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依托单位:
为提升安徽水利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水利厅关于设立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协议书》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修订)》(皖科基奖〔2020〕16号)(以下简称“办法”),现组织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202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指南
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2023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水科学联合基金2023年度项目指南”),具体内容见附件1。
二、申报条件
1.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培育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是196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符合《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相关要求,提出项目申请后计入限项。
2.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是196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符合《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相关要求,提出项目申请后计入限项。
3.2023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申请人,不再支持立项。
三、时间要求
1.请申请人7月25日后注册并登录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kjgl.ahinfo.org.cn/egrantweb/)后,按照系统相关提示和要求填写项目相关信息及报告正文。附件材料,按规定统一扫描成一个完整的PDF上传,总页数不超过40页,应包括不超过5个代表性成果,主要指:论文/论著、专利、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申报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2.依托单位对本单位申报的项目,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示并推荐。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申请人下载打印书面材料(A4幅)提交依托单位,依托单位进行审核确认,并形成推荐项目汇总表,连同项目申报材料一式一份加盖公章,统一送至省政务中心科技厅窗口。不接受个人直接报送书面材料。
3.网上申报推荐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18日,书面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2023年8月22日,逾期不再受理。
四、联系方式
申报工作联系电话:0551-65370087、65370092
项目指南联系电话:0551-62659625、65318337
材料寄送联系电话:0551-62999803
信息系统咨询电话:400-161-6289、0551-62654951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7月18
附件1
水科学联合基金2023年度项目指南
1.基于北斗智能感知的闸坝变形高精度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水库大坝变形、边坡失稳等安全问题,基于北斗系统,开展国产化高精度定位与融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新型闸坝云-边协同精确组网定位算法的时空模型,揭示闸坝时间-位移多维时空信息内在机理,建立闸坝高精度监测体系及安全评价方法,为闸坝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10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一种以北斗为主用系统的新型闸坝云-边协同精确组网定位算法,建立以北斗为基础的亚毫米级闸坝高精度监测体系,并开展不少于一个场景下的应用示范;(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2.拱坝坝肩贯穿断层强度弱化效应与长效安全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水库坝肩贯穿式断层问题,面向响洪甸、梅山、佛子岭、白莲崖或丰乐等水库拱坝,开展坝肩断层力学性能试验、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揭示多因素作用下断层力学参数的时空演化规律与强度弱化机理,构建断层强度弱化作用下的坝肩安全系数时效模型,提出断层强度弱化效应对拱坝稳定性影响的评价方法,为拱坝的长效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10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揭示含贯穿式断层坝肩的强度弱化机理,提出坝肩强度弱化效应对其稳定性影响的评价方法,并开展不少于一个场景下的应用示范;(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3.土质堤坝病险隐患智能探测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典型土质堤坝病险隐患识别与监测难题,面向南淝河大堤、无为大堤、淮北大堤涡下段、窑河孔圩段堤坝或董铺水库大坝等,开展病险堤坝数学建模、实体模型试验、现场试验等研究,研发智能化探测与快速识别堤坝隐患类型、空间分布以及跟踪监测的成套技术,建立智能化隐患探测与跟踪监测方法体系,为堤坝监测预警和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10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智能化探测与快速识别关键技术指标,建立智能化堤坝隐患探测与跟踪监测方法体系,并开展不少于一个场景下的应用示范;(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全过程智能监测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精度低、时效性差、智能化欠缺的问题,面向引江济淮、凤凰山水库、花凉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以及滁州-合肥、合肥-周口高速公路等交通重点工程,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建立水土流失快速建模算法,提出水土流失多维度信息快速识别、提取和变化检测方法,研发多源多维信息耦合的水土流失全过程跟踪监测技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和动态监测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10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水土流失量快速建模算法,研发多源多维信息耦合的水土流失全过程跟踪监测技术,并开展不少于一个场景下的应用示范;(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5.