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举行

安徽省资讯 (4283) 发布于:2023-04-25 11:27:01 更新于:2023-04-25 11:27:01 来自:合肥日报
项目申报

4月24日,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6位国内外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航天电子、商业航天等热点领域,讨论航天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关键问题,拓展人类探索空间,研讨航天技术与经济融合,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现场,还发布了2023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载人登陆月球为期不远

“深空探测是指发射航天器,对月球及其以远的天体和宇宙空间进行探测的活动,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途径。”深空探测重大专项科技委副主任、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说,近年来中国空间技术能力实现重大跨越,空间科学探测实现多个首次,发射场整体布局更加优化,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探月精神,深空探测成就斐然。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展望未来,中国深空探测,将迈向更深更远处。

刘继忠介绍,2025年前后我国将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提供科学数据和真实样品。2030年前后,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通过对火星样品研究,探寻火星生命痕迹,系统刻画地质和内部结构特征,厘清大气循环与逃逸过程。“初步规划,2030年前后我国还将实施载人登陆月球。”

共轨飞行“太空母港”

载人航天技术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航天发展水平,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技术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天宫空间站的建成和投入运营,使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验能力、能够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国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说。

王翔介绍,天宫空间站三舱基本构型目前已组装建造完毕。未来天宫空间站作为我国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将在轨长期运行,持续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在轨服务,并进行技术升级与扩展建造,为人类太空探索和科技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预计2024年前后投入运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也将与它共轨飞行。当巡天望远镜需要维修、推进剂补加和载荷设备升级时,就可以与空间站对接,单独运行时,又不受其他舱体影响。”王翔介绍,除了巡天空间望远镜外,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的航天器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接受在轨服务,天宫空间站将逐渐发挥“太空母港”的重要作用。

研判趋势攻克技术难点

主论坛现场发布了2023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2023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包括:极低轨道多源动力学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长期地外生存中的药物干预机理、地外天体表面电站用超小型反应堆能源技术、轨道工厂构建及运行技术、空间站脑网络长期在轨实时监测及调控技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系统健康监测及寿命评估技术、2500摄氏度以上超高温环境下的热承载材料技术、计算光学高维遥感突破航天光学遥感探测极限、基于核动力的载人火星快速往返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在轨飞行遥测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据了解,这是继2020年、2021年、2022年以来,第四次发布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此前所发布的项目对宇航领域的学术方向和研判趋势均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课题得到上级单位的高度关注并助推其科研立项与实施,对于前瞻谋划并布局航天前沿科技领域和方向、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面向未来的宇航科技:2020-2022年度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解读》一书已于今年出版。该书通过对过去三年所发布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高端科普解读,力求让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准确把握世界宇航发展前沿,让社会各界了解航天知识,让更多的青年朋友树立航天梦想。·本报记者华新红·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