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印发

政策汇编 (6766) 发布于:2017-06-22 更新于:2023-08-14 来自:巢湖市人民政府
项目申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及驻巢各单位:

现将《巢湖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中共巢湖市委
巢湖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1日

巢湖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合肥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合人才〔2016〕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我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以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为根本,以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重点人才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发展,切实把巢湖建设成为人才智力密集、创新创业活跃、公共服务便利、新兴产业繁荣的人才发展高地,为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加快建设“明珠之城”,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建成人才聚集、活力迸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高地示范区,城市主要创新指标进入全省县(市)前5强,基本确立巢湖市在合肥市的人才竞争优势。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8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0%,满足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对人才智力的需要。

——人才素质大幅提升。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

——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人才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显著增强,人才支撑发展作用更加凸显。到2020年,申请发明专利2000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

——人才环境明显优化。建立健全人才投入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各项人才工作有序实施。人才创新创业载体丰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50家。

三、主要举措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计划。制定出台巢湖市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办法,努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使我市人才队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名,其中国内外顶尖人才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30名,省(部)级领军人才50名,市(厅)级领军人才100名,高级人才800名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房产局)

(二)实施巢湖产业创新团队培养计划。深入推进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围绕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定研发项目,用4年左右时间,分期培育30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培养集聚一批能够引领和促进我市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与产业的结合、创新与创业的结合。(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三)实施巢湖英才培养计划。坚持高端引领、以用为本、本地培养、统筹推进的原则,用4年左右时间,通过遴选,重点培养和扶持50名左右本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创新人才30名左右,创业人才20名左右,可获得资助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四)实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我市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教育教学、文艺创作、医疗卫生等工作的人才中,分两批选拔4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和重点支持,提高资助标准。支持建立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制度,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引进一大批医疗卫生人才、规划建设管理人才、招商人才、电商人才等各类专业实用人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

(五)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国内竞争力为核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国战略眼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组织实施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交流拓展,加大企业家赴发达地区和高校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家后备人才制度,引导企业重视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建立企业家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跟踪培养和服务。到2020年,在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养造就50名优秀企业家和50名优秀企业经理。(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商联)

(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素质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巢湖工匠标兵评选表彰等方式,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5千名,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

(七)实施人才平台载体提升计划。按照引才聚才和用好用活人才的要求,为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平台载体。加快推进中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中科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园、省电子商务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战略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省内外一流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交流,共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培育产业人才。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到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新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各类孵化器5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八)实施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计划。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合肥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配合推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引导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对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或项目工资等分配形式。(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九)实施人才一体化服务保障计划。围绕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险、配偶就业等内容,实行“一站式”服务。出台人才住房保障办法,定期编制发布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目录,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协会开展联谊和建言献策活动。加强全市高层次人才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高层次人才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国土资源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房产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各相关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谋划和推动工作落实。市人才办具体负责重点任务分解、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工作。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每项重点任务都要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各项举措要可落地、可检验、可督查。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既要抓好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要建立评估和问责机制,对人才高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将人才高地建设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高地建设工作交流、信息报送、总结宣传、督查落实和分工负责等工作推进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重点工作,部署阶段性推进任务。各单位之间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确保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行。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优先保障人才高地建设投资,设立巢湖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专项用于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扶持。完善人才绩效评价机制,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加强社会资本投入的政策性引导,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资机制。

(五)加强宣传引导。紧紧围绕"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目标任务和人才工作“九大计划”的推进情况,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宣传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宣传人才先进事迹和创新创业典型,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的良好氛围。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