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政策汇编 (3889) 发布于:2024-11-12 更新于:2024-11-12
项目申报

空天信息产业是航空航天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兴业态,涵盖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等领域,覆盖研发、制造、服务、保障等环节,是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为抢抓航天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机遇,加快推动我省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空探测和卫星应用4个方向,开展空天信息创新引领、低空经济应用拓展、商业航天建链集聚、深空探测创新策源、卫星应用场景牵引、空天信息生态营造6大行动,实施创新领航、“低空+”应用、“卫星+”应用3个重大工程,着力构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牵引,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制造、服务、保障重点环节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

二、行动目标

到2027年,空天信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低空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商业航天实现集聚发展,深空探测取得重要突破,卫星应用广泛赋能。到2030年,形成以“低空+”和“卫星+”双轮驱动的产业生态,空天地、通导遥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取得重要进展。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2027年,整箭、整星、整机制造能力基本形成,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培育30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到2030年,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400家左右,累计量产100发商业火箭及发动机、100颗商业卫星、100架通用飞机。

——创新水平有效提升。在低空制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航天运载、卫星制造及测运控、智能终端及核心器件、卫星数据融合应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到2027年,累计建设空天信息领域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超过100个,累计申请专利1500个左右,制定省级及以上标准50项左右。到2030年,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力争超过150个,累计申请专利2000个左右,制定省级及以上标准100项左右。

——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建设空天信息领域地面测控运营、低空飞行保障等基础设施,加大频率、轨道、空域、航线等资源申请和利用强度。到2027年,建成10套左右地面测控系统,5个左右卫星火箭研发总装测试基地,建设20个左右通用机场,

频轨批复数量不少于50颗星。到2030年,累计建成20套左右地面测控系统,10个左右卫星火箭总装测试基地,30个左右通用机场,频轨批复数量不少于100颗星,相关基础设施商业化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立足安徽服务全国的“空天地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到2027年,打造50个以上空天信息标杆应用场景,形成30个以上融合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建设5个左右空天信息产业园。到2030年,应用场景向更多领域拓展,打造10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形成50个以上融合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建设10个左右空天信息产业园,推动形成空天信息跨领域融合应用格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

安徽省空天信息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览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现状值 预期值
2023 年 2027 年 2030 年
 

 

产业规模

产业规模 亿元 700 1000 1500
在建项目数 58 156 255
在建项目计划投资 亿元 900 1500 2000
规上企业 164 300 400
 

创新能力

专利申请数 1205 1500 2000
制定省级及以上标准 39 50 100
省级以上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数 87 100 150
  通用飞机(含 eVTOL)制造数 15 50 100
商业火箭及发动机制造数 7 50 100
商业卫星整星制造数 2 >50 >100
 

 

 

 

基础设施

通用机场数 9 20 30
地面测控系统(卫星信关站、控制站、

网络运营中心等)

 

 

4

 

10

 

20

卫星、火箭研发总装测试基地 1 5 10
在轨卫星数 22 >50 >100
频率和轨道批复卫星数 21 >50 >100
 

 

 

产业生态

标杆应用场景 0 >50 >100
融合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0 >30 >100
空天信息场景促进机构 12 20 30
空天信息产业园 5 >5 >10
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 0 2 5

备注:上述数据均为累计数。

三、主要任务

(一)空天信息创新引领行动

面向空天信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空天信息创新领航工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建设创新驱动、自主可控的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引领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1.推动空天信息科技创新。聚焦空天信息领域卫星载荷产业链高价值环节,终端产品的高可信高可用应用趋势,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定位、导航和授时(PNT)融合应用的重点领域,以及低空经济的共性技术,组织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支持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参与国家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建设、运营和国家航天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专栏 1        空天信息创新领航工程

航天运载领域。突破深度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火箭回收高动 态自主轨迹规划与控制技术、可重复使用火箭总体全域协同设计技术、火 箭末级留轨创新空间应用技术 、亚轨道/入轨级验证飞行器研制与试验技 术、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组合动力空天发动机系 统设计方法研究, 突破以吸气式火箭发动机为代表的组合动力空天发动机 设计关键技术等。

