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申报开始

政策汇编 (5790) 发布于:2022-12-21 更新于:2022-12-21 来自:合肥市科技局
项目申报

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的通知》(皖科社秘〔2022〕499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广泛动员,按通知要求组织相关单位积极申报,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31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我局审核后予以推荐上报。

联系方式:

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处杨光,电话:63538655

合肥市科技局

2022年12月20日

附件:

《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的通知》(皖科社秘〔2022〕499号)

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的通知

皖科社秘〔2022〕499号

各市科技局,广德市科技局、宿松县科经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和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跨学科研究攻关,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在中医药现代化上闯出新路、取得突破,经研究决定,启动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以下简称“中医药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中医药思维。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特点,围绕中医蕴含的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思维,系统挖掘整理中医药理论体系、思想方法、重要典籍、实践经验、丰富传承,加强科技攻关整体设计。

2.运用现代化科技。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科学规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路径,开展中医药科学规律实证研究。

3.跨学科协同攻关。依托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现有研究基础,面向国内外一流专家,组建“中医药+现代科技”双首席专家领衔的物理、化学、材料等多学科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中医药物质基础和内在机理。

4.产业化目标导向。以重大攻关项目为载体,以解码中医药和产业化成果研发为目标,聚焦重点方向,精心凝练选题,协同创新攻关,搭建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人才,促进成果转化,振兴发展中医药产业。

二、支持重点

围绕中医经络脏腑证候理论现代诠释研究等5个攻关方向,2023年度聚焦经络脏腑调控、针灸调节机制、中医临床诊疗、中药复方解析、道地药材成因、中药新药研发、中医智慧诊疗、舌诊智能诊断、新安医学传承等9个具有研究基础、多学科交叉、有望突破的重点内容,进行体系化布局、组织化攻关(具体见附件)。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为安徽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才团队和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运行管理规范,科研及社会信用记录良好。

2.项目申报单位须有一定的研发投入。申报单位为企业的,2021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须达到或超过2%(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和A10701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中的研发费用为准,如企业有资本化费用须另附证明;统计部门数据做重要参考。);申报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三甲医院(含三级专科医院)等事业单位的,2021年度研发投入须达到或超过1000万元(以2021年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事业单位调查表中的JG1-08表数据为准)。

3.2021年度社保为零或2021年度未发生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企业原则上不得申报。若因享受社保减、免、缓、退等政策导致2021年度社保为零的企业,须提供企业出具的社保为零的说明材料和企业缴纳社保所在地社保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若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税收优惠政策导致2020、2021年企业所得税为零的企业,须提供企业出具的企业所得税为零的说明材料和企业纳税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4.项目可根据研究需求下设若干课题(原则上不超过5项),课题拥有独立项目编号。项目须明确中医药和现代科技领域双首席专家,课题需明确主持人,首席专家和主持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7周岁(1966年1月1日后出生),超过57周岁的需由申报单位出具其能完成项目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首席专家和主持人非申报单位正式职工的,需与申报单位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时间须覆盖项目实施周期;项目首席专家和课题主持人应有扎实中华传统文化功底、热爱中医药事业、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保证有足够时间投入研究工作,信用记录良好。

5.项目申报单位(高校院所系指内设学院或研究所)和首席专家、主持人,有在研的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类项目,可以继续申报中医药专项,但仅限牵头或参与申报1项;近3年内如有逾期未申请结题验收、撤销、不通过验收情况的,不得申报。

6.项目申报应符合中医药专项指南,有明确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行性、可考核性。

7.项目由多个单位合作申报的,牵头单位应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晰各方责任和权利、承担的工作任务、资金投入额度以及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和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

8.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首席专家、课题主持人应就单位及个人的科研及社会信用、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提供书面承诺。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履职尽责,主动组织相关单位对所推荐的项目开展信用核查,凡列入实施联合惩戒限制期内的责任主体不得推荐。省科技厅对拟推荐立项项目责任主体信用情况进行复审,依规对列入实施联合惩戒限制期的责任主体进行惩处。

9.项目(含课题)涉及人体被试和人类遗传资源的科学研究,须尊重生命伦理准则,遵守《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10.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须在规定时间内签订项目任务书。在项目申报或立项管理过程中发现项目不符合上述条件和要求的,将取消其参加评审或立项资格。

四、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单位登录省科技厅网站,进入“安徽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省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专项”,在项目申报书的“所属技术领域”选择“项目及研究课题”。按系统要求填写申报书等相关信息,并上传附件材料,经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后推荐。网络申报系统开放时间预计为2022年12月23日,关闭时间为2023年1月31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

