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申报通知 (6352) 发布于:2022-08-23 更新于:2022-08-23 来自: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项目申报

各依托单位:

为提升安徽水利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水利相关学科发展面临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努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水利厅关于设立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协议书》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修订)》(皖科基奖〔2020〕16号)(以下简称“办法”),现组织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指南

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水科学’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具体内容见附件1。

二、申报条件

1.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培育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是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符合《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相关要求,提出项目申请后计入限项。

2.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是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符合《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相关要求,提出项目申请后计入限项。

3.2022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已经支持的申请人,不得申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且未结题的科技人员不得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联合基金培育项目。

三、时间要求

1.请申请人8月25日后注册并登录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kjgl.ahinfo.org.cn/egrantweb/)后,按照系统相关提示和要求填写项目相关信息及报告正文。附件材料,按规定统一扫描成一个完整的PDF上传,总页数不超过40页,应包括不超过5个代表性成果,主要指:论文/论著、专利、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申报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2.依托单位对本单位申报的项目,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示并推荐。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申请人下载打印书面材料(A4幅)提交依托单位,依托单位进行审核确认,并形成推荐项目汇总表,连同项目申报材料一式一份加盖公章,统一送至省政务中心科技厅窗口。不接受个人直接报送书面材料。

3.网上申报推荐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26日,书面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2022年9月29日,逾期不再受理。

四、联系方式

申报工作联系电话:0551-65370092,联系人:张权益

0551-62659625,联系人:王积成

项目指南联系电话:0551-62128067,联系人:滕晓明

材料寄送联系电话:0551-62999803,联系人:朱华翔

信息系统咨询电话:400-161-6289、0551-62654951

 

附件:

1.“水科学”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docx

2.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申报书(模板).docx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8月22日

附件1

“水科学”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

 

一、重点项目(共10项)

(一)水工程安全

1.复杂环境下堤防灾变识别与机理研究

以堤防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裂缝、坍塌、渗漏、滑坡等类型隐患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揭示软弱下卧层和高液限粘土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堤防纵向裂隙形成机理,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堤防工程隐患识别方法,为堤防工程隐患探查提供技术保障和理论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堤防多源数据综合分析隐患识别方法,揭示复杂地质条件下堤防纵向裂隙形成机理。(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2.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水下建筑物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针对水下淤积、浑浊、能见度低等复杂环境下难以精准检测水下结构缺陷问题,开展建筑物水下结构缺陷的不同检测方法特征研究,改进水下建筑物缺陷探测手段,提出复杂环境下基于多源信息(不少于3种信息源)融合的缺陷综合检测方法。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复杂环境下基于多源信息 (不少于3种信息源)融合的缺陷综合检测方法。(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二)水旱灾害防御

3.江淮丘陵区农业旱灾动态风险定量评估技术研究

针对江淮丘陵区干旱灾害频发问题,开展干旱过程试验与模拟的致灾机理研究,构建旱灾动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区域旱灾承灾体动态脆弱性定量评估技术,建立区域旱灾动态损失风险曲线,绘制满足不同需求的区域旱灾动态风险图谱,为江淮丘陵区农业旱灾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基于致灾过程试验与模拟的江淮丘陵区旱灾动态风险评估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4.淮河干流分级洪水河道治理目标与方法研究

针对淮河中小洪水“小流量、高水位、长历时、淹没面积广”的问题,以干流河道及防洪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淮河干流不同量级洪水流量与水位的关系,提出淮河干流正涡段8000m3/s流量级不启用行蓄洪区且干流水位与设计水位相比降低1米以上的中等洪水治理方法。为淮河干流河道进一步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淮河干流正涡段8000m3/s流量级不启用行蓄洪区且干流水位与设计水位相比降低1米以上的中等洪水治理方法。(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三)智慧水利

5.水资源取水户用水量多指标智慧化预警模型研究

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对取水户用水量精细化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水资源管理从目前单一水量告警向多指标智慧化预警模式转变,开展取水户用水量大数据分析,研究分区域、分行业、分规模、分时段等变化规律,构建取用水量智慧化动态预警模型,为实现水资源智慧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水资源管理取用水量智慧化动态预警模型。(2)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申请专利或软著2项以上。

6.水文参数区域综合与可视化仿真模拟

针对皖南山区水文预报预警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开展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与匹配的流域地质地貌参数逻辑关联研究,实现水文产流、汇流的数值阵列演化为数字流场的动态展布,构建水动力学模拟环境,为防汛预报调度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实现重点防御对象水文学与水动力学融合,以及可控单元(水库)与自然单元水文过程耦合。(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四)水资源管理

