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造”三台载荷随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安徽省资讯 (4521) 发布于:2022-04-18 10:42:27 更新于:2022-04-18 10:18:45 来自:光明日报
项目申报

据悉,4月16日2时16分发射升空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装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自主研发的三台载荷——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首批启动的综合探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它装载了包括EMI、DPC、POSP在内的五台遥感仪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

其中,EMI仪器具有2600千米观测幅宽,最小可探测光谱波长间隔0.6纳米,通过对多种气体吸收光谱“指纹”信息的准确识别,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开展监测。

DPC仪器获取的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与POSP仪器通过穿轨扫描获取的高精度大气气溶胶参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DPC和POSP的“偏振交火”探测方案,可实现对PM2.5、灰霾等颗粒物污染的定量观测,以满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数据高精度大气校正等应用需求。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载荷开机运行后,将与2021年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组网运行,增加我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