卫星及载荷领域。聚焦卫星有效载荷、能源分系统、卫星平台等关键 技术开展攻关。重点突破数字孪生卫星智能制造、小卫星柔性制造、星间 通讯、高速数据传输、卫星互联网、高精度测量、高功能密度探测、高效 高功率密度能量转换  、雷达信号处理 、抗辐照加固 、 电磁环境模拟、多 物理场可靠性仿真、在轨成像处理等关键技术 ,加快高性能星载计算机、 行波管放大器、高可靠抗辐射电源变换器、超宽带高性能相控阵天线、大 功率柔性太阳翼等关键部件和分系统研发。

卫星测控及运营领域。利用通用的多功能地面站、通用用户接 口、多 任务操作中心、航天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 实现航天地面站网融合和测运 控业务操作自动化, 以提高航天地面资源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降低运行维 护成本。在中低轨航天器测控通信和卫星数据接收方面 ,发展全空域多 目 标光控相控阵天线和中、小天线组阵 ;在星座、星群测控通信方面 ,建立 星间和星地激光链路 ,发展星间射频和光学链路技术。卫星应用领域。开 展基于北斗三号的高精度快速定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INS(惯 性导航系统)5G 多源融合、星地通导融合、低轨导航增强、高精度抗干扰 低功耗低成本芯片高精度地图融合 、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等的关键技术研 究。加强高时空分辨率遥感监测、“空天地” 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增 强“ 通导遥” 融合应用、遥感大模型、智能识别能力。

终端产品领域。支持突破卫星通信系统和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毫米  波集成天线、发射系统设备、接收系统设备、信道终端系统设备、星地融  合网络等关键技术。支持突破精密单点定位、室内外协同精密定位、高精  度抗干扰等关键技术,加强通导一体化消费终端技术攻关。加快卫星通信、 卫星导航等与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智能穿戴终端的集成创新研究。

低空经济领域。推动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航电系统、航 空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升级, 围绕低空感知管控体系和低空信息安全关键 技术开展研究。加快低空机载北斗导航、短报文设备相关技术的攻关。

2.加强空天信息标准建设。推动成立安徽省空天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空天信息产业标准制定等工作。鼓励企业制定星箭制造、遥感监测、数据传输、导航定位、卫星应用产品和服务标准,以及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低空经济领域标准。(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3.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开展空天信息领域相关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预见性研究,提升原创成果转化质效。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空天信息领域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着力突破航天运载、卫星应用、深空探测、低空经济等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鼓励打造一批空天信息产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为初创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催生空天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低空经济应用拓展行动

构筑低空基础设施、空域资源利用、监管服务为重点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实施“低空+”应用场景工程,建设低空场景应用大市场,推进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发展。

4.强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推动各地加快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建设临时起降点、飞行营地、水上机场等简易型通用机场。争取国家适航审定机构在皖落地,更好满足低空飞行器适航审定需求。围绕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G、W、E类空域资源,合理划设低空空域、航路、航线,编制低空飞行航图,试点建立低空三维数字化网格化地理信息系统。统筹建设省市县(区)三级相互贯通的飞行服务平台,推动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无人机监管平台、航空应急救援平台“三台合一”,上联国家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下接各地低空数据平台,逐步实现任务执行、资源配置、安全监管等“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资源局、民航安徽监管局、民航安徽空管分局、省通航控股集团,各市人民政府配合)

5.建设低空场景应用大市场。建立低空经济标杆应用场景、示范区、示范城市和综合应用城市群的四级引导、联动和评价机制,推动各地加快低空要素资源的场景化进程。实施“低空+”应用场景工程,坚持市场化原则,遴选建设低空应用场景促进机构,推动开展全省低空应用场景信息采集与发布、优质场景解决方案发现与展示、场景供需双方对接与撮合等工作,招引落地一批人才团队、企业项目和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应用场景经济化发展。遴选推广低空规模化、商业化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编制发布安徽省低空应用场景大市场建设报告,复盘推广低空应用场景开发开放、试点示范、综合应用和“双招双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成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邮政管理局、省消防救援总队、省粮食和储备局、省能源局、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省气象局、民航安徽监管局、民航安徽空管分局,各市人民政府配合)

专栏 2        “低空+ ”应用场景工程

低空+工业应用 。支持各地瞄准多样化工业作业需求 ,拓展低空工业  应用范围 ,在电力巡检、航空探矿、航空吊装、地形测绘、航空摄影等方  面与工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协同联动 ,推动形成支撑先进制造业的低空飞行  服务作业体系,保障资源能源安全,高效开发资源,助力发展新型工业化。