7.淮北地区地下水补给规律及水量水位双控体系研究

围绕淮北地区地下水管理及超采治理需求,深化地下水分布、储量及补给规律研究,开展地下水开采量与水位关系研究,提出双控指标,进一步研究地下水回灌与大沟蓄水等综合补给技术,为淮北地区地下水治理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揭示淮北地区地下水储量与分布规律,提出地下水储备预案、双控指标和地下水综合补给技术及方案。(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五)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8.中小型涵闸装配式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以中小型涵闸装配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装配式涵闸结构构件的拆分与拼装方法、止水接缝的关键技术研究,研发涵闸结构构件拆分、安装和可靠连接技术,为推进装配式结构体系在中小型涵闸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装配式涵闸结构构件拆分、拼装和可靠连接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一)水生态水环境

9.河流形态演变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机理及治理模式

针对近年来河道水质污染治理难题,开展河流形态对水体自净能力影响与治理模式研究,分析典型河流形态演变过程,利用水工河工模型试验,揭示多形态河流自净机理,构建适宜水体自净的河流形态治理模式,为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揭示河流形态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机理,提出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导向的河流形态治理模式。(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10.淮北平原区水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淮北平原区水美乡村建设需求,开展影响乡村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识别研究,提出适宜乡村水污染防治与景观美化的水生植物组合和空间配置方式,研究满足水生态需求的乡村水系连通与水量补给调控技术,为淮北平原区水美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70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适宜乡村水污染防治与景观美化的水生植物组合和空间配置方式,研发满足水生态需求的乡村水系连通与水量补给调控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2项。

二、培育项目(共11项)

(一)水工程安全

1.江淮地区水工混凝土碳化指标研究与耐久性评估

针对江淮地区水工混凝土碳化问题突出且无碳化深度指标,无法快捷、准确地评估混凝土耐久性的问题,开展不同工况、不同试件边界条件对混凝土自然碳化或快速碳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建立水工混凝土碳化深度指标和碳化环境下耐久性评估方法,为江淮地区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江淮地区水工混凝土碳化深度指标和碳化环境下耐久性评估方法。(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二)智慧水利

2.河湖岸线要素自动识别提取及其影响岸线变化规律研究

针对我省长江、淮河等大尺度河湖岸线要素识别提取存在的技术障碍,开展水体提取方法优化和多类型河湖岸线的自适应提取技术研究,实现岸线要素的遥感信息智能获取,揭示岸线要素影响岸线变化的规律,为河湖岸线管理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分析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我省长江、淮河等多类型河湖岸线要素自适应提取技术,揭示河湖岸线要素(如滩地、堆场、堤防等)影响岸线变化的规律。(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3.农村饮水智能管控技术研究

针对农村供水工程存在多接口、多协议、异类异构数据难汇集等问题,开展农村供水多源动态数据(水量、水质、管压、加药量、视频等)归集方法研究,提出农村饮水监测数据集中采集传输标准,揭示农村供水重点监测指标变化规律,为实现农村饮水智能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农村饮水监测数据通信规约和供水趋势预测模型。(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4.环巢湖小流域污染空天地协同监测与分类方法研究

以巢湖水环境污染源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巢湖重点小流域潜在污染源智能识别方法研究,提出沿岸排口/岸线自动监测技术与分类方法,分析沿岸污染带类型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基于水生植被监测的污染演变规律及驱动力,为环巢湖污染源监控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多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潜在污染源快速精准识别技术,实现巢湖沿岸排口/岸线的时空动态变化可视化监测,完成空地多因子耦合的环巢湖小流域污染驱动力分析。(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三)水资源管理

5.基于星机地协同的灌区灌溉识别与评估技术研究

针对灌区不同作物种植范围及灌溉情况等信息获取手段缺乏的问题,开展基于试验观测的安徽省淮北平原典型作物(冬小麦、玉米等)灌溉前后的光谱响应特征研究,构建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大尺度灌溉指标体系,确定灌溉阈值与识别适宜的灌溉时间。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基于光谱响应的灌区灌溉识别与评估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6.面向多功能协调发展的淮北平原调水受水区水资源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针对淮北平原的调水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开展水资源-粮食-人口-生态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构建淮北平原调水受水区水资源优化调控技术,为引江济淮等引调水工程实施后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面向多功能协调发展的淮北平原调水受水区水资源优化调控关键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7.水闸安全监测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以水闸安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识别水闸安全隐患及影响要素,分析水闸安全监测信息源,建立多源数据库,提出同类、异类监测信息融合分析方法,为构建水闸安全评价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出水闸安全监测多源信息快速融合分析方法。(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8.基于物联网与BIM技术的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智能管控技术研究