2.为减轻申报单位和科研人员负担,项目申报时先通过系统提交材料,待申报项目通过评审论证并公示后,再打印纸质材料送归口管理单位,在公示后一周内报送至省政务中心科技厅窗口(申报书与附件材料一式一份)。纸质材料须通过申报系统打印,确保与系统申报材料一致。未通过评审论证的项目无需报送纸质材料。

3.各归口管理单位应强化主动服务,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好项目组织推荐工作,对申报单位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及申报单位相关责任主体信用记录等进行审核,于2023年2月3日17:30前完成系统审核推荐,三日内将推荐函和推荐项目清单盖单位公章扫描后发至邮箱nszxsf 163.com。

五、有关事项

1.评审立项。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对申报项目组织“网评+现场答辩”,综合评审项目研究团队实力、研究方案合理性、资金需求和筹措能力、标志性研究成果等;再由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技术先进性、产业化前景等开展尽职调查,形成论证意见后,择优立项。

2.经费投入。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项,鼓励产学研医等多方联合投入。由企业牵头承担项目,省在市(县)先行投入的基础上予以资助,项目总投入中企业投入不低于60%,省和市(县)分别按不高于20%给予资助。

3.资金拨付。项目省财政支持资金实行分期拨付,立项后即拨付资金总额50%,一年内组织评估达“里程碑”目标即拨付30%,两年内再次评估达标后即拨付20%。经评估不达标的项目进行结题处理,不再拨付后期资金。

六、申报立项

中医药专项实行不限额推荐;申报项目应明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从下达立项通知之日起算;优先支持实施周期短、重大成果“沿途下蛋”、产业化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七、联系方式

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0551-62648501;

省农村与社会科技发展中心:0551-62652739;

省科技厅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0551-62651782;

省科技厅机关纪委:0551-62659375;

省政务中心科技厅窗口:0551-62999803;

省科技网络中心技术支持:0551-62654951;

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咨询电话:400-161-6289。

(此页无正文)

附件:1: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指南.doc

2: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申报书.docx

安徽省科学技术技厅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

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2年12月15日

附件1

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指南

立足安徽在中医理论、中医诊疗、道地药材和现代科技等方面比较优势,选择中医经络脏腑证候理论现代诠释研究、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和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研究、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中药有效成分和复方作用机理研究、中医名家名方智慧诊疗系统开发研究、新安医学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等5个具有研究基础、多学科交叉、有望突破的重点方向,进行体系化布局、组织化攻关。

一、中医经络脏腑证候理论现代诠释研究

1.经络脏腑联系规律与脑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经络学说所蕴含的人体经络与脏腑的特异性联系和调控作用规律,运用现代神经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生物传感技术等,解析重要经络穴位与脏腑器官的神经联接通路和脑信号表征,开展疾病状态下的经络诊察,探索经络穴位检测方法,揭示经络现象相关联的生物学和化学的物质基础,阐释针灸经络穴位治疗脏腑疾病机理,为优化针灸治疗脏腑病证的临床方案提供证据,提高经络脏腑相关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

考核指标:建立1-2项经络诊察关键技术,形成1项经络诊察标准,形成2-3个经络体表与脏腑联系的神经联接通路和脑表征科技报告,研制无创体表经络诊察装备1-2个,获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专利。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实施周期3年。

2.基于针灸治疗临床优势病种的科学内涵与临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以安徽针灸临床中有确切疗效的疾病为基础,采取脑科学、多组学、类器官等多项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方式,开展针灸效应的环路、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感知针灸腧穴刺激改善疾病的重要相关脑区和神经网络,寻找针灸腧穴刺激不同病症的关键传导通路和功能因子,阐明针灸对所选疾病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机制,针灸临床诊疗优化方案。

考核指标:鉴定3-5条“腧穴—脑—脏腑/体表”传导通路,阐明3-5个关键脑区在针灸治疗疾病证候中的作用和其功能连接机制,形成相关科技报告;建立1-2个针灸优势病种专家共识,形成1-2套针灸临床治疗优化评价方案。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实施周期3年。

二、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和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1.基于安徽中医药优势病种的临床诊疗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脑病、肺病、肿瘤等中医药临床诊疗优势病种,系统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循证研究,取得高质量临床循证证据,运用类器官、基因组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大科学装置,对临床有效方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解析,阐明中医药对机体的调控机制和作用规律,建立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案,推进相关中药特色制剂和产品研发。

