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打造特色产业兴 铺就乡村振兴路

安徽省资讯 (6015) 发布于:2022-05-13 10:46:18 更新于:2022-05-13 18:49:38 来自:上游新闻
项目申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近年来,安徽阜阳界首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瓜果蔬菜种植,促进瓜菜产业向订单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村集体也从零元飙升到100万元。

在界首市邴集乡大董村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面貌焕然一新。走进村里,平坦整齐的村道旁,绿树如荫,月季花娇艳多姿。漂亮的建筑、休闲健身广场呈现在眼前,可在几年前,大董村还是个贫困村。说起大董村这些年的变化,群众翘首赞扬省总工会。

“省总工会采取四种方式对大董村进行帮扶,一是组织帮扶指导,在蔬菜产业链上建设党组织;第二就是技术帮扶,每年我们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每年邀请劳模、农技师等专业人士来大棚指导蔬菜种植;第三人才帮扶,挖掘蔬菜种植带头人,你像我们的董金玉他成立了凯模合作社,李素云成立了素云家庭农场;第四就是社会帮扶,每年省总号召机关干部及其企业来购买大董蔬菜,每年至少十几万元以上。”邴集乡大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闫彬如是说。

大董村村民李素云承包村集体大棚,种植优质蔬菜,发了家致了富,还走上了小康路。

“我种了5个大棚,种的有蔬菜,基本上都是蔬菜,辣椒、茄子、豆角子、黄瓜,还有蘑菇,一年种两茬,纯利润去了工钱,啥都去掉,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大董村村民李素云说。

董金玉租村里10个大棚,采用科学套种技术,实现四种四收。年收入大约在20余万,带动20至30个脱贫困户在基地里就业。

“我这个大棚主要种植西瓜,今年我想到一个创新的模式,套种一些洋葱,还有豆角,把中间做豆角,主要是为了节省土地,增加大棚的效益,土地附加值。去年试验过一部分,西瓜不减产正常,额外洋葱多收入三千至四千,豆角别看这一溜,也不少收入。去年两千至三千,正常种大棚西瓜卖2万左右,这样我预算一下要增加两样蔬菜,多增收大概五千元到六千元。”大董村村民董金玉说。

村民赵思斗,家有三口人,眼有残疾,他的3亩多地租给村里,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他又在基地上班,如今还过上了幸福生活。

邴集乡大董村村民赵思斗高兴的说:“我在这基地里干活,一天40元,一个月1200元,如果干重活,另外给我加钱。”

据邴集乡大董村党总支书记董猛介绍,该村在2010年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这几年,在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的帮扶下,给他们援建了蔬菜大棚,养殖场,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在递增,“在2021年底,我们在审计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1.3万元,在2022年底可预计能达到100万元。”董猛说。

近年来,界首市以实施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聚焦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在一村一品上形成了党建+合作社+产业的发展态势,探索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让产业兴旺鼓起来农民钱袋子。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