干扰环境下灌区量测水的精准计量与取用水量智能分析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传统量测水设施实际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干扰影响,难以在线精准计量,造成用水难以精细化管理等问题,面向淠史杭、花凉亭、茨淮新河、驷马山或怀洪新河等灌区的量测水精准计量,开展灌区取水在线计量监测方法研究,提出灌区多目标用水量智能分析技术,开发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智能化预警模型,为提升灌溉用水效率和促进灌区节约用水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10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灌区量测水设施精准计量方法,提出灌区多目标用水量智能分析技术,开发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智能化预警模型,并开展不少于一个场景下的应用示范;(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6.灌区水资源调配与退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灌区水资源短缺和退水污染等问题,开展退水污染原场试验,揭示灌区水资源调配与退水污染作用机理,解析“田-沟-库/塘”灌排体系对污染物的净化原理与作用机制,创建基于智能寻优的多尺度灌区(微区、支沟单元、灌区系统)水污染协同调控技术方案,构建灌区水生态净化体系,为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10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揭示灌区水污染协同调控机制,创建基于智能寻优的多尺度灌区水污染协同调控技术方案,并开展不少于一个场景下的应用示范;(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7.水工建筑物测压管淤堵损毁探究与修复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驷马山滁河一站(含晋集闸)、驷马山乌江站(含老节制闸)、定远县池河闸、淮河蚌埠闸或阜南王家坝闸等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测压管淤堵损毁难以修复处理的难题,开展测压管淤堵损毁调查研究,分析测压管淤堵成因,有效解决测压管不易清洗/疏通的技术难点,提出经济有效且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测压管修复方法和处理技术,为水利工程测压管淤堵损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10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揭示测压管淤堵机理,提出经济有效的测压管淤堵损毁修复方法,并开展不少于一个场景下的应用示范;(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8.大直径管道穿越富水砂基对堤防安全性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近年来各种取水、排水等大直径管道穿越河道堤防工程日益增多,严重影响堤防工程安全问题,面向管道穿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北副坝、淮北大堤饶荆段、涡河右堤怀远段、沙颍河界首段或长江同马大堤段等堤防工程,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智能测试技术,研究大直径管道穿越富水砂质堤基对堤防渗流场、应力场、位移场等变化特征,分析损伤类型和影响程度,揭示对堤防结构的损伤机理,构建综合治理评价体系,为管道穿堤对堤防工程安全性影响及治理对策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管道穿越堤坝技术指标及应对策略,构建处置效果评价体系;(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9.基于全场DIC的水库坝肩岩体变形/滑坡实时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传统测量手段难以准确实时监测坝肩岩体变形或滑坡的问题,以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或龙河口等水库坝肩为研究对象,开展坝肩岩体变形/滑坡的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基于机器视觉与全场DIC的变形与滑坡监测方法,建立实时图像处理与高精度变形数据处理模型,为坝肩岩体变形和滑坡安全预警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基于机器视觉与全场DIC的变形与滑坡监测方法,建立实时图像与高精度变形数据处理算法,研发高精度岩体变形与滑坡实时监测系统;(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10.江淮典型流域防洪预报调度高性能算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商业软件在流域洪水预报应用中存在适用性差、精准度不够、计算效率低下、底层操作困难等问题,面向淮河干流、滁河、三江或涡河等江淮地区典型流域,开展产汇流特征及洪水演进机制研究,构建不同地貌单元、河湖类型的洪涝场景高性能水文-水动力耦合计算模型,为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多维、多过程洪涝快速模拟模型,形成满足相应应用场景的算法;(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11.泵站工程安全健康状态智能评判体系及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引水及排涝泵站工程安全健康状态缺乏完善的自诊断系统难题,面向引江济淮蜀山泵站枢纽工程、西淝河泵站工程、滁河四级站泵站工程、神塘河泵站工程或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等,开展工程安全健康状态自诊断研究,建立泵站工程智能监控安全预测模型和健康管理综合评判体系,完善实时分级预警、维修决策机制,为泵站工程现代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泵站工程智能监控安全预测模型和健康管理综合评判体系;(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12.水闸工程金属结构的智能监测与变形机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水闸金属结构设备在长时间服役过程中容易出现材料性能劣化,产生安全隐患等问题,面向佛子岭水库溢洪道泄水闸、磨子潭水库溢洪道泄水闸、白莲崖水库溢洪道泄水闸、横排头枢纽进水闸或红石嘴枢纽进水闸等,开发水闸金属结构在线监测系统,揭示水闸金属结构变形机理,建立水闸金属结构腐蚀动力学模型,为金属结构耐久性评估和新材料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开发水闸金属结构在线监测系统,建立水闸金属结构腐蚀动力学模型;(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13.