低空+农林作业 。在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扩大通 用低空作业面积 ,支持农业无人机开展施药、施肥、播种等作业 ,提升农 业生产效率。在皖南黄山、皖西大别山等林业区域发展森林灭火、航空护 林作业 ,保障林业发展。在小面积农林作业需求地区 ,开展精准无人机农 林作业。在长江、淮河、巢湖、江淮运河、渔业养殖区、水库等水域开展 禁渔监测、渔业喂食等航空作业。

低空+物流运输 。聚焦城乡低空末端物流 ,探索无人机融入县乡村三 级寄递网络体系 ,拓展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配送场景 ,加强重点物流企业 与无人机运营企业合作 ,发展无人机配送、城际运输等新兴物流方式。强 化短途客运、公务飞行功能 ,完善联程服务保障配套设施 ,加强省内城际 之间以及与长三角重要城市的航空联系。

低空+公共服务 。推动低空飞行器在公共服务领域服务应用 ,加强各 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安、水利等部门, 以及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单 位的需求统筹与信息汇集 ,鼓励各地常态化组织相关单位加强供需对接, 拓展应用场景 ,探索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服务方案。

低空+应急救援 。依托通用机场、运输机场建立应急航空救援备勤基 地 ,开展空中侦查勘测、空中指挥调度、空中消防灭火、空中紧急输送、 空中搜寻救助、空中应急通信等应急救援领域应用。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 买服务等方式提升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能力, 改善应急救援航空保障条件。

低空+城市应用 。支持发展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为主的  城际飞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商务出行、空中通勤等城市空中交通新  业态。探索城市内无人机物流配送 ,支持开通无人机企业对企业( B2B )、 企业对消费者( B2C)物流航线。探索无人机融入城市公共治理服务 ,支  持参与交通管理、应急救援、城市消防、城市治安、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

低空+文旅消费。发挥皖南山水资源、皖西红色资源、环巢湖生态资  源、皖北楚汉文化资源优势,谋划低空旅游项 目,开通连接景区、度假区、 主题公园等旅游航线 ,打造“ 空中看安徽”旅游品牌。推动成立大黄山机  场联盟 ,开发低空短途旅游航线 ,支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 目  的地建设。鼓励旅游景区发展空中游览 ,开展飞机跳伞、热气球、滑翔伞  和航空模型运动等活动 ;在农林业发达地区通过热气球、动力滑翔机和旋  翼机开展空中农业观光 ; 沿江沿河沿湖地区打造水上机场 ,开展水上航空  活动。

低空+教育培训 。鼓励各地建设航空教育培训基地, 向公众提供飞行 培训、航空法律普及、飞行驾驶证考证、航空器维修人员业务培训、无人 机专业人才培训、航空科普等服务。加大与各航司合作 ,提供共同培养专 业优秀人才渠道和实习机会 。支持建立航空类职业学校进行航空学历教 育 ,鼓励与民航院校合作 ,在交通类院校开低空经济相关专业 ,联合培养 航空人才。

(三)商业航天建链集聚行动

提升运载火箭及发动机研制能力,推进卫星及载荷智能制造,夯实卫星应用基础设施,提升商业航天配套能力,打造可重复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卫星星座等标志性商业航天产品,构建“一极多星”的商业航天产业格局。

6.提升运载火箭及发动机研制能力。围绕液体火箭总装总测、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研发、制造,推动火箭研发、制造、总装、测试一体化建设,加大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虚拟飞行地面试验验证平台、发动机高空飞行试车台、发动机制造及快速复检维护、星箭总装制造及快速复检维护、运载火箭核心分系统及精密组件生产制造等生产试验装备投入,着力提升商业火箭智能制造、试验验证和运营维护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配合)

