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规划

政策汇编 (8668) 发布于:2022-02-07 更新于:2022-03-16 来自: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项目申报

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基础与形势

“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不懈努力,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稳步前进、成效明显,成为推动安徽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对提升全民自然资源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现有基础

科普阵地建设初见成效。累计建成3个世界级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2个省级地质公园,创建6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获批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建成11个省辖市自然资源部门管理的规划展示馆。

科普作品创作势头良好。聚焦公众需求开展科普创作,深度挖掘自然资源科普内容,推出系列科普作品,科普影片、科普微视频、科普图书、科普课程等科普原创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其中,《安徽寻龙记之巢湖龙》入选全国优秀微视频科普作品,被学习强国平台、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收录。

科普传播手段有效拓展。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网站的科普功能优化升级,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初步建立,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智慧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普人才队伍初步建成。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普人才队伍。11人次获得省部级科普奖项,1人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一等奖。

科普社会影响不断增强。积极开展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科普活动,举办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自然资源摄影大赛等系列特色科普活动,促进自然资源科普与政务、教育、扶贫等融合,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等科学知识送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送进千家万户。

(二)存在问题

我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普资源整合度不高,科普有效供给不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弘扬尚显不足,科普信息化水平尚需提高;科普经费投入需要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必须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新时代对科普工作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强科普工作,有助于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关键所在。

新理念对科普工作赋予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积极贡献。

新技术对科普工作提出新挑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科普工作创新内容和方式,将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变成公众所能理解并接受的大众知识和大众文化,从而形成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融入数字媒体发展新时代,合理运用现代化声、光、电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科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履行两统一”职责,完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自然资源科普任务,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必须创新发展,打造系列化精品内容,不断提升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整合自然资源科普力量,丰富自然资源科普内容,创新自然资源科普形式,完善自然资源科普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全民自然资源科学素养,为我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守正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全民自然资源科学素养。

坚持普惠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发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自然资源科学知识需求,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创新发展。完善科普工作体制机制,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扩大科普覆盖范围,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服务和科普传播的需求。

坚持协同联动。推动自然资源系统与教育、科技、文旅、广电等部门合作,汇集凝聚自然资源科普力量。广泛对接优质科普资源,推进长三角科普联动发展。

(三)主要目标

立足我省自然资源实际,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地质矿产、地质灾害防治、测绘地理信息等业务,强化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建设,丰富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引导自然资源科普创作,整合自然资源科普资源,实现全省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体系更加健全,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科普文化生态更加优化,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公众自然资源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健全科普基地体系。推动形成以全国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为引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等为示范,规划展示馆、专业性特色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为骨干,辐射基层、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体系。

完善科普工作机制。整合全省自然资源科普力量,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科普人才培养激励制度,推动形成主体多元、供给优质的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机制。

优化科普文化生态。引导支持广大科普工作者创作优质科普作品,探索新型科普方式,打造常态化和品牌化双轮驱动的科普文化,形成富有活力、效果显著的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局面。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针对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农民等不同群体需求,开展自然资源科学知识差异化传播,进一步满足全社会对自然资源领域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文化的需要,促进全民自然资源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围绕自然资源重点工作和公众需求,大力普及自然资源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着力实施6项重点工程。

(一)科普阵地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推进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创建活动,鼓励和支持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测绘地理信息展厅、安徽省地质资料馆、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等加大自然资源科普投入,提升自然资源科普服务能力,争创省部级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局属单位积极开展科普基地创建工作。到2025年,争创全国自然资源科普基地1-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3个。

推动科普阵地均衡化发展。充分发挥各类科普资源优势,推动科普阵地均衡化发展,进一步发挥省测绘局、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省不动产登记中心、省地质资料馆、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省地质博物馆、省化工地质勘查总院等厅直属单位在测绘地理信息、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不动产登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专业领域科普作用,鼓励省地质学会、省测绘学会、省土地学会、省古生物与地质遗迹学会等相关学会积极组织开展专业领域科普活动,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各自特色和优势,充分调动局属单位积极性,发挥规划展示馆、自然资源市级卫星中心等平台作用,广泛深入开展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形成自然资源科普规模效应。

