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新方位 点亮"皖"字医药品牌

安徽省资讯 (6853) 发布于:2022-04-12 15:00:38 更新于:2022-04-12 14:42:15
项目申报

医药工业是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经济发展。“十三五”时期,坚实的发展基础,强劲的发展动力,成就了我省医药工业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2020年我省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88.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0.6%,增速全国第6位、中部第2位、长三角第3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健康需求,推动我省医药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近日,《安徽省“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部署到2025年,我省医药工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又提出了发展的具体措施,这势必推动我省医药工业迈入更加稳健发展的“快车道”。

明确目标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力争到2025年,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产品结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质量品牌、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规划》明确了我省医药工业下一个5年的发展目标。

──优化产品结构。做强现代中药,支持中药创新和已上市中成药二次开发,提升传统中药饮片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配方颗粒、中药院内制剂;优化化学制剂与化学原料药品种结构,鼓励研发和引进新型高端制剂、特色原料药产品,提升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的行业比重。

──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强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顶层设计,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一批行业示范带动性强的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补齐高端药械研发创新短板,聚焦优势领域深耕细作锻长板,培育形成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带动能力的重点企业。

──完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健全市场化的第三方生产研发服务体系,着力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现代医药产业聚集地的链接。到2025年,力争培育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推动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创新药、首仿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和获批数量实现再提升。

──培育质量品牌。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得到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为引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生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产业集群、特色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点亮“皖”字医药品牌。

──推进开放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用足用好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整合国内国际资源,提升在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嵌入水平。支持企业与跨国企业的融合与产品引进合作,鼓励制剂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和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巩固和扩大中药出口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培育高端制剂和生物制药出口产品。

创新驱动 推动重点领域突破

由济人药业研发的疏风解毒胶囊被列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获国家专利金奖,为疫情防控做出巨大贡献;智飞龙科马自主研发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成功获批国家I类新药;黄山胶囊研发的特大型空心胶囊和胃肠复合型空心胶囊填补了国际空白……医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都是我省医药工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的例证。

《规划》瞄准全球医药发展新趋势,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把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合作,推动生命科技源头创新和精准医疗全链创新。积极打造医药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数字思维引领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而且更多的是一个引导性的文件,创新驱动正是医药工业企业应明确的导向思路。

基于此,《规划》聚焦重点领域,以加快推进医药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安科生物年产200万支注射用重组人HER2单克隆抗体生产线建设项目、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产业园(A区)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产业化项目、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产业园(A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剂项目、昊帆生物年产770吨多肽试剂及蛋白质交联剂项目等,这都是生物药的重点项目。

在生物药产业化技术方面,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技术基础研究,提升高表达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双功能抗体研发和生产制备技术水平;加快基于干细胞技术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产业化推广,提高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蛋白质分离纯化介质、稳定剂和保护剂等生产用重要原辅材料的生产水平。

创新药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突飞猛进。针对化学创新药,《规划》将重点发展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耐药微生物感染等重大临床需求,以及罕见病等细分需求,具有新靶点、新机制的化学新药,提高精准治疗水平。

面对新冠肺炎,我省自主研发的疏风解毒胶囊成为英国政府“创新英国”全球第一个立项资助的中药,近年来,中医中药越来越被认可。《规划》明确,支持开展中成药二次开发,对上市后的疗效、安全、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再评价,改进工艺、提升质量,开发新的适应症。以特色中药材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同时,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大力开发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的院内制剂产品,支持院内制剂区域内推广使用,推动中医药健康产品及服务。巢湖今辰医药产业园项目、金源药业年产60万吨固体制剂及30万吨胶囊生产线项目、济人药业医药产业园项目、中成药生产线项目、益豪药业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将进一步推进。

围绕做精原料药、做强中药和化学药制剂、大力培育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产品,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产业特色。坚持“仿创”结合,加快我省生物技术创新和药品原研创新、跟踪仿制。持续保持和扩大优势行业领先地位,推动重点领域加速突破。

延链强链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如其它产业一样,医药工业也要链式发展才能持续完善产业生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规划》围绕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招引培育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推进一批创新产品和技术、不断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突出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编制产业链供应链图谱,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科学谋划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集聚发展空间布局,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积极支持合肥、阜阳、亳州等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着力布局全周期创新链。推进跨界融合创新,支持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蛋白质技术、免疫细胞和干细胞技术在新药研制方面的应用。支持精密机械、信息技术与医药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争取突破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等高端医疗装备亟需的部分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努力破解制约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的技术瓶颈。

坚持医工协同创新,强化需求牵引,鼓励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牵头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模式,协同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构建“医学+工业”“医院+工厂”“医生+工程师”的多维度医工协同创新模式,形成“应用示范—反馈改进—水平提升—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做强做优创新创业资金链。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学习先发地区经验,整合现有政策条款,强化绩效管理,围绕医药工业发展全周期,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聚焦医药领域的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领医药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大力构建产才融合人才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着力培育高端领军人才、杰出中青年专家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研究团队。优化医药学科设置和高校专业资源优化配置,跨学科培育交叉复合型人才。支持优势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建立高端产业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等平台作用,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长三角和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企业、创新项目和创新人才合作交流,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互动,使一切创新创业的元素竞相涌动、碰撞耦合、彼此成全。

转型升级 构建新模式新业态

互联网时代,对于医药工业来说,更要迎风而上。《规划》提出,打造医药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医药领域企业级、行业级、产业链级、区域级、特定环节型平台协同互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医药工业领域标识解析应用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推进,通过“一码标识、一码解析、一码溯源”,努力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拓展应用。推动医药工业技术软件化,加快开发一批行业性以及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研发生产,鼓励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药物靶标筛选、药物分子设计,提升新靶点和新药物发现效率。加强信息技术在模型构建、药理药效研究、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环节的应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采用过程分析技术、中试放大技术等,优化制药生产工艺,实现药品从研发到生产技术的有效衔接,强化全生命周期质量协同管控。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增强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发展“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适应智慧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快速发展的趋势,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构建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药物有机结合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保险公司、信息技术服务商等共同构建的“互联网+医药”新生态,探索构建从疾病诊疗、药品配送、医疗机构收费、医保结算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为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坚持打造“专精特新”,持续引导医药企业按照“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聚焦医药工业细分领域,瞄准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打造一批专业基础好、市场占有率高、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为保障《规划》的逐步落实,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建立跨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一领导和精心组织,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将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瞄准国内外第一排的、与安徽医药产业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集群效应明显的大项目,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