针对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现状,研究作业场景识别和行为感知的方法,利用BIM技术,提出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智能管控方法,提高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智能化管理水平。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利用BIM技术,提出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智能管控方法。(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9.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与技术研究

针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与水利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问题,开展数字化背景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法人组建机制、组织结构和项目发包组织方式等研究,研发适应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及技术。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适应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及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3篇。

(五)水生态水环境

10.皖北地区饮用水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去除技术研究

针对皖北地区饮用水氟、铁、锰超标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该地区饮用水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分析,研究饮用水中的氟、铁、锰等对净水吸附材料的响应特征,揭示其吸附机理,研发高效去除饮用水氟、铁、锰等净化技术,为农村饮用水水质净化提供技术支撑。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高效去除饮用水氟、铁、锰等吸附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11.不同土石含量弃渣场的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后期恢复利用等问题,开展不同土石含量的弃渣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识别不同土石含量弃渣场的土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发不同土石含量弃渣场适宜的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壤改良技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土地复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定额25万元。通过研究,提交技术报告1份,并达到以下目标:(1)研发不同土石含量弃渣场适宜的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壤改良技术。(2)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专利或软著不少于1项。

 

附件2

 

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

申报书(模板)

(2022年度)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盖章)
单位地址:  
项目负责人: 电子邮箱:
手机号码: 联系电话:
学科名称
申报日期: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二〇年 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所申报指南方向
项目开始时间 项目结束时间
依托单位联系人姓名 依托单位联系人手机
学科名称 项目报审级次(省补助资金拨付所属财政局)
项目申请金额(万元)
项目负责人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最高学位 职称
职务 电话
每年工作时间(月) 传真
所在地区 电子邮箱
个人通讯地址
工作单位
主要研究领域 现从事专业
授予院校 国别 所学专业 授予时间 导师姓名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合作研究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中文关键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
英文关键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
中文摘要

(限280字)

英文摘要


二、经费预算

资金概算(万元)
资金来源概算 概算金额 其中
2022 2023 2024
1.省财政拨款        
2.市(县)财政拨款        
3.单位自筹经费        
其中:银行贷款        
4.其它经费来源        
来源合计        
资金支出概算 概算金额 其中:省财政拨款 备注
.直接费用
1.设备费
(1)购置设备费
(2)自制设备费
(3)设备改造与租赁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6.信息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物费)
7.专家咨询费
8.劳务费
9.其他支出
.间接费用 控制
1.管理费
2.绩效支出
3.其他
支出合计
特别说明:(购置主要仪器设备须列出清单,以附件形式上传,上传文件格式为PDF格式) 上传

 

三、项目组主要参与者

项目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职务 职称
从事专业 手机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项目负责人简介重点填写研发经历、主要成果、技术述评和管理能力等(限300字)
项目组主要参与人员
姓名 出生年月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性别 从事专业 职称 最高学位 所在单位 项目分工 签名

四、报告正文

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建议8000字以下)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和其他科技计划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4.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另附该已结题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摘要(限500 字)和相关成果的详细目录)。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申请人是否存在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列明所涉及人员的姓名,申请或参与申请的其他项目的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单位名称、上述人员在该项目中是申请人还是参与者,并说明单位不一致原因。
2.申请人是否存在与正在承担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列明所涉及人员的姓名,正在承担项目的批准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单位名称、起止年月,并说明单位不一致原因。
3.其他。

 

五、进度计划(说明项目进度,包括实施方案、实施地点、阶段性成果等内容)

序号 时间 年度实施内容和考核指标(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限500字)
1 第一阶段

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

2 第二阶段

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

3 第三阶段

___年__月至___年__月


六、预期研究结果

预期研究结果(包括论文论著、知识产权、争取国家科技项目、学术奖励、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人才引育、提交科技报告、社会经济效益及其他指标,限5000字)
 


七、个人简历

(一)申请人简历

1.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序排序;请列出攻读研究生学位阶段导师姓名)
2.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如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曾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请列出合作导师姓名)
3.曾使用其他证件信息(申请人应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此列明)
4.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按时间倒序排序):
5.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请注意:①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②对期刊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代、卷(期)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③对会议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会议名称(或会议论文集名称及起止页码)、会议地址、会议时间;④应在论文作者姓名后注明第一/通讯作者情况:所有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上标“#”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上标“*”字样,唯一第一作者且非通讯作者无需加注;⑤所有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中本人姓名加粗显示。)

按照以下顺序列出:

一、代表性论著(包括论文与专著,合计5 项以内)

