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贸试验区跻身全国前10,合肥片区跨境电商规模增长6倍

安徽省资讯 (4050) 发布于:2022-09-28 14:01:32 更新于:2022-09-28 14:01:32 来自:合肥晚报
项目申报

9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成立两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记者了解到,今年1-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228.2亿元,同比增长34.1%,跻身全国自贸试验区前10,目前已引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光伏三大百亿级出口产业集群。

跻身全国自贸试验区前10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228.2亿元,同比增长34.1%,高于全省18.9个百分点,跻身全国自贸试验区前10。其中,诞生了联宝电子1家进出口超100亿美元外贸企业,引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光伏三大百亿级出口产业集群。

如何保障外资“引进来”更加有力?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介绍,两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实现清零。

据介绍,蔚来总部、大众研发中心以及数字化销售中心等一批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落户,大陆马牌等重点企业相继增资扩股,带动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今年1-8月,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增幅高于全国111.9个百分点,全省制造业占外资比重高于全国30.5个百分点。

如何使得皖企“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方旭表示,两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境外投资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两国双园”建设。其中,阳光电源海外新能源电站、江汽集团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今年1-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对外协议投资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4.7倍。

同时,为保证出口新通道畅通便企,中欧班列目前已开通105条国际线路,覆盖了18个国家、83个站点。据了解,今年前8个月累计开行556列,同时为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新增(较设立时)合肥至伦敦、洛杉矶、大阪、仁川4条国际货运航线。

两年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60个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安徽自贸试验区自建设以来全面完成两周年目标任务,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加快彰显。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3年112 项试点任务已经完成了91%,共探索形成100多项创新案例,其中17项是全国首创。两年来累计入驻企业2.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2993亿元、税收收入579亿元,贡献了全省约26%的进出口额、10%的实际利用外资、4%的新设企业、7%的税收收入。两年区内实有“四上企业”增加527家,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增加6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456家。

两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安徽自贸试验区作为产业高地的竞争力,其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推动落户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安徽中心,优化进口重点商品检验监管,区内初步形成产业链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其中,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大众、蔚来、奇瑞为龙头,上下游企业约200家的产业集群。

自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两年来,累计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60个、协议引资额4606亿元。

方旭介绍,通过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在全国率先创新利用产业化经费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率先探索推进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率先打造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发布机制,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一术,助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

合肥片区跨境电商规模增长6倍

作为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为重点,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在跨境贸易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全面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同时,为使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区内创新开展综合保税区“无感通关”“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试点。

作为三大片区之一,合肥片区电商规模增长6倍,助力区内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实施“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试点,易货贸易首单在合肥、芜湖两个片区成功完成试点。

此外,安徽自贸试验区还制订实施了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向片区下放25个部门的212项管理权限。其中,合肥片区下放权限惠及3000余家企业,目前正在推进特别清单调整工作,将进一步新增片区需求较强、含金量高的赋权事项。

为形成省域联动发展形成新格局,安徽自贸试验区在3个片区以外的13个省辖市设立联动创新区,形成全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新局面。联动创新区积极复制推广全国和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形成了“区域评估”机制、“数字治超”模式、“税信通”联合激励模式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下一步,安徽自贸试验区将持续建机制、抓重点、抓关键,深化首创性、集成性、差别化改革,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旭介绍,未来将会推动制度创新赋能主导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助力高质量发展。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