7.推进卫星及载荷智能制造。推动卫星平台载荷一体化设计和构型,强化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提升系统轻量化、模块化水平。支持建设卫星总装制造基地,加快推进有源相控阵天线、卫星电推进系统、天基测控终端、星载综合电子终端、星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合成孔径雷达(SAR)、等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建设高轨通信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卫星、商业遥感卫星等星座,逐步形成面向细分行业领域、具备全球商业服务能力的卫星星座群。(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8.夯实卫星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全国的航天测控站网、卫星信关站、通信卫星接收站、卫星数据智算中心、商业航天测运控服务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低轨卫星导航增强应用,完善区域北斗地基增强设施,提升“星地一体”的北斗导航增强时空服务能力。推动建设卫星互联网终端产品创新中心、入网认证中心,以及北斗、物联网、互联网、遥感等卫星行业综合运营与应用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9.提升商业航天配套能力。开展航空航天先进材料、关键元器件、高性能组件及产品等的研制生产。推进陶铝基新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轻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低成本抗辐射电子封装材料等新材料在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发动机结构、卫星部件制作等方面的创新应用。鼓励引导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等领域企业,聚焦运载火箭、卫星及载荷的关键部组件,以及卫星行业应用终端,研发协议芯片、专用芯片、微模块、应用模组、专用仿真软件、传感器及核心组件,提升运载火箭、卫星及载荷、地面终端等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配合)

10.构建“一极多星”发展格局。打造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园,推进合肥卫星制造基地、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安徽省商业航天测运控产业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智算中心等建设,争创国家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有序推进蚌埠空天制造产业园、芜湖长三角空间信息产业园、池州商业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淮南卫星测控管运基地、安庆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等建设,遴选建设省级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构建“一极多星”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格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市人民政府配合)

(四)深空探测创新策源行动

服务深空探测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深空探测研究基地建设,组织参与深空探测重大工程,开展深空探测应用研究,推进深空探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深空科技创新策源地。

11.建设深空探测重大研究基地。基于深空探测实验室,聚焦深空探测领域国家战略需求,逐步建设“基地+网络”的协同创新网络,打造深空探测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成深空科学城综合性研究基地,打造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责任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合肥市人民政府,深空探测实验室配合)

12.论证实施深空探测重大工程。全面支撑和深度参与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研制实施。稳步推动重大工程论证立项,开展重型运载火箭、天问三号、近地小行星防御、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和太阳系边际探测等重大工程方案论证,有序推进重大任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深空探测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航天强国建设。(责任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合肥市人民政府,深空探测实验室配合)

13.开展深空探测应用研究。覆盖深空探测战略研究—基础前沿研究—技术攻关—工程研制—产业化的全链条,围绕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利用、深空安全等4大研究领域和深空探测总体技术、深空能源动力、深空智能控制、深空测控通信、月球与行星科学、太阳与日球层物理、地外生命科学、物质资源、位置资源、环境资源、深空态势感知、小行星防御等12个重点科研方向,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实现深空应用从数据研究到资源利用的跨越。(责任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合肥市人民政府,深空探测实验室配合)

14.推进深空探测技术“沿途下蛋”。以深空探测重大工程任务为牵引,重点围绕深空互联网、商业可重复火箭、深空生物育种、深空新器件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方向,开展产业落地实施方案论证,完善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平台,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深空探测实验室配合)

(五)卫星应用场景牵引行动

实施“卫星+”场景应用重大工程,推动卫星通信应用示范,扩大北斗导航定位应用,打造卫星遥感应用场景,促进通信、导航、遥感卫星融合应用,打造卫星应用示范标杆,构建卫星应用服务体系。

15.推动卫星通信应用示范。协调布局中低轨卫星网络,推动5G地面蜂窝通信和卫星通信融合,建设连接泛在、场景丰富的天地融合网络。围绕生态环境监测、水利工程监测、动植物保护、自然灾害预警、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应急、科考、找矿、登山等卫星通信需求,打造若干典型天地融合应用场景,推动示范应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局、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16.扩大北斗导航定位应用。鼓励车辆标配化前装北斗终端,提升北斗在车辆应用的渗透率。探索车辆北斗定位+短报文+5G的一键紧急救援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车企、服务商先试先行。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高精度地图,在车联网中推广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推动北斗高精度、短报文等功能应用于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领域,构建亚米级定位应用场景,推动成为应急通信手段,在健康养老、儿童关爱、助残关怀、便民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研制用于低空空域定位及监视应用的机载北斗定位与监视设备,支持北斗终端模块嵌入通用飞机、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规模推广北斗定位及授时应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配合)

