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是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202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提出,支持合肥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加快“五高地一示范”建设,全面提升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功能,加快建成国际化新兴特大城市。2021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12.8亿元。
一、合肥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
(一)整体区域布局
合肥市现辖四县(肥东、肥西、长丰、庐江)、一市(县级巢湖市)、四区(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在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中,合肥与南京、杭州能避免同质化竞争,便于形成产业互补和合理分工,实现区域效率最大化。而且,会加强区域产业链接和交通物流互补关系,推动合肥家电、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更快融入到长三角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中。
各区域以及主导产业分布
(二)开发区布局
全市共有4个开发区,分别是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
(三)产业结构体系:六大主导产业
合肥市为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打造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家用电器、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农产品加工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2021年前三季度,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4.9%,高于全市工业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同比分别增长35.7%、21.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7.8%和19.1%,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4和5.3个百分点。
二、合肥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1412.8亿元,连续六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和0.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7%。
2021年上半年合肥实现生产总值(GDP)520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127.92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1820.07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3255.47亿元,同比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5:62.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二)工业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2021年,合肥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72.25亿元,同比增长15.7%,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5.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分别快于全国、全省10和1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省会城市第2、长三角城市第2。
合肥市制造业优势领域
资料来源:合肥市投促局
从产业看,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2%,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3%,均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速。其中,生物、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2.1%、45.4%和27.1%。
(三)服务业新兴行业快速成长
近些年,合肥的经济结构基本是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2021年上半年合肥第三产业首次突破60%,说明经济结构已逐步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2021年,合肥市全年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6890.54亿元,同比增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5.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0.9%,房地产业增长10.1%,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4.7个百分点。
其中,互联网平台、新能源技术推广、物联网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8.6%、69.1%、54.8%和41.5%。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