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合肥市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的通知

政策汇编 (7743) 发布于:2021-07-10 更新于:2022-03-07 来自:合肥市人民政府
项目申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6月30日

  合肥市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发〔2021〕10号)和《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发〔202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1.推动创意落地见效。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组建民营企业创意落地推进小组,建立创意项目培育库,市政府每半年、县(市)区每季度、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每月至少举办1次民企创意会。按照链长单位牵头、企业自主申报、专家调研评估、创意会公开论证的程序,为符合条件的创意项目提供金融、土地、人才等“一揽子”要素支撑,并纳入各产业链重点项目库,统筹组织推进创意项目落地见效,每年分产业链对外公布一批民营创意项目落地典型案例。(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投促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双创”孵化机制。设立“双创”基金,招引“双创”团队,重点支持创业创新初期项目。加大“双创”载体支持力度,新培育一批市级及以上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举办创客中国、创响中国、创新创业合肥赛及赢在江淮等活动,为参赛企业和创客提供专家辅导、项目路演等服务。扩大市大学生创业创新引导资金规模,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给予最高50万元免担保免息贷款支持。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享受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合肥兴泰控股集团,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双招双引”取得实效。定期召开“双招双引”工作推进会,通报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作进展。进一步深化拓展“智汇合肥高校行”活动,招引更多人才来肥创新创业。对投资总额达到要求的现有存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或扩产新增项目、重点产业链引进的龙头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给予“一事一议”支持。对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贡献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招引一批知名民营企业来肥设立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物流、采购等功能性总部,符合条件的给予500万元—5000万元不同等次奖励。(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投促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大用地支持力度。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号)要求,解决不动产“登记难”。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提升年专项行动,按年度编制并公布国有建设用地(市本级)供应计划,加大对低效、闲置、批而未供土地的盘活、清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零增地”技改,根据相关规划和有关规定允许增加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等费用。推进投资建设领域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出台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实施细则,2021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推行“标准地”制度,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取消图审、工业项目审批容缺承诺等措施,让企业“拿地即开工”。(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人才支撑保障。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智能电动汽车等重点产业,持续开展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对重点产业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如在肥无自有住房,可根据人才层次,按照对应标准免费租住人才公寓3年;自行租住的,3年内每年可申请相应标准的住房租赁补贴。新来我市重点产业企业工作的博士、硕士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肥无自有住房的,可按照对应标准免费租住国有租赁公司房源3年;自行租住的,3年内每年可申请相应标准的住房租赁补贴。在肥首次购买自住住房的重点产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可根据人才层次,享受相应标准的购房补贴,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额度可适当放宽。对在我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重点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择优发放岗位补贴。支持企业与学生、职业院校签订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按照相关政策给予补助。(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供多元融资服务。加强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建设,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政策扶持、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挂牌步伐,支持企业登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融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50万元—600万元不同等次资金奖励。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按当年发生贷款利息的50%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畅通银企沟通渠道,定期向在肥金融机构推介优质小微企业,各县(市)区、开发区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银企对接活动。推行“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对确需担保增信的专项贷款应保尽保。增资政府性担保机构,设立“政信贷”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加强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力度,对收费标准不高于1%的政策性担保业务,按担保额的1%给予担保机构保费补贴。(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合肥兴泰控股集团等,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7.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试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清理活动,重点检查行业协会和银行业收费行为。广泛开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宣传、培训和解读,从投资项目审批、财政预算审核、工程领域监管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引导企业诚信经营,适时组织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除特定严重失信行为外,对符合条件的涉及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修复申请及时予以修复,在企业提交修复申请材料3个工作日内完成市级审核。修复完成后,“信用合肥”网站及时屏蔽相关信息。(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9.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大力推进规上企业培育工作,对首次升规企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20万元奖励,并连续3年给予稳定在规上的企业当年新增我市贡献50%最高50万元奖励。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连续3年按其当年新增我市贡献超过全市平均增幅部分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建立高成长种子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库,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种子企业、潜在瞪羚企业、瞪羚和独角兽(含潜在)企业,给予单个企业每年最高500万元研发费用补贴。(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方式,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进一步加大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对新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对获评“十佳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普及、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级,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大力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市建设,指导民办高职院校搭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研发中心。(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定期发布合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政府采购中,加大“三首”产品首购和订购力度。对新增省级“三首”产品,按产品单价(货值)的15%,分别给予研制单位、应用企业最高300万元奖励。支持我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精品安徽、皖美制造”央视宣传系列活动,对企业宣传推广费用予以补助。对运用大数据筛选匹配产销主体的小微企业“1+13+X”公共服务平台枢纽运营单位,给予最高150万元考核奖励。组织开展产贸对接等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企业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开拓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按投资额(营业收入)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全面落实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措施,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公管局等,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增强企业家获得感。对持有“徽商服务卡”的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比照“江淮优才卡”,落实未成年子女入学、申请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和乘机绿色通道等有关优待服务。按规定组织开展合肥市杰出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工作。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等评选活动。全市每年组织500名优秀企业家赴国(境)外或长三角知名高校、企业研修学习。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民企各类人才免费开展培训服务。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辟专栏,每年开展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风采巡展专题宣传活动。各县(市)区、开发区建立企业家活动中心(企业家俱乐部),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为企业提供洽谈、研讨、签约、联谊及远程视频等免费服务。(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安徽民航机场集团等,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产业发展、“双招双引”和服务企业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依托“四送一服”平台,对行业协会商会反映的企业合理诉求和行业共性问题予以答复。建立政策信息沟通渠道,行业主管部门邀请协会商会参与标准、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制修订,参加经济部门工作或行业规划会议。鼓励我市协会商会争创省级及以上“四好商会”。(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工商联,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4.畅通诉求办理渠道。明确12345热线作为企业诉求反映主渠道,企业可通过12345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等途径反映诉求。完善企业诉求分级分类办理机制,对应急类事项,应在交办的当日答复企业;对咨询类和建议类事项,应在交办5个工作日内办结和答复企业;对投诉类事项,应在交办15个工作日内办结和答复企业;对无法按期办结的事项,应提前申请延长时限,并说明理由和依据。市民营办采取派单督办方式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反映的困难问题,并予以协调解决。(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机制,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电话回访等形式加强与企业联系。鼓励各级领导干部为民营企业重大业务洽谈、战略合作签约、项目开工投产、新产品下线等关键环节提供“站台”服务。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建立企业家顾问制度,聘请一批优秀企业家担任经济发展顾问,参加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形势分析会等,为推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开出良方。(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等,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完善发展保障机制。健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梳理和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推进政策举措,组织开展全市民营经济考核评价工作。统筹市级产业政策资金,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县(市)区、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细则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与市级其他政策不重复支持。市经信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落实举措,定期对本细则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调度。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