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迎驾集团的白酒、剐水、饮料生产车间,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一派紧张繁忙景象。“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仍像雪片般飞来,一季度生产和销售态势良好,有望实现全年开门红。”4月20日,集团负责人欣慰地说。
近年来,霍山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污染不进霍山”,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狠抓“二次创业”,成功培育迎驾、应流两大主板上市企业,奋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中医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构建起颇具霍山特色的“3+N”工业体系。
大开山门,工业“起步”即“跨步”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一无交通区位优势,二无大型矿产资源,三无大中城市辐射,四无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撑。霍山广大干群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克服“四无”先天不足,锚定工业这个“牛鼻子”不动摇,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现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中医药大健康等产业为主导,光源电器、羽绒纺织、绿色建材、金属材料、竹木加工、汽车配件、包装印刷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霍山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兴林增粮,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和县乡工业”的思路以及“上工业、上骨干、争主动、争发展”的“两上两争”方针。以林、农为发展目标,以工业为霍山谋出路,农工互促,大胆提出“工业富县”战略。
90年代初,霍山提出“山口经济”理论,以城关为中心,以各山口集镇为依托,聚集生产要素,大办工业和乡镇企业、辐射广大农村,实现中心带动、梯度推进、城乡共荣。
“霍山是个开放城,发的多是外来人。”至90年代中期,霍山工业已初具规模,提出“外向带动”战略,掀起“举县大开放、经济大发展”热潮,招商引资借外力、内引外联谋发展。到2000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5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52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56.5%,二产比重为53%,规模工业企业达27家,其中亿元企业3家。
2000年,霍山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在全市率先提出“工业化”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中之重,紧抓不放。2006年创建高桥湾科技园,2007年又提出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为全面推动工业化进程提供新的发展平台。
“在本世纪初,我们霍山工业和县域经济在六安始终处于领跑阶段,在全省109个县市区中也处于第一方阵,成为山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典型。省委、省政府于2005年专门在霍山召开了县域经济现场会,六安市委、市政府也在2001年提出‘发展工业学霍山’的口号。”该县科技经信局负责人李永海自豪地说。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霍山工业经济经过了大办乡镇企业、国企改制、招商引资、园区集聚、双创等过程,总体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时移势易,曾经“标兵”变“追兵”
2008年开始,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等的冲击,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外向度极高的霍山工业发展遭遇“瓶颈”。霍山规上工业产值总量在全省乃至全市位次出现下滑。曾经的“标兵”,身不由己成了“追兵”;曾经的“优等生”,不由自主成了“后进生”。
经过分析研判,霍山工业发展遭遇“倒春寒”,原因在于:县域承载力不足。地处大别山核心区,人口不到37万,矿产资源匮乏,经济规模较小、品质不优,尤其是作为六安市唯一不通高铁的县,区位先天不足,成为制约物流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工业“最短板”。加之要素供给和配套环境相对薄弱,承接产业转移面临较强区域竞争。产业竞争力不强。县域企业多是从家族传统小企业起步,对产业发展没有做到精准定位和长远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造成产业质效不高。县域经济与周边县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较短,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部分企业加工环节仍属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高端产业、低端环节”仍然存在。要素供给力不够。作为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霍山51.79%国土面积被划定为生态红线,很多项目受生态环保限制不能落地,经济发展受限较多。作为合、六等地“大水缸”,每年在生态建设、环保与治理等方面投入超5亿元,占财政支出16%以上,且逐年增加,县级财政压力很大。企业梯队效应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当前,全县工业过分依赖龙头企业支撑,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不牢、体系不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仅2家,迎驾、应流、世林三大集团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60%以上。
与其坐而待毙,莫如奋起直追。霍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等不靠,主动发起“思想解放大讨论”,要求全县上下切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背水一战、绝地求生,围绕工业“二次创业”,询良策、找对策。
奋楫扬帆,直面“变局”开“新局”
“2009年前后,国家出台白炽灯淘汰路线图,先前主营的荧光灯因汞污染被市场快速淘汰,世林公司面临转型节点,我们在县委政府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产品重点放在LED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上,完成了战略转型。”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永树回忆说。
谋定而后动。近年来,霍山县直面“工业之痛”,重整旗鼓,内发自省、外找差距,提出工业“二次创业”,主动拉高标杆激发斗志,朝着“重扛工业大旗、重返第一方阵”目标从“新”出发。
强化运行分析,培育“新增量”。该县持续执行企业运行分析预报和“月30”调度等机制,每月30号召集相关联部门协商对接,统筹协调,强化规上企业、规下企业样本点运行监测,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合理。摸排工业新增长点,加快培育壮大中小企业。
推进项目建设,夯实“新基础”。推深做实项目调度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统筹推进应流集团“退城进园”、五洲新春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加快盈田高端装备产业园、博隆羽绒等大额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树成林”工程,压紧压实“四库联动”机制,推动建立“亩均论英雄”改革评价体系,提高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加大科技创新,厚植“新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环境,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全县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改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重构“新氛围”。深化“双招双引”,强化对企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重商亲商安商”氛围。认真贯彻各项激励政策,及时兑现各项惠企措施,帮助企业节本增效。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用好科技创新政策,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激发人才力量,打造“新平台”。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开展企业人才梯队培养,推动校地产学研用合作,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进,推动科技成果来本县转化。打造霍山特色“双创”平台,加大返乡创业工程推进力度,充分发挥企联、经济文化促进会等社会组织桥梁作用,加强对外交流和政策宣传,引导霍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目前,霍山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7.1%、11.4%。迎驾野岭产业园、应流高端装备、天易金属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开发区顺利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成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国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两次获评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设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撬动企业研发投入突破4亿元,成为全市唯一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建设名单。
站在加速发展的“新赛道”,霍山当前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也是推动霍山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拥有长三角一体化、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合六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多重叠加,六庆铁路、宣商高速等项目也将带来交通便利。霍山工业 “二次创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必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再创奇迹。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