分拣场地,以高铁货运动车组为主要运载工具,辐射全国。
探索发展的低空物流。开展低空物流需求研究,探索低空物流的应用场景试点,依托骆岗公园试验基地,规划研究全市配套设施布局,完善低空物流相关政策保障。
创新物流技术与运营模式,建设智慧物流网络。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监管平台体系,实现物流资源信息共享、物流供需智能匹配、物流环节实时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