考核指标:围绕疾病发生发展关键环节,形成1-2项集中医药诊疗策略、机制、方案于一体的科技报告;注重临床指标和中医药特有指标关联评价,形成1-2项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阐明中医药干预作用机制,完成临床常用防治方药的科技报告;研制开发1个以上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完成注册,或者开发1个中药新药并完成新药临床前研究。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拟支持不超过3项,实施周期3年。

2.基于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配伍现代理论研究与开发

研究内容:面向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和科学内涵,依托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体内代谢—靶点网络—生命组学”大数据,研发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新方法新技术,揭示不同有效成分组合、剂量配比、靶点网络、多层次生命组学与复方临床药效、安全性的关联关系,为大规模解析中药的功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考核指标:建立可共享交互的中药复方拆方比较分析平台,部分功能实现在线服务;开发基于剂量效应的中药多成分协同药效与安全性评估技术,揭示2个以上中成药大品种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品种生物活性谱和临床疗效与毒性的关联关系,并在临床得到验证;实现1项以上中药创新药或中药改良型新药(已上市中药品种增加适应症)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实施周期3年。

三、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中药有效成分和复方作用机理研究

1.皖产药材道地性成因及品质提升研究

研究内容:选取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比较明晰的皖产道地药材,运用大科学装置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传统外观特征与现代生物标志特征相结合研究,分析主产区生态环境、生长年限、采收加工、野生与栽培等关键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揭示道地药材品质特征的形成机理,全景式解析皖产道地药材“功效—物质”关系,诠释其传统功效物质基础和形成机制。

考核指标:建立至少1种基于性状、遗传、环境等多维信息的皖产道地药材数据库,制订1项以上反映其核心品质要素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形成1篇以上揭示皖产道地药材成因和核心功效科学内涵的高水平论文,构建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道地药材品质特征整体评价体系;开发3种以上中药相关产品(保健食品、药材品质评价装置等),2种以上实现上市销售。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实施周期3年。

2.基于临床需求和市场价值的皖产中药创新药物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临床重大疾病和疑难病症,充分挖掘中医经典名方,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从中药有效成分中筛选可以作为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融合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分化学等技术,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验证衍生物药理作用靶点,开展药效、药动、毒理学和临床试验,为新药研发提供新路径和可行性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核心成分数据库,具备收集检索、系统分析等功能,且对外开放共享;完成至少2个中药先导化合物筛选和成药性评价,形成药学研究报告;完成至少1个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已获相关基金投资,拟支持不超过2项,实施周期3年。

四、中医名家名方智慧诊疗系统开发研究

1.基于安徽中医名家名方的智慧诊疗系统开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安徽省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进行挖掘整理和系统研究,评价其临床经验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构建安徽名老中医名方数据库;模拟安徽名老中医的临床辨证论治思维过程,挖掘“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诊疗规律,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名老中医智慧诊疗系统,辅助青年医师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传承。

考核指标:建立安徽名老中医名方数据库(不少于2000例样本)和智慧诊疗系统,具备检索分析、教学培训、辅助诊疗等功能,且对外开放共享;形成1-2个中医文献数据规格等级标准,获得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依托智慧诊疗系统完成医疗器械注册,发表1-2篇中医医案挖掘整理高质量研究论文。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拟支持1项,实施周期3年。

2.基于中医舌诊经验的智慧诊疗系统开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中医临床及健康监护对舌诊的数字化标准化需求,开展中医舌诊多维度信息采集关键技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信息分析与智能化处理、不同图像信息关联度分析研究,构建舌象与不同健康状态及常见疾病的关联知识图谱及中医舌诊技术标准,建立多模态人工智能舌诊辅助系统,开发舌诊智能诊断装备,并经临床验证后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1-2项符合中医舌诊需求的信息采集硬件关键技术;建立基于舌象分类特征的多模态证素数据库和舌象诊断知识图谱;取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专利(含软件著作权)申请受理通知书;取得1项以上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拟支持1项,实施周期3年。

五、新安医学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基于新安医学活态传承的智能临证系统开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药理学等技术,全面梳理宋代以来新安医籍古籍珍善本,通过载体转化实现再生性保护,开展新安医家特色理论、临床经验、经典名方及特色诊疗技术的深度挖掘,组织对适合推广应用的方药、技法进行理论研究和临床验证,挖掘整理新安医学诊疗规律,运用RCT、真实世界研究等明确新安名方和特色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推动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的活态传承与临床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发表1-2篇新安医学数据管理领域高质量研究论文;建立1套具有开放共享功能的“新安医学智能临证系统”;获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专利(含软件著作权)授权;完成1-2个新安名方的临床前研究;形成1-2套基于新安医学特色理论的临床诊疗标准方案。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拟支持1项,实施周期3年。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