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2021年技术、市场实现双突破。
深耕动力电池领域 装车数量行业领先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的国轩高科合肥公司电池生产基地,工人正在动力电池生产线上忙碌着,在合浆、涂布、卷绕、注液等工序下,一块块小电池逐个“诞生”。
“国轩高科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储能电站、通信基站等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国轩高科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潘旺说。2021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成绩单”可圈可点,装车数量超过39.5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11.3%,装车数量位居行业前三。
近年来,微型电动车在乘用车市场热度很高,宏光MiniEV是比较典型的一款。国轩高科作为宏光MiniEV动力电池重要供应商,2021年配套超13.4万辆,单车型装机1.67千兆瓦时。
“除了上汽通用五菱之外,国轩高科还配套了江淮、奇瑞、零跑、长安、长城、吉利等品牌热销车型。目前,国轩高科在微型车细分配套市场已站稳第一梯队。 ”潘旺介绍,与此同时,公司也积极向国内外主流整车厂中高端车型渗透。
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顺应时势,是企业取胜的关键。去年,由于市场需求量减少等因素,国内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所下滑。国轩高科迅速调整行动方案,开拓储能市场,生产客车电池的唐山工厂成功为华为5G基站供货,并成为主力供应商。
据介绍,专用车方面,国轩高科核心客户涵盖重庆瑞驰、奇瑞商用车和吉利商用车等主流专用车车企,2021年专用车装车数量同比增长151%。
加强研发创新 掌握核心生产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离不开动力电池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生存发展的底线。在最近发布的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上,国轩高科荣列第15位。
“国轩高科专注于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与创新,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政府质量奖获得者,三项国家‘863’重大课题承担单位。 ”国轩高科直属三厂副总经理李磊告诉记者,公司相关专利技术涵盖电芯四大主材、电芯结构设计、BMS、PACK、检测评价、拆解回收以及储能等领域,已经掌握了动力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
资金和人才是企业研发道路上的“左膀右臂”。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高新技术企业,国轩高科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同时,公司不断完善研发平台,壮大人才队伍。目前已在合肥、上海、美国硅谷、日本筑波、新加坡、德国、印度等地建立了8大全球研发中心,拥有各类研发技术人才3000余人,其中博士150余人。
李磊告诉记者,公司加快开展电池技术创新研发,迎接全球电动化时代的到来。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439项,其中发明专利2492项(含147项国外专利);累计授权专利352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57项 (含67项国外授权发明专利)。主持及参与标准制定共计48项,包含2项国际标准、22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
强化研发实力的同时,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也很重要。在公司的大厅展台,记者看到了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样品,一块块大号巧克力似的电池共同组成乘用车和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
“公司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水平在业内遥遥领先,单体能量密度突破210千瓦时每千克,今年内还将继续突破230千瓦时每千克。 ”李磊介绍,高镍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2千瓦时每千克,已装车多款车型。半固态电池产品更是达到360千瓦时每千克,不断突破行业技术“天花板”。
据了解,国轩高科研发的标准电芯已取得大众汽车正式量产定点。该技术方案将面向所有电芯的制造平台,不管电芯的化学成分为何、能量密度高低,都将以相同的尺寸规格被制造出来,进而极大降低电池的成本。
抢抓行业机遇 不断延链补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多家机构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而据彭博社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成长,对电池的总需求将分别超过1.5太瓦时和3太瓦时。
“为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国轩高科布局车用、储能、特种、回收四大领域,在现有合肥(新站、经开、庐江)、桐城、南京、青岛、唐山、南通、柳州、宜春十大电池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新建或扩建。 ”据潘旺介绍,到2022年底,国轩产能有望达到100千兆瓦时,计划投产超50千兆瓦时,未来5年产能有望超过300千兆瓦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据了解,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生产压力变大。为了实现成本把控和有效交付,国轩高科正在打通全产业链布局,已在合肥庐江、江西宜春、内蒙古乌海等地建设了原材料基地,保障上游原材料供给。
“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前瞻性战略规划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营商环境。去年发布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提出未来安徽省将围绕合肥市,再度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投入,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这些政策都让我们更有信心。 ”潘旺告诉记者。公司多年来人才资源的积累和战略实施也受益于政府人才政策的帮助,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引进政策等,使得公司人才吸引力提升,高水平人才规模不断壮大。政府还通过与高校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引进产业人才。去年,在合肥市科技局推动下,公司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也帮助公司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了共建新能源智能制造学院的合作。
潘旺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现有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规划,深耕动力锂电池市场,践行全球化战略,立足国内、面向全球,进一步拓展客户群体,优化客户结构,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