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个超大型智算中心积极推进“东数西算”

安徽省资讯 (5460) 发布于:2022-05-10 11:07:15 更新于:2022-05-10 20:05:24 来自:安徽日报
项目申报

当你掏出手机完成扫码时,当你打开电脑进行搜索时,当你漫步“云端”听歌看影视时,当你登录社交账号点赞时,不难发现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正通过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

数字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数据在算力支撑下,通过算法而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离不开算力。当数据成为新的经济要素,算力也就成为了数据发挥价值的关键驱动力。作为全球数据资源大国,我国数据总量预计在2025年将跃居世界第一。超大数据体量需要超强的算力给予支撑,提供算力的数据中心就显得至关重要。

“巨无霸”智算中心落地合肥

在合肥市区西北角,一座长三角地区在建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于去年年底投产,这就是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

作为“十四五”期间落地合肥的“新基建——算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是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夯实智能化综合性数字经济底座,加速华东区域产业数字化建设、助力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承接安徽“数字江淮”布局的具体行动。

目前,这座占地150亩的巨型算力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园区按照“一体两翼”的整体布局,庞大的数据中心围绕动力中心建设。目前一期两栋数据中心、一栋动力中心、一栋110KV变电站已投产运营。据该园区负责人介绍,这座“巨无霸”是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建设,共规划了6栋数据中心,建设16000个中高密度机架,可容纳30万台服务器,约2000万云核能力、1400PB存储能力,是长三角在建规模最大、安徽省首个超大型智算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电信集团“天翼云”全国四大云计算核心基地之一。

4月8日,该产业园又传来最新消息:园区互联网接入业务全面升级,通过3.2T超大带宽(远期规划20T)、四路由直连中国电信骨干网,网络层级实现高度扁平化,在高效疏导业务流量的同时,可实现网间流量高速交换,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互联网服务。

基于领先的云网基础设施能力,智算中心可以赋能千行百业,广泛应用于政务、医疗、教育、企业、互联网等领域,助力数字江淮建设,目前已服务11000余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积极推进“东数西算

手机是最常用的智能终端之一,它之所以具备智能的能力,是因为智能手机可以根据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计算,从而给予用户更多便捷服务。比如,在搜索地图线路时,地图应用App会优先推荐距离最近或用时最短的路线,但这个优先推荐并非是由手机终端直接完成,而是手机在获取用户数据加以简单计算后,将处理的数据传输到主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强大的后端计算能力对些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再回传指令告知手机该怎样做。各种智能终端上的各种App应用,也都是这个原理。可以说,是算力赋予了数据生命。

“数”就是数据,“算”即指算力,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而数据中心正是算力和数据两者的承载平台,是“新基建”的底座。

“东数”为何要“西算”呢?这是因为数据中心的作用日渐突出,逐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和国家战略资源,像前文介绍的手机等智能终端都得依靠数据中心所具备的算力能力来对生产、生活等众多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处理。然而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继续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对于网络时延要求较高的实时算力需求,采用就近原则,通过调用本地数据中心或集群内数据中心算力资源予以满足,而对于时延要求不高的算力需求或非实时计算类的离线算力需求,采用成本优先原则,输送到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反馈,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节能,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积极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全面提速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合肥芜湖为核心的“2+16+X”算力中心布局。“2”是指合肥、芜湖两大核心算力枢纽节点,通过两大核心园区提供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算力能力重要力量;“16”是指在省内16个地市建设数据中心,支撑省内16个地市政务云、城市大脑、工业大脑项目,推进城市数字化建设;“X”是指省内一区一县一边缘数据中心,实现全覆盖,与中心集群协同,支持云边算力的纵深部署。

作为“2+16+X”数据中心布局“2”大核心节点之一,位于合肥的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将在推进“东数西算”长三角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是区位意义,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承接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等算力资源需求,带动合肥算力产业发展;其次是产业意义,近年来,合肥以“芯屏器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做到“聪明又可靠”

要想真正实现“神机妙算”,实现智能和保障安全是两个最紧要面对的问题。

电力是算力驱动的基础。为了实现顺畅充足不间断的电力保障,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自建了110KV变电站,引入双路110KV市电,数据中心的高低压配电、UPS等供配电系统全部采用2N冗余配置,并配备高压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后备电源,为园区平稳运营提供高可靠的动力保障。“我们园区通过自建变电站,保障后续的业务发展有充足的电力容量,引入双路市电,实现供电双保险。一旦市电断电,UPS蓄电池组、高压柴油发电机组可以提供不间断供电,实现第三、第四重保障。”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几种供电方式的切换是无间断的,确保数据传送、存储、运行的安全。

面对大规模数据计算产生的热能,传统方式是使用空调降温。而在这里,“冷水主机+板换+冷却塔”的联合供冷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并通过AI智能调度的群控系统以及优化的送风回路设计,科学高效的冷却系统为节能降碳提供坚实基础。”园区工作人员表示。同时园区运用热管多联系统+背板空调、液冷等业内领先的制冷技术,将PUE值降低到1.25以下,利用光伏太阳能等绿色电力能源,打造领先的绿色低碳数据中心。

日前,《安徽省“十四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划》出台。依据该规划,在先进计算领域,我省将加大以算力、算法、算据为核心的先进计算领域研发投入与前瞻布局,支持合肥等地布局建设超级计算中心,发展高计算密度与储能密度算力器件,加快存内计算技术迭代升级,促进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将成为安徽数字经济的新地标,为合肥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全国云计算应用标杆产业基地,为高质高效推进“数字安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