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安徽省合肥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期间,合肥市生产总值实现2521.19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速在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中与宁波并列第一。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合肥工业经济表现亮眼,制造业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除此之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这座城市也掌握着主动权。不少大项目纷至沓来,一季度,合肥百亿以上重大项目的投资额增长71.5%。同时,合肥新企业新项目明显增多,一季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39万户,较2020年同期增长148.75%。
4月28日,合肥发布的一张“英雄帖”引发了关注。合肥诚邀各类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和优秀创业团队来肥发展,打造一流产业生态。“帖子”里明确,合肥对有意来肥的重点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对于研发生产基地落户合肥的,特别是总部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等科创型企业,视情给予“企业搬家费”“员工安家费”。
“英雄帖”发布后,深圳、上海、无锡等地的企业纷纷来电,询问项目落户的政策以及应用场景等。
在5月10日的安徽省重大项目“云签约”上,合肥签约重大项目24个,投资总额1040.5亿元
一系列数据和案例的背后体现的是这座城市的底气和吸引力,而核心的原因很大程度来自于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合肥速度”与“合肥温度”
如今在合肥,越来越多创新创业主体感受到了“合肥速度”和“合肥温度”。
对此,合肥市高新区营商观察员、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许敏深有感触。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关键机械摩擦副材料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4月中旬,公司在合肥自贸区高新片区设立的新厂区顺利开工。令许敏没想到的是,项目开工前期环评备案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而在以往,经过环评文本编制、上报环保专家审批到公示审批文件往往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
3月下旬,合肥自贸区高新片区出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两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安徽全省生态环境审批制度改革提供示范和经验。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
4月中旬,合肥疫情情势陡增,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为帮助企业解决交通受阻、货舱封控等问题,合肥市成立稳发展专班。专班首个专项支持政策——《合肥市疫情防控期间物流运输行业纾困政策》,对运输生产物资驾驶员、货运企业、入境非冷链货物航班和“陆改水”企业进行补贴。“‘专属补贴’真是急企业之所急!”纾困的“及时雨”让相关企业负责人感受到了疫情下的“合肥温度”。
“今年的疫情给我们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一定压力,然而今年1-4月份我们企业产值达到4000万元,同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30%。”安徽巧侬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芒说。疫情期间,该公司遭遇到最大困难就是物流不畅,巢湖市在上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及时与交通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企业顺利解决了异地原料供应运输难题,确保疫情期间产品质量稳定如一。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提升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便利度,也精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年伊始,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就提出,服务企业要有新理念新招数,通过约企业“一起过来”,破解到企业“跑不过来”,实现“三个转变”:从“企业找领导”向“领导找企业”转变,从“企业多次多头找”向“领导分批分头听”转变,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全方位帮扶 促企业行稳致远
为了使得企业在肥发展行稳致远,合肥积极探索各种路径,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服务牌”。
首先,合肥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合肥在审批中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少折腾。目前,合肥承诺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时限压缩到2个工作日以内,平均申报材料减少到2个以下,企业开办实现“掌上办”“分段办”“零成本”。同时,实施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和线下税费“一卡(一码)清”缴纳,办理时间由之前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办理材料由10件减少到3件以内,全市95%以上主要涉税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此外,合肥还瞄准企业融资中的堵点、痛点、难点,让金融“活水”畅达企业。截至目前,合肥市“信易贷”信易贷平台总授信金额643亿元。3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10.67亿元,同比增长24.08%。
与此同时,合肥的财政资金拨付效率也令企业称赞不已。据皖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至今,集团已收到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补助、“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奖补等合计4709.14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塑核心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稳企增效、助企纾困的政策功能,合肥市财政与科技部门密切协作,2022年以来,累计兑现科技创新政策资金9.2亿元,资金体量和兑现速度均为历年之首。在政策激励下,合肥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2%,居省会城市第3位。
合肥还将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作为常态化融资路径,围绕战新产业和重点产业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渠道,目前已储备底层资产1.3亿元。
目前,合肥正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打造首批中试基地、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着力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项目攻关体系。以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已转化及培育科技企业70余家,向94家企业提供了120余次中试服务,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此外,合肥还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引流机制。如,深化与G60城市创新合作,积极引导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与民营经济对接;发挥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联盟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加入长三角产业协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安徽合肥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狠抓实干,诚意满满,润物无声,越来越多优质要素正向这方创业乐土汇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