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桐城市以产业兴旺为抓手,通过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小小碧根果结出“致富果”
走进桐城市新渡镇九重村,漫山遍野、道路两旁和房前屋后都是一棵棵长势喜人的碧根果树,务工的村民正在果林里进行移栽苗木、修剪树枝等林间管理。
“为盘活荒山土地,前几年,新渡镇引进安徽富美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种植碧根果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完成改造低产林、荒山荒地造林8000余亩,种植碧根果和花卉苗木。”新渡镇宣传委员赵健介绍道。今年1月,九重村成立种植合作社,与安徽富美达公司开启“村企共建”模式,由合作社采购碧根果苗木,免费发放给村民栽种在自家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富美达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收获的果实由公司统一收购。
九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洪叶灿介绍,碧根果一般3到5年挂果,到第六年左右,每亩收益不少于2000元钱。村民跟合作社是二八分成,80%归村民,20%归村种植合作社。该村今年将代胜村民组作为示范点,该组总计22户,共整理出房前屋后空闲地大约35亩,每亩种植10棵左右碧根果,总计种植了350多棵,目前该示范点已经成型,该村还有30个村民组也在积极要求参加碧根果种植,后续工作将有序推进。
据了解,富美达公司基地已解决了当地12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年发放农民工工资160万元,每年带动基地周边村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下一步,该镇将同安徽富美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道探索“碧根果+”的模式,新建碧根果深加工厂房,开发碧根果鲜果、烘焙果、碧根果油、碧根果酒、碧根果果浆、碧根果甜品等系列产品,不断推进碧根果标准化、产业化、安全化、品牌化,将碧根果打造成富民兴村的绿色产业。
小小黑木耳采出“好钱景”
距离九重村一小时车程的黄甲镇向阳村黑木耳种植基地晾晒大棚内,村民正在把刚采摘的新鲜黑木耳放到“晒床”上,用刷子摊平晾晒。暮春时节,向阳村30万棒有机黑木耳又迎来新一茬采收,村民们熟练地采摘、摊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桐城市黄甲镇是个典型的山区镇,镇域依山傍水,光热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这一气候特征在辖区向阳村更为明显。向阳村一直有种植椴木木耳的传统,但产业不成规模,缺乏竞争力。2021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该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园。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黄甲镇引进安徽谷益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一个从木耳菌种培育、种植、分拣、分装、加工到物流销售的现代化产业链生产基地。并为周边农户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支持其种植木耳,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的产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黄甲镇向阳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肖建文介绍,食用菌产业园目前初具规模,菌棒下地30万棒,预计年产干有机黑木耳20吨左右,市场价约400万元。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规模,形成年产500万根菌棒的产能,预计实现年产业收入6000万元。
截至目前,黄甲镇共流转闲置土地73.02亩,菌类产品收益420万元,为向阳村、三新村、水岭村村级集体经济净增收10万余元,带动周边村民务工收入超80万元。
小小西红柿搭上“智慧农业快车”
时值初夏,在范岗镇杨安村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里,成熟的西红柿挂满了枝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然后把它们分装进纸盒,运往全国各大城市。
“我们这个智慧温室大棚采用的是立体式、无土化、自动控温技术栽培技术,年产番茄约2200吨,年产值约2500万元。种植的西红柿主要销往长三角、大湾区,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大型生鲜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可以直接带动当地就业100余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蔡雪娇说。
总投资10亿元的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是由桐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共同推进建设,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智能玻璃温室项目。引进来自荷兰先进农业设施和种植运营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指导生产和销售,实现生产过程可追溯。该项目不仅刷新了桐城市蔬菜生产模式,实现高品质蔬菜批量生产,也提升了桐城市设施农业的档次。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激活力,农业“强”的态势不断展现。截至2021年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12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98.73亿元,同比增长25%;农村产品网销额达到15.89亿元,同比增长35.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综合营业收入达3.3亿元、年接待人次38.1万人次。如今的桐城,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