大别山区水库群适应性协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变化条件下非一致性干旱风险问题,面向大别山区水库群(佛子岭、白莲崖、磨子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六大水库),开展流域干旱风险识别和评估,研发集长短期径流预报-需水预测-调度规则调整等功能的水库群适应性水资源调度成套技术,提出大别山区水库群调度运行方式优化调整方案及对策,为水库群抗旱保供水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大别山区水库群适应性协同调度最优技术方案;(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14.经果林地坡面水系整治与土壤侵蚀防治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安徽省山地丘陵区经果林面积大、林下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面向宁国山核桃林、歙县枇杷林、霍山茶园或金寨板栗林等,开展经果林地理水保土技术研究,揭示经果林地产汇流过程和土壤侵蚀机理,建立坡面微地形数字模型,提出经果林地坡面水系整治和土壤侵蚀综合防治技术,为经果林生产经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坡面微地形数字模型,揭示经果林地产汇流过程和土壤侵蚀机理,提出经果林地坡面水系整治和土壤流失综合防治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15.混凝土坝渗漏机理及诊治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白莲崖、下浒山等混凝土坝体、廊道局部渗漏问题,开展水上、水下多技术坝体缺陷探测及大坝监测数据分析研究,阐明混凝土坝渗漏成因并揭示其渗漏机理,开展典型渗漏病害新材料修复技术与试验研究,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渗漏诊治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揭示混凝土坝渗漏成因与机理,提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渗漏诊治关键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16.堤防土层分类方法及工程特性评价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传统土层分类方法耗时、费力及淮河流域堤防土体工程特性改变的问题,面向淮河干流王临段、峡涡段、蚌浮段、浮山以下段以及荆山湖大堤等堤防,开展淮河干流堤防土层系统分类及工程特性评价研究,优化堤防土层分类指标体系,提出堤防土层快速分类方法,绘制堤防土层分类图,并对其土体工程特性进行评价,为堤防工程的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3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研究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堤防土层快速分类方法,绘制系统的堤防土层分类图;(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受理编号:
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申报书(模板)
(2023年度)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盖章)
单位地址:
合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电子邮箱:
手机号码: 联系电话:
学科名称
申报日期: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二三年 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
所申报指南方向 | ||||||||||
项目开始时间 | 项目结束时间 | |||||||||
依托单位联系人姓名 | 依托单位联系人手机 | |||||||||
学科名称 | 项目报审级次(省补助资金拨付所属财政局) | |||||||||
项目申请金额(万元) | ||||||||||
项目负责人信息 | 姓名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民族 | |||||||||
最高学位 | 职称 | |||||||||
职务 | 电话 | |||||||||
每年工作时间(月) | 传真 | |||||||||
所在地区 | 电子邮箱 | |||||||||
个人通讯地址 | ||||||||||
工作单位 | ||||||||||
主要研究领域 | 现从事专业 | |||||||||
授予院校 | 国别 | 所学专业 | 授予时间 | 导师姓名 | ||||||
硕士学位 | ||||||||||
博士学位 | ||||||||||
合作研究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 |||||||||
中文关键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 | ||||||||||
英文关键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 | ||||||||||
中文摘要
(限280字) |
||||||||||
英文摘要 |
二、经费预算
资金概算(万元) | |||||
资金来源概算 | 概算金额 | 其中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1.省财政拨款 | |||||
2.市(县)财政拨款 | |||||
3.单位自筹经费 | |||||
其中:银行贷款 | |||||
4.其它经费来源 | |||||
来源合计 | |||||
资金支出概算 | 概算金额 | 其中:省财政拨款 | 备注 | ||
一.直接费用 | |||||
1.设备费 | |||||
(1)购置设备费 | |||||
(2)自制设备费 | |||||
(3)设备改造与租赁 | |||||
2.材料费 | |||||
3.测试化验加工费 | |||||
4.燃料动力费 | |||||
5.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 |||||
6.信息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物费) | |||||
7.专家咨询费 | |||||
8.劳务费 | |||||
9.其他支出 | |||||
二.间接费用 | 控制 | ||||
1.管理费 | |||||
2.绩效支出 | |||||
3.其他 | |||||
支出合计 | |||||
特别说明:(购置主要仪器设备须列出清单,以附件形式上传,上传文件格式为PDF格式) | 上传 |
三、项目组主要参与者
项目负责人 |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
学历 | 职务 | 职称 | |||||||||||
从事专业 | 手机 | ||||||||||||
证件类型 | 证件号码 | ||||||||||||
项目负责人简介,重点填写研发经历、主要成果、技术述评和管理能力等(限300字) | |||||||||||||
项目组主要参与人员 |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证件类型 | 证件号码 | 性别 | 从事专业 | 职称 | 最高学位 | 所在单位 | 项目分工 | 签名 | |||
四、报告正文
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建议8000字以下)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