(二)科普活动提升工程

打造科普活动品牌。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厅属事业单位结合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国际博物馆日、科技活动周等节点,组织开展自然资源科普讲座、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自然资源专题展览、自然资源科普剧表演、自然资源科普进校园、自然资源科普进社区等活动,实施“科普+教育”“科普+科技”“科普+文旅”“科普+媒体”等行动,推动线上线下、跨界融合。优化提升“巢湖龙说”科普小课堂、博物馆奇妙夜、大篷车校园行、“我把我说给你听”、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少儿手绘地图大赛等品牌科普活动,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科普活动品牌,推动科普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品牌化。到2025年,打造2-3个有影响力的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品牌,

服务青少年科普教育。发挥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地质博物馆、规划展示馆、相关学会等自然资源科普主力军作用,鼓励具备自然资源科普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向青少年开放。加大自然资源科普场所与中小学校合作,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馆校共建力度,以需求为导向,开发精品自然资源科普课程,服务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科普实践活动。

扩大科普传播受众面。围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耕地保护、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绿色生产、防灾减灾等内容,设计符合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农民等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认知特点的主题活动,组织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者进校园、进社区、进商超、进乡村,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传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三)科普创作优化工程

丰富科普创作内容。支持创作优秀科普作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专业人才优势,围绕自然资源领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开展自然资源科普创作,促进科研成果科普化,鼓励科普创作的题材、体裁创新,引导科普创作健康发展。到2025年,编撰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系列丛书1套。

创新科普创作形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自然资源科普作品,探索利用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线上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传播方式开展科普创作,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科普传播。到2025年,推出不少于25件新媒体科普作品。

(四)科普联盟合作工程

推动建立自然资源科普联盟网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地质博物馆、规划展示馆等科普场所的作用,联络动员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知名企业、媒体等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机构,推动建立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联盟,促进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拓宽自然资源科普联盟交流渠道。定期举办各层次交流活动,推动各级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普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交流,互惠共通,在科普活动品牌创建、科普作品创作、科普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优质科普资源共享。

(五)科普传播数字工程

提升自然资源科学传播能力。发展数字科普,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各市、县自然资源门户网站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提高公众获取科普信息便捷性。协调主流媒体加大自然资源科普宣传力度,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自然资源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建立自然资源科普数据库。开展全省自然资源科普信息摸底调查和统计工作,全面掌握全省自然资源科普阵地、科普活动、科普作品、科普人才队伍等情况,建立科普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六)卓越博物馆发展工程

强化教育传播和陈列展览功能。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博物馆科普教育传播体系。实施常设展陈提升改造工程,强化全省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功能,发挥科普教育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全国一流的自然资源类博物馆。

提升藏品利用和科学研究能力。增加藏品数量,提升藏品质量,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实现藏品智慧管理,围绕藏品做好科普工作。探索建立产学研教基地、野外科研观测基地,加强研究型博物馆建设,提升博物馆研究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强化对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统一领导,厅科技外事处负责统筹协调,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组织本辖区的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整体推进的全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良好格局。

(二)强化经费保障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保障科普活动专项经费。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拓宽科普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科普资源开发与利用。

(三)强化队伍建设

支持科普人员参加国内外合作交流,提升科普人员综合素质。鼓励自然资源领域专家投身科普宣传,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吸引带动中小学自然科学类教师、科研工作者等参与自然资源科普工作。

(四)强化宣传引导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把自然资源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宣传引导,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自然资源科普生态。要大力宣传科普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更加浓厚的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附件

安徽省自然资源“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实施重点任务分解一览表

序号 内容 责任主体 完成时间 备注
一、重点任务
1.科普阵地创建工程 申创全国自然资源科普基地1-2个。 科技外事处、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 2025年
申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3个。 科技外事处、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 2025年
2.科普活动提升工程 打造2-3个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 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厅属事业单位、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  

 

3.科普创作优化工程 编撰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系列丛书1套。 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厅属事业单位、相关学会、科普场馆 2025年
推出不少于25件新媒体科普作品。 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厅属事业单位、相关学会、科普场馆 2025年 每年完成5件
4.科普联盟合作工程 推动构建信息共享、合作联动的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联盟。 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 2022年
5.科普传播数字工程 推动各市县自然资源门户网站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 各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
开展全省自然资源科普统计。 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
6.卓越博物馆发展工程 打造全国一流自然资源类博物馆。 省地质博物馆 2025年
二、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全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格局。 科技外事处、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
2.强化经费保障 保障科普活动专项经费。 科技外事处、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
3.强化队伍建设 推动科普工作专兼职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外事处、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
4.强化宣传引导 宣传科普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科技外事处、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