二、论著之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包括专利、会议特邀报告等其他成果和学术奖励,请勿在此处再列论文和专著;合计10项以内)

 

 

 

 

(二)项目主要参与人简历历(在读研究生除外)

 

 

 

八、项目绩效目标

指标类别 明细指标 预期绩效目标
论文与论著 1.发表论文总数(篇)
2.其中SCI收录(篇)
3.其中EI收录(篇)
4.出版专著(万字)
知识产权 1.专利申请数(项)
(1)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
2.专利授权数(项)
(1)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
3.软件著作权授权数(项)
4.申请新品种(项)
(1)申请国家审定新品种
(2)申请省级审定新品种
(3)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5.新品种授权数目(项)
(1)省级审定新品种授权数
(2)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数
6.国家新药注册申请
7.国家新药证书授权数(项)
8.临床研究批件授权数(项)
9.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项)
10.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授权数(项)
11.制定标准数(项)
(1)国际标准
(2)国家标准
(3)地方标准
(4)企业标准
12.其他知识产权(项)
争取国家科技项目 1.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
2.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万元)
3.争取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数(项)
4.争取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总经费(万元)
学术奖励 1.国家级学术奖励(项)
2.省部级学术奖励(项)
3.其他级别学术奖励(项)
人才引育 1.引进高层次人才(人)
(1)博士/博士后
(2)院士
2.培养高层次人才(人)
(1)博士/博士后
(2)硕士
成果转化 1.推广转化科技成果数(个)
2.建立产学研实体数(个)

 


九、承诺书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和参与人科研诚信承诺书

本人在此郑重承诺:严格遵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我省相关规定,所申报材料和相关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和执行全过程中,恪守职业规范和科学道德,遵守评审规则和工作纪律,杜绝以下行为:

(一)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

(二)购买、代写、代投论文,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

(三)违反论文署名规范,擅自标注或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等资助;

(四)购买、代写申请书;弄虚作假,骗取科技计划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等;

(五)在项目申请书中以高指标通过评审,在项目计划书中故意篡改降低相应指标;

(六)以任何形式探听尚未公布的评审专家名单及其他评审过程中的保密信息;

(七)本人或委托他人通过各种方式及各种途径联系有关专家进行请托、游说,违规到评审会议驻地游说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询问评审或尚未正式向社会公布的信息等干扰评审或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八)向评审工作人员、评审专家等提供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电子红包,或提供宴请、旅游、娱乐健身等任何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九)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如违背上述承诺,本人愿接受相关部门做出的各项处理决定,包括但不限于撤销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追回项目资助经费,向社会通报违规情况,取消一定期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以及接受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等。

申请人签字:

 

编号 参与人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应与加盖公章一致)/证件号码 签字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

本单位依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知的要求,严格履行法人负责制,在此郑重承诺:本单位已就所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存在违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我省相关规定和其他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申请材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项目申请和评审活动全过程中,遵守有关评审规则和工作纪律,杜绝以下行为:

(一)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造假、剽窃、故意重复申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二)以任何形式探听未公开的项目评审信息、评审专家信息及其他评审过程中的保密信息,干扰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

(三)组织或协助项目团队向评审工作人员、评审专家等提供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电子红包等;宴请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或向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提供旅游、娱乐健身等任何可能影响科学基金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四)包庇、纵容项目团队虚假申报项目,甚至骗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五)包庇、纵容项目团队,甚至帮助项目团队采取“打招呼”等方式,影响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公正性;

(六)在申请书中以高指标通过评审,在计划书中故意篡改降低相应指标;

(七)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如违背上述承诺,本单位愿接受相关部门做出的各项处理决定,包括但不限于停拨或核减经费,追回项目经费,取消一定期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以及主要责任人接受相应党纪政纪处理等。

 

依托单位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合作研究单位公章:                    合作研究单位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十、需提交的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是否

必备材料

备注
1 附件目录(在附件目录中列出所有上传的电子附件材料清单)  
2 项目申请人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3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证书或博士学位证书,职称或学位不符合条件的,需要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函。
4 在职研究生申请项目的导师同意函(在导师的同意函中,需要说明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的关系,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
5 通知中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备注:

1.递交纸质材料时,提供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后报送省政务中心

2.递交纸质材料时,基奖处校验以上附件材料

3.代表性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证明材料应与申请人简历中所列对应

4.项目申请人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①提供5 篇以内申请人本人发表的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代表性论文电子版文件;

②如上传专著,可以只提供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

③如上传所获科技奖励,应提供国家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奖励(二等以上)奖励证书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④如上传专利或其他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应提供证明材料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⑤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应提供邀请信或通知的电子版扫描文件;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