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的解读

政策解读 (1.1万) 发布于:2022-01-21 更新于:2022-03-07 来自: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项目申报

2022年1月19日,《合肥市“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等领域。《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通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制造业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仍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市首位性、支柱性产业,为全市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发挥引领作用。《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为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部署,紧抓全球产业分工变革、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机遇,努力推动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取得新突破,特编制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年均增长18.5%,居战略性新兴产业前列,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引擎之一。新型显示产业构建起“从砂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跟跑—并跑—领跑”的发展。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近300家,打造形成存储、显示驱动、智能家电、汽车电子等4个特色芯片板块。“中国声谷”实现“双千双线”目标,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有云之一。建成全球最大的PC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高端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等智能终端实现快速增长。高端软件、量子信息、5G、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中国声谷”、“全球显示之都”、“中国IC之都”等成为合肥新名片。同时也看到,合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面临产业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产业人才支撑不足等一系列挑战。编制《规划》,旨在分析合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环境,梳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和聚焦方向、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为“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规划指引。

《规划》的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合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集群优势,以集群协同发展为路径,以产业稳定发展为重点,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举,强化开放合作和产业生态构建,培育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经信局牵头负责《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6月,根据省、市关于政府集中采购的有关要求,市经信局通过广泛征集和沟通,采取竞争性磋商并经市经信局党组会议审议,确定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为《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单位与市经信局相关人员组成编写组。编写组采取实地查看、网络沟通,先后调研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及超高清视频等产业企业近200家。结合链长制专班工作和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等要求,编写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方案》《产业推进手册》,进一步摸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发展方向等情况,为起草工作打好基础。2020年12月,召集20余家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代表企业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并采取网上沟通等方式,扩大征求意见范围;2021年6月,致函相关市直单位、县(市)区和开发区征求意见建议。2021年7月26日至8月24日,在市政务网站政务公开栏、市经信局网站通知公告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并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和选择采纳。编写过程中及时学习研究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合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招双引”方案、省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吸纳相关要求,完善规划内容。2022年1月,《规划》报市政府审核通过。1月19日,由市经信局、市发改委联合印发。

四、工作目标

到“十四五”年末,合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优势行业形成引领全球的发展能力,集聚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发展策源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还提出了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集群发展等具体目标。

五、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环境,明确新发展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分析“十四五”合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基础、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总体思路,明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其中提出合肥市“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并明确“十四五”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三部分重点发展领域和聚焦方向,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合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包括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物联网以及其他未来产业方向。

第四部分主要任务,提出6项主要任务,包括夯实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高效稳定发展;建设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建设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培育数字经济,催生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打造人才高地,汇聚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加强开放共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五部分环境影响评价,从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两方面提出相关产业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增加财税支持、优化发展环境4项保障措施。

六、创新举措

一是明确重点产业方向。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版)》等文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定义,结合产业发展最新动向和省、市产业发展实际,列出了合肥市重点发展领域和聚焦方向,对产业发展给予指引。

二是围绕“方向+任务”提出任务举措。新一代信息技术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为突出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理清“干什么”“怎么干”,在明确重点方向领域基础上,提出推动各方向发展升级的总体举措、技术创新路径,并明白创新、集聚、人才、区域合作等方面工作举措。

三是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承载体。提出夯实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高效稳定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培育新增长极和提前布局前沿产业,为“十四五”时期强存量、扩增量描绘路线图。同时注重推动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在壮大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现有优势产业集聚基础上,提出培育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基础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集聚地,推动产业夯实基础、发挥优势、突破短板、完善生态,打造更多高水平产业集群。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担任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量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链长。组织工作专班,坚持高位推进,牵头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研究产业支持政策,组织开展“双招双引”。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加强部门、县(市)区之间沟通协调,合力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领地位,推动出台并持续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政策文件。研究制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行动指南。引导税收、金融、人才等各类政策向重点领域倾斜,形成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是增加财税支持,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及政府引导基金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倾斜,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优质企业、关键技术、园区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落实国家各类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推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推动简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对重大项目、重点人才团队的建设用地、工作场地、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予以重点保证。积极协调相关领域优质项目申请国家主管部门窗口指导等准入管理。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活动平台,充分展示发展新成果,营造浓厚氛围,持续增强产业影响力。

八、下一步工作

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会同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开发区落实保障措施,持续推进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