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蚌埠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的通知

政策汇编 (6587) 发布于:2022-08-09 更新于:2022-08-09 来自:蚌埠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项目申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精神和《蚌埠市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2251”行动计划》精神,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量增效,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梯队“3个倍增”,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家以上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以上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0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化培育行动

大力推进“创业蚌埠”行动,高规格打造蚌埠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吸引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集聚蚌埠,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一类一策”扶持和推动企业上台阶发展,对新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专精特新冠军以及省专精特新企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奖补和支持。对新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的企业,按照上一年单项冠军产品销售额的1%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补。

(二)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高标准推动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营,依托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带动和转化作用,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对获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大力实施“产学研1+N”创新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强院强校强所合作建立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力攻关产业技术“卡脖子”难题。落实“三首一保”政策,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和政府采购力度。

(三)开展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

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建立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原料供给、设计开发、生产营销、售后维护等环节,建立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新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为2A级的企业,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改造全覆盖,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省认定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绿色化生产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四)开展企业金融资本赋能行动

持续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推广“专精特新贷”“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政采贷”等信贷产品,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深入推进“1+3”基金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对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力度。坚持以基金为纽带,推广“投资+招引”“融资+融智”等模式,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对照沪深北交易所上市标准,不定期举办企业融资对接、路演宣传等资本对接活动,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和综合辅导服务,完善上市挂牌政务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培育股改一批、辅导备案一批、申报在审一批、上市发行一批”,力争3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5年10家。

(五)开展要素资源配置保障行动

建立资源要素配置优选机制,对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给予土地、能耗、排放等要素保障。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对A类企业正向激励,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优先配置。推动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一个地标性产业项目、牵手一个高校院所、共建一个“园中园”、打造一个战新基地、培育一个5年内上市公司。到2025年,累计建设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0个以上。落实国家支持企业稳岗扩就业政策,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及技工院校签订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按月向定向培养生发放在校学习补助,由企业所在地政府给予对应补助。

(六)开展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计划,每年培育“三品”示范企业4户以上,每年认定省新产品30个左右,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个左右。对专精特新企业年度新认定的单个省级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按销售收入的1%最高给予20万元奖补,对同一家企业年度奖补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围绕六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组建若干产业联盟,常态化开展市内龙头与配套企业对接活动,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全链条培育。加快完善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每年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00场以上,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大力推进企业家培育工程,联合国内一流高校开展企业家研修班共建合作。常态化、系统性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培训。

三、保障措施

推行顶格服务企业机制,坚持“好时不扰、难时出手”,表格化、清单式、闭环式管理,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作。各县区要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同时,各县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