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州:十年攀登,药都蝶变

安徽省资讯 (6642) 发布于:2022-07-14 15:16:07 更新于:2022-07-14 15:16:07 来自:安徽日报
项目申报

涡水汤汤,孕育药都千年风骨;白芍灼灼,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

位于安徽西北部的亳州,自古就有“中州锁钥,南北通衢”之称。如今,它成为中原经济区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的桥头堡、前哨站。

10年一瞬,亳州已是万千气象。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11.12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1972.68亿元,增长率居全省第一方阵。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该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进新征程的决心与魄力。10年来,亳州市逐浪弄潮,累计推出1500余项改革,发挥先导和突破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发展不断有新亮点,民生频频有新福祉。

10年间,亳州市委、市政府两次发出《致亳州老乡的一封家书》,打动了成千上万游子的心弦——走遍千山万水,家乡永在心里。许多老乡收拾行囊,返回魂牵梦萦的家乡,为亳州发展注入新动能。

世界中医药之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夏酒城、文化旅游强市、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未来,亳州将围绕“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全力实施“六一战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上继续扬帆前行,抓住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的关键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有保障。

如何让支柱产业强者愈强?

科技赋能

推动中医药迈向高端

十年前,济人药业的疏风解毒胶囊问世,市场对这款新药的理解,只是普通的抗病毒药。

十年间,疏风解毒胶囊连续获得国家专利金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数次推荐为抗甲流、乙流中成药。一时间,疏风解毒胶囊名声大噪,年最高销量突破5亿元。济人药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提升疏风解毒胶囊的科技水平和质量标准,与中国工程院刘昌孝院士合作,深入进行疏风解毒胶囊的二次研发,形成了“细胞—动物—临床”的完整证据链,推动疏风解毒颗粒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目前,疏风解毒胶囊被列为《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至第九版推荐用药,济人药业上市申报已获证监会受理。

科技赋能,强者愈强。疏风解毒胶囊的成功,是亳州市借助科技力量,推动中药产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加速向智能化升级的缩影。2012年以来,该市药品生产许可企业从71家增长到206家,医药工业产值从133亿元增长到316.8亿元,中药材贸易额从线下200亿元增长到线上线下1091亿元。

十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等。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杜延安认为,这为中医药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亳州“以药立市”,近年来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强化一产的基础作用;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强化二产的主导作用;实施“锻长补短”行动,巩固三产的龙头地位。三产融合,共同绘就了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宏伟蓝图。

2021年,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增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28家,总数达182家,全年实现产值321.1亿元。基地内具有中成药、提取物、精制饮片、口服饮片等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企业达108家,占基地企业比重从2015年的20%上升至目前的60%。

政务服务怎样优者更优?

服务升级

打造“智慧”新高地

“办事三分钟,排队两小时。”亳州市民李文华清楚地记得他10年前提取公积金时的繁琐:从银行开证明,到行政大厅办手续,再回银行办提取。如今完成这一切,李文华只需要轻点鼠标或者手机。

“互联网+政务服务”1.0版

2014年10月,亳州市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搭建了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给政务服务加上“互联网+”的翅膀,开启“数据跑腿”的办事新模式。不久后,亳州的实践被提炼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开始在各地推广。

“互联网+政务服务”2.0版

快速迭代,优者更优。2015年10月,亳州市打通部门间信息通道,实现政务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创新性地采取自动调用政务信息帮助群众填报申请的方式,实现“一键式申报、零材料上传”,并将网上办事大厅移植到手机端运行,把政务服务“装进市民口袋”。

“互联网+政务服务”3.0版

2016年10月,亳州市运用政务服务数据和自动化审批规则,建立大数据智慧审批平台,完成人工审批到系统自动审批的转变,实现秒批秒办,政务服务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发放、高龄津贴发放、社会保险证明出具等44个事项实现秒批、秒办。

“互联网+政务服务”4.0版

2019年,亳州市推进套餐化集成式服务,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4.0版本。该市搭建“企业联办服务平台”,推行企业设立登记无纸化网上办理,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社保登记等场景下的应用,推动被动办事向主动服务转变、碎片化服务向一体化服务转变,实现企业开办“一次申请、一表填报、一套材料”“零跑腿”“零成本”,有效解决了企业开办难问题。当年,亳州市此项举措被作为典型案例,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迭代“速度”背后,是让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民生“温度”。

据统计,亳州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来,市民办事平均跑动次数减少至0.0063次/件,平均办事材料减少至1.32个/件,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了94.02%,累计办结群众申请3705.99万件,节约群众办事成本约37.05亿元。该市98.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行政审批事项平均承诺审批时限压缩至1.44个工作日。

创新如何持续发力?

啃硬骨头

改革激发新活力

“以前补贴资金需要公司递交相关材料申请,审批时间不定。如今,我哪个部门都没去,150多万元补贴资金就到公司账上了。”说起企业获得的实惠,亳州市芊荷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子薇赞不绝口。

亳州市首创“免申即享”惠企直通车平台,让“免申即享”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努力使“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该平台入选2021年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和安徽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被作为改革事项在全省推广。

“通过优化升级‘免申即享’平台,动态完善惠企政策清单,推广‘1+2+3+4+N’的‘免申即享’工作模式,进一步打通政策制定、兑现等环节的‘梗阻’。”亳州市改革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十年来,亳州市累计实施1500余项改革,不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用“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让改革落地见效,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增进人民福祉。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亳州市在基层治理、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一镇一委一站”基层火灾防控体系建设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一户一块田改革、农村敬老院集成改革、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建设与“税信通”联合激励机制一起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亳州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4年获得此项殊荣的地市。

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下‘硬骨头’,改出‘高质量’”。十年来,亳州市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经验,坚持以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