|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
3.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和其他科技计划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
4.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另附该已结题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摘要(限500 字)和相关成果的详细目录)。 |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申请人是否存在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列明所涉及人员的姓名,申请或参与申请的其他项目的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单位名称、上述人员在该项目中是申请人还是参与者,并说明单位不一致原因。 |
2.申请人是否存在与正在承担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列明所涉及人员的姓名,正在承担项目的批准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单位名称、起止年月,并说明单位不一致原因。 |
3.其他。 |
五、进度计划(说明项目进度,包括实施方案、实施地点、阶段性成果等内容)
序号 | 时间 | 年度实施内容和考核指标(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限500字) |
1 | 第一阶段
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 |
|
2 | 第二阶段
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 |
|
3 | 第三阶段
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 |
六、预期研究结果
预期研究结果(包括论文论著、知识产权、争取国家科技项目、学术奖励、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人才引育、提交科技报告、社会经济效益及其他指标,限5000字) |
|
七、个人简历
(一)申请人简历
1.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序排序;请列出攻读研究生学位阶段导师姓名) |
2.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如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曾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请列出合作导师姓名) |
3.曾使用其他证件信息(申请人应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此列明) |
4.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按时间倒序排序): |
5.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请注意:①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②对期刊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代、卷(期)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③对会议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会议名称(或会议论文集名称及起止页码)、会议地址、会议时间;④应在论文作者姓名后注明第一/通讯作者情况:所有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上标“#”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上标“*”字样,唯一第一作者且非通讯作者无需加注;⑤所有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中本人姓名加粗显示。) 按照以下顺序列出: 一、代表性论著(包括论文与专著,合计5 项以内) 二、论著之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包括专利、会议特邀报告等其他成果和学术奖励,请勿在此处再列论文和专著;合计10项以内) |
|
(二)项目主要参与人简历历(在读研究生除外)
八、项目绩效目标
指标类别 | 明细指标 | 预期绩效目标 |
论文与论著 | 1.发表论文总数(篇) | |
2.其中SCI收录(篇) | ||
3.其中EI收录(篇) | ||
4.出版专著(万字) | ||
知识产权 | 1.专利申请数(项) | |
(1)发明专利 | ||
(2)实用新型 | ||
2.专利授权数(项) | ||
(1)发明专利 | ||
(2)实用新型 | ||
3.软件著作权授权数(项) | ||
4.申请新品种(项) | ||
(1)申请国家审定新品种 | ||
(2)申请省级审定新品种 | ||
(3)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 ||
5.新品种授权数目(项) | ||
(1)省级审定新品种授权数 | ||
(2)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数 | ||
6.国家新药注册申请 | ||
7.国家新药证书授权数(项) | ||
8.临床研究批件授权数(项) | ||
9.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项) | ||
10.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授权数(项) | ||
11.制定标准数(项) | ||
(1)国际标准 | ||
(2)国家标准 | ||
(3)地方标准 | ||
(4)企业标准 | ||
12.其他知识产权(项) | ||
争取国家科技项目 | 1.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 | |
2.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万元) | ||
3.争取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数(项) | ||
4.争取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总经费(万元) | ||
学术奖励 | 1.国家级学术奖励(项) | |
2.省部级学术奖励(项) | ||
3.其他级别学术奖励(项) | ||
人才引育 | 1.引进高层次人才(人) | |
(1)博士/博士后 | ||
(2)院士 | ||
2.培养高层次人才(人) | ||
(1)博士/博士后 | ||
(2)硕士 | ||
成果转化 | 1.推广转化科技成果数(个) | |
2.建立产学研实体数(个) |
九、承诺书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和参与人科研诚信承诺书
本人在此郑重承诺:严格遵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我省相关规定,所申报材料和相关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和执行全过程中,恪守职业规范和科学道德,遵守评审规则和工作纪律,杜绝以下行为:
(一)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
(二)购买、代写、代投论文,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
(三)违反论文署名规范,擅自标注或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等资助;
(四)购买、代写申请书;弄虚作假,骗取科技计划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等;
(五)在项目申请书中以高指标通过评审,在项目计划书中故意篡改降低相应指标;
(六)以任何形式探听尚未公布的评审专家名单及其他评审过程中的保密信息;
(七)本人或委托他人通过各种方式及各种途径联系有关专家进行请托、游说,违规到评审会议驻地游说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询问评审或尚未正式向社会公布的信息等干扰评审或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八)向评审工作人员、评审专家等提供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电子红包,或提供宴请、旅游、娱乐健身等任何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九)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如违背上述承诺,本人愿接受相关部门做出的各项处理决定,包括但不限于撤销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追回项目资助经费,向社会通报违规情况,取消一定期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以及接受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等。
申请人签字:
编号 | 参与人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应与加盖公章一致)/证件号码 | 签字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
本单位依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知的要求,严格履行法人负责制,在此郑重承诺:本单位已就所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存在违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我省相关规定和其他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申请材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项目申请和评审活动全过程中,遵守有关评审规则和工作纪律,杜绝以下行为:
(一)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造假、剽窃、故意重复申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二)以任何形式探听未公开的项目评审信息、评审专家信息及其他评审过程中的保密信息,干扰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
(三)组织或协助项目团队向评审工作人员、评审专家等提供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电子红包等;宴请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或向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提供旅游、娱乐健身等任何可能影响科学基金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四)包庇、纵容项目团队虚假申报项目,甚至骗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五)包庇、纵容项目团队,甚至帮助项目团队采取“打招呼”等方式,影响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公正性;
(六)在申请书中以高指标通过评审,在计划书中故意篡改降低相应指标;
(七)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如违背上述承诺,本单位愿接受相关部门做出的各项处理决定,包括但不限于停拨或核减经费,追回项目经费,取消一定期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以及主要责任人接受相应党纪政纪处理等。
依托单位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合作研究单位公章: 合作研究单位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十、需提交的材料
序号 | 材料名称 | 是否
必备材料 |
备注 |
1 | 附件目录(在附件目录中列出所有上传的电子附件材料清单) | 是 | |
2 | 项目申请人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 是 | |
3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证书或博士学位证书,职称或学位不符合条件的,需要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函。 | 是 | |
4 | 在职研究生申请项目的导师同意函(在导师的同意函中,需要说明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的关系,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 | 否 | |
5 | 通知中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 否 |
备注:
1.递交纸质材料时,提供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后报送省政务中心
2.递交纸质材料时,基奖处校验以上附件材料
3.代表性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证明材料应与申请人简历中所列对应
4.项目申请人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①提供5 篇以内申请人本人发表的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代表性论文电子版文件;
②如上传专著,可以只提供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
③如上传所获科技奖励,应提供国家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奖励(二等以上)奖励证书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④如上传专利或其他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应提供证明材料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⑤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应提供邀请信或通知的电子版扫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