17.打造卫星遥感应用场景。在公共安全领域,针对违规施工、人流拥堵、自然灾害等潜在安全风险,强化卫星技术与数据在城市体检、应急减灾、安全调度等方面应用。在城市治理领域,打造城市规划、生态环保、气象保障、国土监测场景,为城市相关部门履行职能提供卫星数据支撑。在大众服务领域,打造电网监测运维、电力精准调控、用电信息采集等智能电网场景;围绕敏捷交通打造智能路网、智能红绿灯、智慧交通管控场景;围绕智慧养老以智能终端为载体,利用卫星技术,加强健康安全监护系统建设,打通老人与社区、监护人、政府、医疗机构链路。(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配合)

18.促进通导遥卫星融合应用。顺应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一体化趋势,推动空天信息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协同发力,综合利用卫星通信链路全覆盖的区域信息网络、北斗定位系统以及多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遥感卫星,建设卫星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服务体系。依托以卫星遥感为核心的“通导遥”融合、空天地一体化时空大数据,论证并开放一批空天信息产业应用场景,力争在国防安全、应急救援、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应用示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应急管理厅、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专栏 3         卫星+ ”应用重大工程

消费电子。推动卫星互联网、北斗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集 成应用 ,研发基于空天信息融合技术的服务机器人 ,打造医疗健康、智慧 养老、智慧旅游等应用场景。开展远程诊疗、重症监护 ,服务重大疫情追 踪溯源、巡防管控和精准检测。

智能网联汽车。鼓励车企标配化前装北斗、卫星互联网芯片、模组 ,  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方面实现地面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 北斗融合车载通导终端规模化应用 。开展“ 卫星互联网+北斗 ”智能网联  应用场景示范推广。

城市治理。结合传感器、摄像头、智慧灯杆等感知设备 ,统筹城市运 行时空大数据, 强化卫星技术与数据在城市体检、公安指挥调度等公共安 全场景和城市规划监测、气象预测保障、环卫车辆监控等公共管理场景应 用。

自然资源监管。基于通导遥一体化能力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 络 ,推动卫星遥感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结合 ,精准识别典型地物 要素高精度位置, 实现遥感影像智能解译 ,为耕地红线划定、空间规划、 地质勘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应急救灾。基于“通导遥” 卫星融合技术搭建空天地一体化灾害监测 预警平台。 围绕大型桥梁、隧道、坝体、高位边坡、危险山体等 ,提高地 质形变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山区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应用, 构建通导遥一体的火点与水文监测体系。

智慧水利。 围绕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河湖管理、水利工程运  行管理等领域,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及技术,建成采集、传输、分析、预警、 控制、调度一体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利用卫星遥感和北斗精准定位开展河

湖四乱、岸线安全动态预警、岸线保护管理、堤坝形变监测等应用。

智慧交通。推进数字交通执法、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违停智能抓 拍、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流信息采集、交通诱导信息 发布等智慧交通应用。加强卫星遥感在公路勘测设计、路网及车辆提取、 道路健康状况识别和公路灾害损毁评估等方面应用。支持基于北斗的智慧 出行、智慧公路、智慧港 口、智慧物流等应用 ,推进卫星互联网与长江综 合管理深度融合 ,提高航运安全保障。

智慧能源。推动空天信息在电网监测运维、电网时间频率基准、用 电 信息采集等场景应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电网工程影像变化 实时监测和远程评估。利用北斗技术实现杆塔塔基偏移监测、无人机/机器 人自主巡检、系统故障定位、巡检人员定位等。

智慧农业农村。加快“ 数字皖农”建设, 强化空天信息在粮食安全监 管、耕地质量监测、农机智能作业、精准定量施肥、无人机植保、农作物 监测等精准农业场景 ,林草资源监测、林草碳汇等智慧林业场景 ,散养畜 群管理、畜牧产品溯源等数字牧业场景 ,禁渔执法智能管理、养殖水体监 测等渔业场景应用。

(六)空天信息生态营造行动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强化产业人才供给,推动产业开放合作,营造良好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生态。

19.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建立包括风险投资、信贷支持、上市融资、保险服务等内的覆盖空天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与空天信息领域企业、科研院所有效对接,以金融助力空天信息产业科技创新。(责任单位:省委金融办、人行安徽省分行、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发挥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投资撬动作用,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空天信息。鼓励头部企业牵头设立空天信息产业引导基金。(责任单位:省委金融办牵头,省财政厅、省国资委配合)

