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科技赋能"硬核力量" 打造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集群播报文章

安徽省资讯 (9585) 发布于:2022-03-17 15:35:59 更新于:2022-03-17 15:35:59 来自:江淮晨报
项目申报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不断推动安全应急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和平安合肥建设的重要保障。2021 年,全市应急重点企业产值超 600 亿元,同比增长 15% 以上,产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当前,合肥 “ 急 ” 中生 “ 智 ”,奋勇争先,在 " 智能 +“ 的推动下,应急产业注入更多科技力量,应急预警更加精准,城市生命线 ” 合肥模式 " 正走向全国,全力打造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集群。

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应急布控球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发的消防安全新型阻燃电解液

消防安全 “云总部 ” 激活一条产业链

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里,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实时监测着火灾报警情况,一块大型蓝色屏幕上显示着接入单位和设备情况。实时更新监测数据,显示,仅一个小时内,全国接入设备中,报警数就达到了 637 起,经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后,只有 13 起是高度疑似真警。

清华合肥院消防安全科技中心主任关劲夫介绍,受到设备本身和安装运维的影响,在普通的火灾预警中,常常会出现误报的现象,火灾频繁误报,容易让身处一线的值守人员放松对火灾的警惕。通过对警情的研判,分级处置,可有效提升值守人员警惕性。

在显示平台对面是一片长 30 米、宽 0.8~5 米、高 3~6 米的可变尺寸空间,空间通过伸缩重组,可变换模拟 16 种典型的横型结构和 4 种典型的纵型建筑结构。通过研究火灾早期烟气在不同建筑结构中的蔓延规律,将规律总结应用到系统中,从火灾报警中筛选出高度疑似险情,再对高度疑似险情进行告警,做相应的处置流程。依托服务云平台,将传统人防提升至 " 人防 + 技防 " 的新模式,火灾预警变得更加精准。

2018 年,消防安全云服务率先在合肥市经开区启动试点工作。如今,发端于合肥的消防安全云服务已走出安徽,在北京、天津、宁波、佛山等 60 多个城市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包含技术服务、产品、保险、数据四大交易中心的合肥全国消防安全 “ 云总部 ”,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消防安全云带来的产业规模效应展现出勃勃生机。数百家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备厂家、保险公司入驻消防安全云服务平台,打通了设备制造、检验检测、工程服务、安全培训、保险等产业链上多个环节,推动合肥本土消防产业进一步升级。

科技 “ 前沿哨兵 ” 守护“ 合肥模式 ” 正走向全国

在一座城市中,热力、城市燃气、供水、排水和桥梁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系统,被形象地比喻为 “ 城市生命线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有着国内唯一的 1 ∶ 1 真实模拟城市地下市政管道实验平台,热力管道、燃气管道、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都被包含其中。实验平台可以进行地下管线事故机理的研究,为生命线监测系统相关的算法、仿真模型提供实验支撑,同时也可以为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硬件设备研发提供验证平台。

“ 我们聚焦城市燃气爆炸、桥梁垮塌、路面塌陷及城市火灾等高发事故的防控难题,通过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现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和联动处置,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科学技术中心主任沈迎春说。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科技赋能,统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整体监测、动态体检、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形成了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 “ 合肥模式 ”,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从 2016 年至 2021 年,合肥实施城市生命线一、二期工程,覆盖 51 座桥梁、822 公里燃气管网、760 公里供水管网、254 公里排水管网、201 公里热力管网、14 公里中水管网、58 公里综合管廊共 2.5 万个城市高风险点,布设 100 多种、8.5 万套前端感知设备,透彻感知各类型城市生命线监测运行状态,有效发挥了拱卫城市安全的科技 “ 哨兵 ” 作用。

" 今年已启动谋划三期工程,推进主城区和新建城区监测预警能力全覆盖,并延伸至区(县)重点区域,全市计划新增 6 万余个城市高风险监测点,进一步织密风险防控网。"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处处长李家富介绍。

如今,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正在全省 16 个地市全覆盖推进,城市生命线 “ 合肥模式 ” 也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广,为更多城市的安全运行承担起保护伞、护城河的作用。

安全应急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1 年产值超 600 亿元

2020 年初,疫情爆发初期,人群进出测温时常常聚集在测量点,安全隐患极大。在这一紧急形势下,位于高新区的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研发人员,迅速在七天内研发出测温 · 人行防控系统,采用全新的非接触方式对进出人员进行全自动测温筛查和登记工作,有效保障防疫人员安全,提升检测、登记、通行效率和应急管控能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合肥打造的应急产业链,让我们与生态伙伴产生了紧密的连接,能够共同参与项目的研发、实施,形成了一体化、端到端‘交钥匙’的服务。" 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静良表示,公司得到了政府资金、政策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公司能够完成产品的快速研发,打开了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市场。

“ 十三五 ” 以来,合肥市安全应急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监测预警、安全防护为主体,应急救援处置、安全应急服务等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全市集聚了 300 家安全应急重点企业,2021 年产值超 600 亿元,同比增长 15% 以上。

合肥创新优势加速凸显,创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 40 余家,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研发机构 150 余家,拥有安全应急领域发明专利 2000 余项,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成果在国务院及 10 余个国家部委、26 个省、200 多个城市成功应用。

“ 目前,合肥的应急产业发展正走在全国的前列,属于第一梯队。”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王永龙指出,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引领,建议发挥合肥科创中心的牵引作用,通过集聚发展,大力推广产品的运用与培训,以产品消费需求带动应急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合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延链补链强链 “ 新密码 ” 打造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集群

今后,合肥将扶优培强重点企业,围绕安全应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引入传感设备、探地雷达、新型材料、消防装备等 20 家以上配套企业,打造全国城市安全装备制造基地。

“ 未来发展还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产供销体系,帮助企业推广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合肥经信局安全处副处长张荣辉表示。

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合肥计划将在城市生命线等领域新建 20 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制定 20 个以上国内领先技术标准规范。同时,针对燃气、桥梁、电梯、电力、通信、轨道交通、输油管线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创新城市安全 " 科技 + 服务 + 保险 " 的商业模式,与相关行业头部企业携手合作,加快形成紧密型、体系化的全国市场网络。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合肥将做好城市生命线项目建设 “ 合肥模式 ” 推广应用工作,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二期、三期,不断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能级,推进高新区、经开区申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打造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集群。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