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产协同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资讯 (7547) 发布于:2022-04-25 13:49:30 更新于:2022-04-25 13:41:05
项目申报

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制造强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突出质量效益发展现代农业

春夏之交,暖意融融。在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芮村的田间,碧绿的蒜苗长势喜人。当地探索稻蒜轮作高产高效生态种植新模式,既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产出。经测算,稻蒜轮作后,每亩田地年产值可达1.2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在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重责大任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产业高质量发展1

4月22日,在位于合肥市包河经开区的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商用车分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在整车生产线上作业。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省落实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去年全省粮食总产817.52亿斤,总量居全国第4位,创历史新高。在种养结构上,率先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积极推广“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养殖新模式。 2021年全省种植优质专用小麦2682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62.8%,种植优质专用水稻2380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63%。

产业化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必由之路。我省聚焦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深化与农业农村部的省部合作,去年新创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0个,总数达273个。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思路,大力发展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4万亿元。

绿色是现代农业的底色。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秸秆、粪污的利用率来看,我省农业发展的绿色导向愈发鲜明。化肥农药使用量已实现“七连降”,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超91%和81%,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22万亩、跃居全国第2位;“三品一标”农产品达9840个,其中绿色食品3839个、有机农产品1573个,均居全国第3位。

安徽要强农业必须强。当前,我省正以“两强一增”为引领,加快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加快转型升级夯实实体根基

产业高质量发展2

日前,中国宝武马钢交材车轮二线职工正对刚下线的供GE系列产品进行检验。今年3月以来,该公司两条车轮生产线热轧总轧制量超过1.4万吨,产品出口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出口产品包括机车轮、货车轮、地铁车轮、弹性车轮等。本报通讯员 陈亮 摄

钢花飞舞,轧机轰鸣,自动化设备开足马力运转,满载产品的重卡整装待发……走进宝武马钢,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令人振奋。 “开春以来,产销两旺,现在正是铆足‘虎’劲开新局的关键时刻,必须要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宝武马钢四钢轧总厂生产安全室负责人说。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强省之基。二次产业发展好不好,关键看制造业。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近年来,我省高擎制造强省大旗,奋力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制造业呈现“规模总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的良好态势。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蝶变升级。 “十三五”期间,我省面向钢铁、石化、汽车、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行业,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特别是2021年,全面推广“零增地”技术改造审批改革、“技改视同招商”享受优惠政策,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8%。与中国宝武战略重组后,新马钢走向“大而强”;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3年上榜世界500强。

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气势如虹。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合肥智能语音等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蓬勃发展。面板产能约占全球10%,集成电路企业超过300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25万辆,电子信息制造业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

未来产业抢滩布局、开疆拓土。在量子信息、先进核能、类脑智能等领域,我省依托量子实验室、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进工程应用技术转化,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努力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制造业强则经济强。 “十三五”期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位。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4%,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为“十三五”以来首次提升。心无旁骛地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发展好,我省的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必将持续提升。

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市场活力

人间有味是清欢,“云赏皖美好味道”。近日,“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专题网站正式上线。点击线上“美食地图”,200道美食“藏”在100多家体验店、体验街区和美食村里,等着食客们打卡。

服务业关乎经济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在稳增长、就业、外贸、外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积极抢占内贸市场,拓展外贸市场,做大消费市场,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融入大循环、链接双循环。去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增长17.1%,增速居全国第5,总量居全国第7;进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71亿美元、增长36.1%。

产业高质量发展3

4月24日,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安徽灰熊视创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商业显示生产线上忙碌。目前,该园区已签约入驻17家新型显示高新技术企业。 特约摄影 陈彬 摄

消费是最终需求,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省组织举办“皖美消费 乐享江淮”促消费活动、科技创新产品线上交易节、“好网货”大赛、网商大会、电商直播大赛等活动,让安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也让更多人在皖消费,去年全省限上企业网络零售额增长32.9%,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850亿元,消费总量跨上新台阶。

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经济顺畅循环不可或缺的部分。我省加快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主体,去年新增限上企业超1200家。淮河路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后,全年客流量突破8100万人次、增长57.9%,实现营业额114.5亿元、增长17%,成为全省第一条百亿街区。

外贸方面,在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省大力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打造“安徽出口名牌”,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出口展现出强劲韧性。去年,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超1万家,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129家、净增33家。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