20.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完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个人终端使用、平台运行、运营服务、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和使用等环节的信息安全管理。统筹相关卫星数据及应用,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研制应用,提升行业领域的安全防护能力。开展信息安全培训与演练,对空天信息从业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责任单位: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配合)

21.强化产业人才供给。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空天信息企业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空天信息产业相关方向人才联合培养,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空天信息产业相关专业,支持高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选拔卓越工程师,加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输出。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精准有效落实4.0版人才政策,培育引进空天信息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培养储备青年科技人才。(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推动产业开放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港珠澳等地区在空天信息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合作,密切产学研用协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智库等单位共同组建空天信息产业联盟,发挥省卫星应用发展协会、省通航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为场景应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公共服务。引导空天信息企业“走出去”,拓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在运营服务、技术攻关、应用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大力开展国际合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支持举措

(一)支持空天信息技术创新

在省级科技攻关计划中支持空天信息产业相关研究,按照不超过项目研发费用的20%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5000万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配合)支持建设空天信息领域标准体系,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每个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奖补100万元、50万元。(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

(二)支持低空经济规模发展

对认定为省级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由省级财政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鼓励地方同步安排资金合力支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财政厅配合)建立安徽省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促进机构目录,对在场景应用挖掘撮合和“双招双引”中业绩排名前10名的清单内场景促进机构,省财政每年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财政厅配合)

(三)支持商业航天制造升级

支持制造商业航天标志性产品,对研制或示范应用经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自主供应能力的或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目录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三首”产品),省财政按其单价(或货值)的15%给予奖补,最高1000万元。(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对获批频轨资源并成功发射入轨投运的商业卫星,给予卫星拥有企业单颗5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的卫星发射奖励。(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配合)

(四)支持深空探测成果转化

支持企业通过购买、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实施深空探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对于属非关联交易并实现在皖转化、产业化,且产生的直接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省财政按其上年度知识产权转化合同实际成交额,给予企业最高5%的补助,单个企业补助额不超过200万元。(责任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牵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五)支持卫星应用供需对接

坚持政府先行、国企带动,试点开展卫星应用集中带量采购活动,梳理卫星应用需求清单,面向全国公开遴选卫星应用供应商,推动供需对接,促进提质降本增效。遴选一批省级卫星应用标杆场景及解决方案、优质供应商,示范引领卫星产品和服务在重点区域、关键行业和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应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人民政府配合)

(六)支持空天信息园区建设

鼓励各市制定空天信息产业专项政策措施,规划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园,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集中度高的产业园。(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支持各市空天信息产业园创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对完成创建任务并正式挂牌的先导区,省财政给予所在开发区一次性1000万元奖励,给予所在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分,支持所在市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等示范园区称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配合)

五、工作机制

(一)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建立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省政府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副召集人,省有关单位和各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参与,形成省级统筹、市级主抓、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研究重大事项,协调重大问题,推动跨区域、跨领域合作交流。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由省发展改革委承担办公室日常事务,协调推进空天信息产业政策、目标、任务落实,跟踪产业进展,开展监测评价等工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人民政府配合)

(二)完善双招双引机制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空天信息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建立并配强专班力量,发挥龙头企业、商协会、会展、基金、场景、驻外机构专业化、常态化招商效能,促进落地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大项目,招引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集聚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配合)

(三)建立跟踪捕捉机制

组织力量开展空天信息产业工作研究,发挥省未来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空天信息产业领域专家库资源作用,持续跟踪国内外、省内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动态,动态捕捉空天信息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信息,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及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报告产业发展进展及工作建议,向各市提供双招双引目标信息,增强招引精准有效性。(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四)建立应用驱动机制

围绕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建立场景供需+撮合协商+监测评估+成果发布+双招双引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空天信息产品和服务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应用,以应用促进招引和产业发展。建立北斗规模化应用监测评估机制,拓展北斗产品和服务在公共安全领域、关键行业和大众消费领域应用广度、深度和热度。(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五)建立监测评价机制

研究制定空天信息产业省级统计标准,探索建立适应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统计方法,建立空天信息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客观反映我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为空天信息产业决策提供统计支撑(责任单位:省统计局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配合)。构建以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双招双引、发展成效、方案落实等为重点的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力量开展后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扩大空天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渗透,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统计局配合)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