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科技:“小巨人”的升级之路

国内资讯 安徽省资讯 (7904) 发布于:2022-03-23 18:11:04 更新于:2022-03-23 17:13:22 来自:安徽日报
项目申报

3月17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米科技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华米去年收入62.5亿元,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全年出货量增长达59.6%,贡献了46.5%的收入和超过一半的毛利润。

自有品牌表现优异,说明曾以“小米生态链”为标签的华米,在开拓独立业务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上进展显著。截至去年底,华米智能设备的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突破两亿台。庞大的硬件用户群,为华米发展基于海量人体数据的大健康业务提供了便利入口。但如何实现从硬件到数据服务的延伸,将是这家“小巨人”能否继续做大做强的关键。

从初创到年出货量数千万台——

借力行业巨头,实现火箭式蹿升

作为小米生态链中最早加入、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华米的初生与成长极大得益于小米的羽翼。

2013年底,小米即将启动生态链计划,希望通过“投资+孵化”模式,寻找伙伴公司,迅速扩大智能硬件业务版图。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表示:“我们的想法是用小米模式切入100个细分领域,带动整个智能硬件的发展,把小米从一艘大船变成整个舰队。”

后来的华米科技创始人、CEO黄汪,此时正筹划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大展拳脚,带领团队刚做出一款品质可靠的智能手表Z Watch。2013年11月,黄汪送给其科大校友、小米创始团队成员孙鹏一个Z Watch。孙鹏让雷军试戴后,雷军次日便联系黄汪商谈合作。当年12月华米科技成立,次月获得“小米系”投资,为小米研发、生产智能手环。

随后便是梦幻般的成功。2014年夏,第一代小米手环发布,79元的价格和过硬品质迅速引爆市场,不到一年就卖出1000万台以上。小米手环成为小米产品极致性价比的象征,也让幕后的华米科技在2017年第一季度登上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一的宝座。

火箭式的蹿升,既靠华米自身出色的研发和产品定义能力,也离不开小米这个超级“推进器”。

小米对于华米的赋能,在战略投资以外,最直观的便是品牌和销售渠道。如果没有“小米”两个字“背书”,很难想象一家初创公司的新品牌可以迅速风靡市场。小米成熟的品牌和渠道,让华米的手环产品直接获得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和通往庞大用户群的宽广大道。

更深层次的支持则是供应链。手机是消费电子领域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行业,集中了大量先进技术和优质供应商。以手机起家的小米,拥有丰富的供应链资源,能帮助华米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将产品成本压低到极限,对竞品形成“降维打击”。

2018年2月8日,华米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小米生态链中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安徽首家美股上市公司。“本质上,华米的阶段性成功,是小米生态链模式的成功,是小米价值观的胜利。华米一路以来的打法,就是小米打法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贯彻到底。”黄汪曾如此总结。

从代工到打造自有品牌——

走出成功的牢笼,做难而正确的事

对于一个连续创业者来说,永远不可能满足于已经获得的成功。

“别把自己困死在成功的牢笼里,上一次的成功经验就是这一次的画地为牢。愿每个人都能冲破心中的牢笼。”在美上市5个月后,黄汪在一篇以“华米的牢笼与升级”为题的文章中写道。

为小米代工的手环大卖后,华米一有余力便尝试“独立行走”。2015年9月,华米发布自有品牌Amazfit。2018年,华米又收购美国知名多运动传感器技术公司Zepp的核心资产。

“独立行走”,既是创业者心态使然,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2015年和2016年,小米产品为华米贡献的收入占其当期收入九成以上。对小米的过度依赖,导致华米经营指标的表现取决于小米新产品的发布节奏。此外,小米长期追求极致性价比,宣称“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为其代工的利润空间有限。要做大做强,华米必须独立开辟新战场。在美股上市后,资本市场的期待也让华米实施自主战略的需求愈发迫切。

自主发展是一条正确但更难的道路。打造自有品牌,从产品定义到品牌拓展、渠道建设、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是考验。苹果、三星、小米等行业巨头,都是基于成功的手机业务拓展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相关产品构成一个硬件生态圈。离开小米的支持,华米在自有品牌下推出的智能手表等硬件,是以单品与行业巨头的产品体系竞争,尤为不易。

不过,小米手环的巨大成功也让华米实力大增。通过研发、设计、供货小米手环,华米团队锻炼了年出货千万台级别的智能硬件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品质控制能力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力。这在全球智能硬件公司中亦属少有。

尽管未能复制小米手环那样的市场奇迹,华米自有品牌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知名第三方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研报显示,2019年,Amazfit手表出货量超过360万台;2020年,华米此前收购的Zepp品牌也开始推出新品,当年Amazfit和Zepp两大品牌手表总出货量超过457万台,同比增长逾两成。华米2021年财报显示,自有品牌当年出货量增长近六成,贡献了华米62.5亿元年度营收的46.5%和超过一半的毛利。

从九成以上收入依赖为小米代工,到近一半收入来自自有品牌,华米自主发展的战略进展显著,在小米生态链之外成功开辟了另一块领地。

从硬件制造到基于数据的服务——

把握产业变革趋势,争抢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数据驱动、万物互联的年代,无论是硬件性能的提升还是服务的创新、优化,莫不依赖于对数据的收集与利用。数据就是核心资源,连接创造价值。几乎每家有雄心的硬件科技公司,都不甘心只做硬件制造商,而是汲汲于在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以获得通往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可穿戴设备能采集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等多种生物数据,对评估用户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华米产品的庞大用户群,其从可穿戴设备所收集的人体生物数据极为丰富。依托这些数据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硬件上看,华米是一家以智能可穿戴为核心的设备公司;从数据上看,华米是一家人体生物及活动大数据公司;从服务上看,华米是一家聚焦于运动和健康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公司。”黄汪曾如此定义华米。近年来,华米的一系列布局,均是围绕这一定位展开。

技术研发上,华米自主开发了“黄山”系列智能可穿戴芯片和专注于健康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以支持可穿戴设备更高效、稳定地监测生物数据。为支持对心脏、血氧、血压、睡眠等数据的监测、分析,华米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传感器+健康大数据AI算法体系。业务合作上,华米和钟南山团队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慢阻肺的早期干预和健康管理。此外,华米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测试腕部智能血压手表进行血压筛查的可靠性,以促进高血压的早筛查、早治疗。在资本市场,华米通过旗下企业进行股权收购,控股上市公司亿通科技,并在亿通科技启动可穿戴设备芯片、健康医疗传感器等业务。华米还与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合肥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共设风投基金,投资医疗健康、物联网等领域优质初创企业,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和关联行业的渗透。

就当下而言,华米在技术研发、业务合作、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上述布局,更多还处于“播种”阶段,但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大健康产业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以“科技连接健康”为使命的华米,能否借由播下的种子做大做强,在蓝海中扬帆远航?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